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研究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因缘
其一,解惑。近年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中。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出现并不断扩大传播,但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其影响力还是微弱的,在中国境内几乎找不到马克思主义者。稍后,在各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性质的组织,其成员也思想庞杂,各种观点掺杂其中。1921年7月,各共产主义小组的十余名代表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的50多名党员。当时,全国各地有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那么多共产主义小组,为什么只有50多名党员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很短时间内,为什么处于秘密活动状态的共产党人,能够一呼百应,迅速汇集起诸多同志?这一冷一热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际,大量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受到其他社会主义的影响,纷纷成为无政府主义者、中国社会党人、民生主义者、工团主义者、新村主义者等,干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接纳。在诸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比较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逐渐彰显,一些民主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决然走上科学社会主义之路。
其二,释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被接纳入党的部分党员,在革命活动中,经常出现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分歧,甚至分裂;还有一批为马克思主义奔走号呼的积极分子,后来却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甚至有的加入了,不久又退出了;还有一些党员擅自脱离党组织,甚至出现无缘由背叛党的现象。其原因当然多种多样,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这些积极分子和问题党员原本就没有分清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或多或少都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成分。在复杂的局势面前,出现了退却甚至反叛,对革命队伍形成了很大的干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党内出现的“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其中就包含着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干扰因素,致使党要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清除这些极端“主义”的不利影响。事实上,党内的思想清理整顿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甚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也部分地与国内、党内存在的无政府主义等空想虚幻成分的影响有关。
其三,追问。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无政府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国人民的解放、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20世纪初,在救亡图存、启蒙自强为主题的旧中国,为什么无政府主义等会先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主义已经形成并在欧洲逐渐传播开来,而在20世纪初,较早传入中国并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却是无政府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思潮,除了马克思的只言片语见诸报端之外,马克思主义基本上是边缘化的。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西方学说再次蜂拥到国内,但首先崛起的仍然是无政府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才逐渐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进行分析,这种现象显然与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以及客观环境等有诸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