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淮河流域族群演化与文化融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新石器时期淮河上游的族群迁徙与文化融合

淮河上游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生活于距今10 万年前后的许昌灵井人是这一地区早期古人类的杰出代表。在灵井的旧石器遗址中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细石器、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同时还发现了10万—8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灵井人凭借原始的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和球等中石器时代的石器从事着狩猎和捕捞活动。由于考古材料的缺乏,尽管我们不知道灵井人最后去了何方,其原始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哪一个族群所继承、发展,但灵井人无疑为淮河上游地区的早期史前文明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曙光。

在新石器时代,淮河上游形成了独具一格且有着重要地位的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不仅确立了淮河上游在史前时代的文化地位,使这一地区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对象,同时这一文化因素对淮河中下游的北辛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随着史前族群的迁徙,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北进、西北仰韶文化南渐、东部的大汶口和龙山文化西迁,它们都在淮河上游地区交会、融合,甚至演化出新的文化类型。由此可见,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在史前时期,不仅是南北文化的过渡带,还是南北、东西文化的融合区。研究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厘清这一时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流,对于探索我国远古文明的起源、族群的迁徙与融合、史前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