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章 德妃心思
萧普贤女慵懒地伸起腰肢,细长腰带束住腰身,缓步行走,翩于身后。内衬淡粉色锦缎裹胸,袖口绣着精致的金纹蝴蝶,胸前衣襟上钩出几丝蕾丝花边,裙摆一层淡薄如清雾笼泻绢纱,贵气而显得身段窈窕。
若是外人看到,任谁都要赞叹绝色尤物,当真国色天香是也!
“可叹,这大辽皇位竟成烫手山芋。”萧普贤女幽幽叹息。
耶律淳分明是想在临终前,为大辽留下一颗能制衡各方的棋子,而她,便是耶律淳选中的那个棋子。
百官竟也有意让她女流之辈出来主持局面。
哼,一群缩头乌龟!
萧普贤女无奈,她想逃离这个火坑,奈何外无援手,内无心腹。
如今,她也不得不找一股势力,为自己增添助力。
遍观朝廷,为有常胜军、张令徽让她眼前一亮,故而,她才让耶律淳病重之际,仍要擢升他为节度使。
张令徽确实有几分本事,弘政殿献策、魏王府论道,都展现出他非凡的见识与谋略。
这位在朝中崭露头角的人物,近来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关注之中,为此,她暗中调查了张令徽的一切。
奈何辽东糜烂,又被金兵占据,并没有找到太多消息。
如今局势愈发复杂,金兵、宋军虎视眈眈,燕京危在旦夕。
萧干、耶律大石拥兵自重,李处温、左丘弓等不过是庸碌之辈,故而,她这才假借耶律暮云名义,紧急召回张令徽。
萧普贤女心中叹息,‘希望他能成为本宫稳定局势的关键。’
可她也清楚,张令徽并非完全受控于她之人。
他有自己的抱负,有自己的想法。
她得想个办法,既能让他为我所用,又不能让他脱离掌控。
或许,本宫该找个时机,与他深入地谈一谈,晓以利害,让他明白,与我合作,才是对他、对大辽最有利的选择。
这时,一名侍女轻声走进来。
“德妃娘娘......”侍女在耳边低语几句。
萧普贤女微微皱眉,忍不住想要发火,大辽都快亡国了,还不死心,遂忍了下去,挥挥手让侍女退下。
李处温、萧干几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她主持大局,稳定人心。
“哼,他们这是想把本宫推到风口浪尖啊。”
“或许,是时候见一见陛下这位外甥女了......”萧普贤女幽幽一叹,不过,这倒也给了本宫一个机会,一个进一步掌控局势,也掌控张令徽的机会。
另一边,随着金兵势大,北辽实际掌控的幽燕之地,人心浮动,匪患剧增。
就在大军刚出涿州没多久,便有斥候来报有不长眼的匪寇出现。
无奈之下,他只好召集麾下将领,旋即吩咐道:“甄五臣,带领你麾下将士肃清这附近匪患,我不管这些是真的匪寇,还是刁民伪装,沿途劫掠商贾,不事生产,败坏民风,杀无赦!”
“诺!”甄五臣轰然领命。
言罢,张令徽翻身上马,抽出佩剑,指向燕京方向,高声喊道:“出发!”
一路上,张令徽心急如焚,不断催促着队伍加速前进。
然而,道路崎岖,且为了避开可能的障碍,选择一些偏僻小路,行军速度受到极大影响。
终于,在日夜兼程后,张令徽的部队抵达了燕京郊外。
望着那熟悉却又透着几分萧索的城墙,张令徽心中五味杂陈。
不久前离开时,耶律淳继承大位,新朝新气象。
如今不过过去寥寥三月。
辽国局势越发糜烂,根本不是打爆宋国十几万精锐能够改变的。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天祚帝现身,要纠集精兵五万于八月进攻幽燕,讨伐叛逆。
一下子大辽有两个皇帝,耶律淳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可叹,大辽都要亡了,还是不能摒弃成见。
他深知,这才刚刚开始,此去燕京,不仅要面对朝廷内部的混乱,还要应对金国的步步紧逼,以及宋军随时可能的进犯。
张令徽双眸仿若幽邃深潭,凝望着皇城方向,目光中透着决然。
他稳稳握紧缰绳,身姿挺拔如松,高声呼喝,带领着麾下常胜军,朝着延寿寺驻地疾驰而去。
一路上,马蹄扬起滚滚尘土,常胜军将士们神色肃穆,紧跟其后,尽显精锐之师的气势。
“传令下去,留守各营即刻进入一级戒备状态,严格按照既定防御方案应对。耶律合鲁,随我入城!”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在风中远远传开,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燕京,此刻正被阴霾所笼罩。
六月二十四日,天气酷热。
火辣辣的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之中,阳光烧灼着大地。
大地热得都可以用来煮鸡蛋了。
皇城嘉宁殿,大辽皇帝耶律淳的寝殿廊下,一排熬煮药汤的小泥炉一字排开。
滚沸的汤药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之中。
一道倩影不顾刺鼻的汤药味,与炎热的酷暑,在小泥炉之间奔波。
耶律暮云翘首以盼,内心焦急如焚,满心期待着张令徽的到来。
宫中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耶律淳的病情急转直下,愈发沉重,近日更是时常陷入昏迷,人事不知。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自心怀鬼胎,局势一片混乱,争吵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乱作一锅粥。
金国使者态度蛮横强硬,对大辽的附庸要求嗤之以鼻,断然拒绝;
宋国方面,也无情地拒绝了联合抗金的提议,而天祚帝竟还执意要纠集大军,计划八月进攻燕京。
于如今风雨飘摇的燕京而言,几乎寻不见一丝好消息,绝望与恐慌仿若浓重的乌云,沉沉地弥漫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压得众人喘不过气来。
耶律暮云内心十分清楚,张令徽已然成为她心中最大的希望。
当日张令徽许下的承诺,犹言在耳,仿若还在耳边回响。
几个时辰之前,德妃娘娘派人前来召见。
平日里,她与德妃并不亲近,自舅父耶律淳登基之后,她也仅仅只是依照礼节,象征性地前去拜见了一次而已。
此时陛下昏迷不醒,她本就六神无主,本不想前往。
然而,侍女却带来惊人消息,言说德妃娘娘知晓挽救陛下乃至拯救大辽的办法,她这才怀揣着一丝希望,匆匆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