更新时间:2025-04-28 16:59:24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走向叙事政治学(自序)
第一辑 当代叙事政治学主要成果概观
第一篇 形式—结构叙事学的政治无意识概述
一 普罗普:故事形态中的伦理无意识
二 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隐含的伦理无意识
三 列维-斯特劳斯:神话故事深层结构的历史无意识
四 布雷蒙与托多罗夫:故事语法中的政治无意识
五 对叙事政治的意识:普罗普、什克洛夫斯基、乌斯宾斯基
第二篇 西马学者叙事政治学主要成果概述
一 卢卡契:叙事形式与世界的总体性
二 戈尔德曼:文本形式世界观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同源性
三 詹姆逊:叙事中的政治无意识——生产方式
四 本雅明:“讲故事的人”与经济生产方式
五 几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三篇 巴赫金叙事政治学概述
一 经典叙事理论史回避的巴赫金
二 对话主义与体裁政治学
三 小说话语与情节模式中的政治
第四篇 后经典叙事政治学概述
一 海登·怀特:历史故事模式后的意识形态
二 女性主义叙事学:叙事中的性别政治
第二辑 结构叙事学政治无意识研究
第一篇 故事形态中的伦理潜素
一 普罗普角色类型命称和组织中的伦理潜素
二 普罗普功能组合中的伦理潜素
第二篇 故事形态历史分析的价值与困难
一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的学术目标
二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故事结构历史分析主符码
三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对民间故事历史起源探索的洞见
四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对故事形态历史起源分析的启示与困难
第三篇 行动元结构的政治潜素与历史基础
一 叙事文本三层次结构中的行动元模式
二 行动元范畴与结构的伦理政治意涵
三 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困难
四 作为行动元模式基础的二元对立原则问题
五 行动元三极鼎立模式及其历史文化基础
第四篇 叙事语法的历史前提与文化逻辑
一 叙事语法理论种种
二 《十日谈》与《欢喜冤家》叙事语法的差异
三 叙事语法的历史前提
四 叙事语法中的文化逻辑
第三辑 卢卡契与詹姆逊叙事政治学研究
第一篇 卢卡契叙事形式政治分析潜逻辑的洞见与困难
一 叙述手法、形象图式、世界观与阶级立场
二 问题与讨论:卢卡契形式政治论的锐见
三 卢卡契叙事形式政治论面临的挑战
第二篇 “政治无意识”基本构成再探
一 含义模糊的“政治无意识”
二 总体性与生产方式
三 物化、遏制策略、政治无意识基本构成
第三篇 叙事文类历史分析的洞见与问题
一 叙事文类中的历史信息
二 案例分析:传奇文类中的历史信息
三 詹姆逊叙事文类政治分析的问题
第四篇 叙事范式意识形态分析的洞见与问题
一 叙事范式中的作家意识形态立场
二 叙事范式中的意识形态遏制策略
三 詹姆逊叙事范式意识形态分析存在的问题
第五篇 无边政治观的便利与代价
一 无边政治观给詹姆逊带来的阐释便利
二 叙事政治学阐释框架:文本形式—阶级意识形态—生产方式
三 无边政治观给詹姆逊带来的问题
第六篇 总体历史观:祛魅的利器
一 近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对审美与形式的赋魅
二 祛魅的利器:审美与形式的历史分析
三 祛魅的利器:叙事形式的历史分析
第七篇 总体历史观:赋魅的困境
一 赋魅:神秘的总体性历史
二 赋魅:叙事政治阐释的象征论
三 总体性历史观在后现代面临的困境
四 解决的尝试:个体经验和小型叙事中的总体性历史
第八篇 经济视野扩张、种群视野缺失与叙事政治阐释的盲视
一 “生产方式”概念的经济基础内核
二 “生产方式”概念中种群视野的缺失
三 种群论视野缺失与叙事政治阐释的盲视
第四辑 巴赫金小说政治学研究
第一篇 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
一 巴赫金思想学术环境中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 巴赫金思想学术构成中政治背景的双面影响
三 巴赫金思想学术彰显于世的特定政治背景
第二篇 巴赫金体裁理论中的政治泛音
一 文化体裁中潜含的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二 日常言语体裁中的世界观与意识形态
三 巴赫金体裁政治学的启示与讨论
第三篇 巴赫金小说体裁论的政治泛音
一 非小说体裁潜含的泛政治特征
二 小说体裁潜含的泛政治特征
三 巴赫金小说体裁政治学思想的启示
四 巴赫金小说体裁政治学的讨论
第四篇 巴赫金小说文本话语论的政治泛音
一 小说话语语词层面的政治泛音
二 小说话语语群层面政治泛音
三 小说话语语体层面的政治泛音
四 对巴赫金小说文本话语政治学的讨论
第五篇 巴赫金小说体裁话语论的政治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