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
2008-5-9 23:34
妈妈是沈家二小姐,年轻时,体弱貌美,歌喉婉转,口琴吹得悠扬。
妈妈的美,姐姐比我早一步,秉承了;妈妈的歌喉,妹妹灵巧些,也给了她。唯有我,留下遗憾,让我在她俩面前难免自卑好多年。
在童年的记忆中,夏日蝉鸣的初夜,妈妈,您带着我们,坐在家门口乘凉,您时而吹着口琴,时而唱着《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姐姐、妹妹和着,我笑着,听着。那歌声,一直飘啊飘啊,飘到山的对面,第二天总会有人问起“昨晚是你妈妈在歌唱吧?”那歌声,一直飘过我的童年,飘到很远很远的远方,伴您度过了所有幸福的日子!
妈妈,您是个细致的人。您的细致,轻轻柔柔地写在您的生活中、工作中……
在学生时代,您是为数不多的拥有白球鞋的人,您把那鞋啊,“打点”到极致:先洗过,然后用当时的卫生纸贴在上面,晾干,不可以暴晒,否则会泛黄;待干后,再用白色粉笔慢慢涂抹,这样,您让您的球鞋始终白着。后来,有了皮鞋,您又把您的皮鞋擦得光亮照人,您擦鞋大概有五道程序,每天外出回来,一定要擦净才收起。而且,您的皮鞋从来不用别人擦。即使现在有擦鞋店,您仍然坚持自己擦。您有一双皮鞋,是三十多年前,爸爸出差到哈尔滨买回来的,当时那份时尚自是不必说。然而,您至今还穿着它,保护得出奇地好,每年翻出来穿,从鞋上,体会不出岁月的痕迹,时尚如昨!其实,那鞋,会有您对爸爸几十年不变的深情啊!
由于爸爸常出差,您一个人带着我们姊妹,每天晚上,您把我们忙完睡下,然后才开始打扫卫生、备课,到深夜。
然而,正是这样的深夜,您却以您的坚强拯救了我们姊妹三个和一家人的幸福。
那是我记忆中有些模糊却终生不忘的夜晚啊!当时,爸爸在外地考察,我们像平日一样熟睡了,您在深夜里备着课。大约凌晨一点,您看见外面的天很亮,红彤彤的。当您打开门看,是街对面的房子起火了!火已烧及我们屋顶。这时,您赶紧叫熟睡的我们。可是,哪里叫得醒啊!您把这个拉起来,另一个又躺下,就这样,三个孩子在不断重复。我想象不出您当时的焦急,我更不知您最后是怎样把我们三个弄醒并穿好衣服的,这时火已烧到窗户。我不记得我们是怎样逃出来的。家,除了母女四人,烧得精光;家,也因为您,保全了。那场火灾,当爸爸听说失火地点在我家对面,而且有一家烧死三口人时,爸爸以为一定是我们。几经辗转才打听到出事那家不姓张,爸爸于第三天赶回。那是县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火灾,烧去大半个县城,那被火光映红的天空,在我记忆中抹也抹不去,想起来还打颤啊!是柔弱的妈妈,您用您的冷静、坚毅创造了奇迹。
小时候,家里最怕来客人。因为,您不会做很多菜。但是,在那个年代,生活虽困难,您却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餐饭,从来没有让我们凑合吃过一顿哪怕是面条。每天早上,您六点起床做好早点,然后再叫醒酣梦中的我们,吃完才去上学。这样的习惯,您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啊!即使是现在,偶尔我们回家住,您依然早起,把早餐做好,热腾腾地暖着我们的清晨。这情景,无论何时想起心里都是热乎乎的,温软而感动。现在,我们都幸福地把您做的面条称为“妈妈味”。
如今,我照着您那样,每天早早起来,为女儿做好早点;照着您的样,为女儿做好每一餐饭;照着您的样,我,也不会做很多菜……
妈妈是小学老师。记得小学时,我读着您教的同一个年级,却始终不肯读您教的班,就这样,小学五年,我始终在您的课堂之外。后来,我才知道,这点固执竟是我一生的遗憾啊!因为,直至您退休,我也没有聆听过您一堂语文课。
只是,我小时候的游戏,多是把身边的伙伴集中起来,我扮演着您,一个老师的模样。
长大后,站上讲台,我终于成了您。
在事业上,您自始至终给我树着榜样,您用自己为我做着表率:爱教育,爱学生;您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学生,用您的善良感动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在四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没有听说过、更没见过您对学生发脾气。您用您的慈祥和厚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您的学生,多少年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一直惦记着您。在2003年夏天,您应邀出席了您教的第一届学生举办的40年同学会,当您走下火车,阔别几十年、天南海北的师生见面的那一幕,让您和您的学生感动好多年。
多年来,您一直坚持着一个习惯:每年春节,您都买些礼物放在家,大凡来家拜访的学生,无论年纪大小,走时您都要送些小礼物,男女生各不同,有袜子,有“谭木匠”梳子……物品本身不是特别贵,却传递着温暖和关爱,还有您的细致。
妈妈,您以您人格的魅力博得学生的爱戴。就这点而言,您永远让我怀着希望……
退休后,一直有很多学校聘您去上课。好多人不理解,劝您休息,因为您身体始终不太好。只是,我始终支持您去上课,因为他们不懂您从内心散发出来的对教育的热爱。对您而言,工作着就是快乐着。更因为,您瘦弱的身体有一半是教育事业支撑着的啊!
这,我却始终做不好啊!尽管我是您女儿,一样是人民的教师,但是和您比起来,我有惭愧啊!因为,我对教育事业犹豫过、放弃过。
那是在北海大开发的90年代初,被时代大潮冲击着的我选择了南下。当时,您没有反对,只是帮我收拾了简单而必备的行囊,临行时您只说了一句“不行就回家,别硬撑着!”在后来几个月流浪的日子,我是从您每周的信中一点点读懂您的叮咛、您的温情,慢慢体会您的多少担心、多少爱啊!
打工的日子很苦,有年轻为伍,我不曾害怕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痛切,彻底醒悟。那是一个休息日,我独自走在北海大道,一个伊朗人向我打听路,无论我怎么描述,他还是摇头,我就带着他去,还帮他买到他喜欢的中国纪念品。分手时他一定要给我几百美元作为答谢。我拒绝了,他耸耸肩,问“Why”(为什么),我当时真的是无比骄傲地回答“Because I'm a teacher.”(因为我是教师),伊朗人当然不懂这句话的分量。
然而,当我回公司与同事、老板说起这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因为我的行为;顿时,我感到害怕……因为他们的笑。我突然明白,在这里,我,只是一架挣钱的机器。我的人格,我的美德,这里不需要!我与这里格格不入啊!这样的迷惘让我痛着,我给您和爸爸打了电话。您在电话的那端只说了一句话:“回来吧,学生需要你!”就为这句话,一星期后,我踏上归途,义无反顾。
后来,我才懂,妈妈,您是多么不愿意我放弃您热爱的事业啊!但是,您没有说出口,而是让我去闯,去体会,去感悟。您的爱就是这样深沉,这么含蓄。从此,我再也没有过改行的念头,无论面对多么丰厚的诱惑。这份坚定让我追随着您的脚步一直走下去……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妈妈,您把您的刚毅、善良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毫无保留地给了我,这与姐姐的美、妹妹的艺术灵气一样,是属于我的骄傲啊!如此丰厚,该不会让姐姐、妹妹也心生羡慕吧!
妈妈,您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姐妹:女人一定要独立,在思想上和事业上。独立思考;独立于那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快感中!这样,女人便可以美到很远很远……
妈妈,您有一种宽厚、宁静的美。这是大家闺秀与知识女性在您身上的完美结合。您性情温和,对我们的教育也严中有善。在家做女儿时,您从来不让我们在外留宿;不让我们懒惰;不让我们贪图金钱;后来做了媳妇,您要我们孝敬公婆,要勤劳有礼,要体贴持家;如果我给婆婆买了什么,告诉您,您会比自己得了还开心;如果与丈夫生气,您批评的一定是我。更重要的是,您与爸爸的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给我们姐妹在家庭生活中树立了永远的信心。
惭愧地说,我是在长大后,或者说,为人妻、为人母后,才慢慢用心解读妈妈您的爱。因为有您的教育,让我顺利地做老师,做媳妇,做妻子,做母亲。这,让我作为女人,一路歌唱着……
唯有身为女儿,我,可曾为您做过什么呢?
妈妈,我好想拥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