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与虚幻: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社会主义思潮的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对清末民初出现并流行的主要社会主义流派,如无政府主义、民生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进行研究,对它们形成、发展、论争、衰落和消亡的客观历程,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旨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来到中国不是孤军奋战,其兴起与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和思想上的贯通。其次,在全球化视野下,国内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各种思潮,不断变换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定的干扰。实质上,这些还是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思潮探讨的“中国社会朝何处去”问题在当今中国的继续。挖掘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客观历史事实和改造中国的畅想,可以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应对各种社会及政治思潮的挑战提供学理支撑。

以史为鉴,通过对近代社会主义思潮流变的梳理和存在价值的阐释,以应用于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建设。各种社会主义的出场,具有客观的时代需要和先进中国人的主观行动。他们接纳与传播的思想具有空想和虚幻的成分,但也不惟是空想,其试图改造中国的愿望和建构先进文化的努力,亦为探讨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社会主义思潮中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成分,能够启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信仰和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聚合、吸纳和引领,为今天我们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正确应对各种政治社会思潮的挑战提供了诸多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