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笃教 时闻花香:一个教师的教育札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伦敦的春天等你来

2012-2-9 02:10

在女人中,我是属于愚笨的那一个。

平衡力差,方向感弱,反应力慢;不会织毛衣,不会打麻将,不会网上购物;歌唱不好,酒喝不了,车开不了……就连打字也慢得不得了。

妈妈常遗憾:三姊妹中就你的天资弱些,是因为小时奶水不够吃米糊长大的缘故吧,妈妈总这样说。

上中学时,我的同班同学都是那一年最优秀的。在课堂上,我常常连说话的机会和勇气都没有,老师们几乎都记不住我的名字,那一段记忆是我人生中相当黯淡的岁月。后来,我的同学都去了清华、北大……我默默地去了师专,读一个我连家门都不用迈出的学校,这一直是我的痛。

但是,那三年师专,我读得丰裕又饱满,足够快乐,我用我的热情和努力,认真学习每门功课、认真过好每一天。我是早上起得最早去晨读的那一个;是上课笔记做得最工整的那一个;是晚自习上得最自觉的那一个,但绝不是抱怨学校不够理想的那一个,虽然偶尔心里还有遗憾和不甘。同时,我也是爬山爬得最远的,是周末舞跳得最勤的,录像看得最多的……那时,我不是学业成绩最棒的,只是其中最认真的。

工作三年后再考华中师大读本科。

在华师的日子是我过得最艰难的。刚进校,面对各省优秀的同学,面对他们敏捷的思维、流利的口语(那时的我在师专三年甚至没有与外国人说过一句英语),我刻苦又吃力地学着:每天早上6:30准时到校园里收听VOA,每个周四的晚上坚持去英语角,每个晚上在教室上自习(纯属自愿)。但是,每个周末、国庆或是寒暑假,我游走在湖北或其他地方:荆州、武当山、庐山、黄山、北京……那时的我,不是班上优秀的,却始终是学得最认真的。毕业时,我的认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贵师大读研期间,我的同学也是来自全国的优秀骨干教师,课堂内外他们始终谈笑风生,我只是听得最仔细,记得最全面的那一个,后来,因为我的仔细和认真,在众多科目中,有四门成绩我拿了全班最高分,我的开题报告也被导师作为范本在后来的教学中使用。原本在职读书,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我是认真在学校读过每一段学习时光,让那三年的每个假期学得超乎想象。

回想求学的这一路,我走得坚实、真切。

在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后,我问自己:下一站,你会去哪里?

考博或者出国,这必定是我的下一个选择。

为了是否还继续考博的问题,我曾不止一次与师大我的导师马书红商讨,她这样说:考博意味着从事理论和研究,你是否更喜欢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是,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要、追求、理想和优势,然后找到一个理想的平台释放自己所有的能量,发挥你的潜力,让他人受益,让自我实现,惠人惠己。

虽然,马老师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我想我的内心是清晰的。

去年,在同学毛春红的帮助下,我报考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项目”,在整整九个月里,我经历很多,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最终等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一纸通知:赴英国雷丁大学留学三个月。

终于,我的求学之路得以延伸,延伸到伦敦,一个至今还散发着拜伦、雪莱浪漫主义诗句的地方,一个徐志摩曾经挥手别过康桥的地方,一个带点温情、带点沉潜的地方:六分往昔人物的清养,四分深刻文化的陶铸。

2012年,我把春天放在伦敦。

伦敦,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