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文创作的文体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中国的文体论

中国的古代文学传统悠久丰厚。传统文论尽管有一些不足,然而还是让人倾倒。之所以让人倾倒,是因为,它与创作实践往往结合得较为紧密,文字本身也富于形象性,而且言简意赅,给人许多想象、补充的空间。中国古代早就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如其人”“诗品出于人品”“文品就是人品”的说法[14]。钟嵘的《诗品》是通过对具体诗人、作家作品的评介阐述出自己的见解。司空图《二十四诗》的文体理论与唐诗不可分割,所谓“总结唐家一代诗”。司空图的高超之处就是他不愿蹈袭前人,别出心裁地用优美的四言诗来展现24种诗境,从而在文体形式上也表现出极可贵的创新精神。曹丕的文体论见于《典论·专著》:“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里讲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他把文体分为四类,提出四个要求,像“雅”即雅正;“理”即合理;“实”即切实;“丽”即绮丽。陆机在《文赋》里也谈到文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15]。他列出十种文体,对各种文体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即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刘勰的文体论讲得比较完整和全面。他在《文心雕龙·总术》里把文体分为两大类:“今之常言,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在《文心雕龙·体性》里把作品的风格分为八体四组,即“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综观我国古代的文体论,可以发现下述特点:①体裁规范,文章以体为先的思想很明确,辩明各类文体之异同的研究和论述一直备受青睐;②以语体创造的表现力所体现的审美特征来研究文体,涵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家的个性气质、语言魅力等因素;③注意文体演变的“世道”“风气”“世情”,即文体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④注重文体在特定时代的变异和创新的论述。

在特定的时代,文体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会发生变异。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文体以代变。“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16]。为什么“不得不变”?其原因是什么?因此,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体论对于我们研究普里什文的文体艺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