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革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斥卤之地

斥卤之地,这个词现代人看了可能不明所以,但是说盐碱地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斥卤之地说的就是盐碱地。

后世总有人问,大明为何不彻底掌控东北?为何只设一个都司羁縻?

高中时他也疑惑,读研时查阅资料,结合地理知识才算彻底弄通。

大明并非不想开发辽东,而是一直在做,却收效甚微。

东北在后世没有大开发前被人叫北大荒。

这个外号可不是白叫的,这片土地的底色便是荒凉。

未开发前的东北盐碱地相当多,除此之外还有泥泞的沼泽地,断尾河。

其中松嫩平原西部形成半沙漠化草场,东部则是泥泞沼泽。

再加上寒冷的气温,春耕时节东北还正好刮大风,全年降水量一共也就四五百毫米,最要命是春季降水量却只占全年总降水量的百分之九点五。

春季干旱多风,且多为大风,极大风天气在四五月份爆发,而东北四五月就是耕种的月份。

因而东北农业生产条件极度恶劣。

是名副其实的烂地。

至于辽东地区,其辽河水系穿过西部沙漠,每次河流泛滥,夹带沙土流入辽东,导致辽东也被波及,出现了土地盐碱化、沙化。

别看明末粮食价格连年上涨,但在关外满洲地区,其粮价一直都是明朝的十倍。

故而满清疯狂入寇大明,不是因为黄台吉真的认为自己能入主中原,而是如果不打,自己就会崩溃灭亡。

这地方根本养不起二十万兵马,但满清做到了,靠的就是疯狂压榨农奴,将粮食供给军队。

打赢了能抢到无数资源奴隶,物资用以养兵,奴隶开垦农田,打输了则减少粮食消耗,横竖都不亏。

这地方只有工业革命之后利用机械才有能力开发成粮仓。

“斥卤之地多在西部,中部则偏少,建州在东部,可以尝试开垦,且建州西部又有山脉、水系、沼泽为屏障,可避免西部鞑靼入寇,利于防守。”

朱翊钧认真的分析道,眼中精明一闪而过“若能对建州改土归流,则可切断朝鲜与女直各部往来,对于辽东大有裨益。”

“先生当知,辽东皆为黑土,其地肥沃,只是天气寒冷,水利不兴,粮食产出才不多,但即使如此,比甘肃、宁夏如何?”

“况且朕听闻,辽东可种水稻。”朱翊钧轻轻地吐了一个让张居正觉得荒诞的消息。

“此必为妖人所言,不可听信。”张居正闻言立刻驳斥,生怕五谷不分的皇帝被一些人的胡言乱语给骗了,“若辽东可种水稻,为何农人在河北不去种水稻而去种高粱?”

朱翊钧听到张居正提到了河北,复杂的叹了一口气,河北真是大明永远的痛。

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华夏文明永远的痛。

自战国时西门豹治邺后,河北便是王霸之基,刘秀占据河北遂复大汉,袁绍占据河北遂成一霸。

唐朝时,河北藩镇首屈一指。

按理来讲,河北能成为大唐第一藩镇,其地可养活几十万军队,堪比关中平原,且又无关中水土流失。

大明定都顺天之后,不该如此依赖漕运物资,只要在河北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自可自给自足。

然而如今定都京师,却需要漕运连年运输,为了维持漕运,大明甚至强行维持黄河不改道,导致水患频发。

这一切都要感谢大宋的大恩大德,大宋为了贪图那点可笑的地理优势,试图使黄河改道,让其成为北方防线的屏障,于是三易回河,大水漫灌,黄泛区蔓延河北,导致大量土地盐碱化。

元末,黄河再次大泛滥,蒙元对其不管不顾数年之久,直到蔓延河北威胁阻断漕运这才开始治理运河,但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盐碱化。

元末明初,从淮河以北至北直隶南部地区,尽为盐碱地。

大明的河北为何种高粱?

其实河北自金元时便开始种植高粱。

盖因高粱耐盐碱。

陕西关中沃土也不比从前。

这些问题都是此前的汉唐王朝所没有遇到过的。

大明啊大明,不仅太祖开局难,得到的地盘还比以往历代大一统王朝烂,好好的河北就这么废掉了。

天知道洪武永乐是怎么跨过这片盐碱地北伐蒙元的!

大明的北伐堪称奇迹远征!!!

经过大明近三百年治理,黄泛盐碱地范围虽然缩小,却让满清享受了成果。

再经过满清二百多年的恢复,才形成了民国时期的盐碱地区。

这个时代的辽东也的确种植不了水稻,不仅因为是小冰川期,温度更低,还因为大明没有耐寒的水稻。

种也是白种。

“是可以,但需育种,培育耐寒的水稻。”朱翊钧只好承认这一事实,但还是给出了解决办法,“因而我大明还需良田耐心试种,进行育种。”

“那便遥遥无期了。”张居正摇头,这种事情在他看来过于遥远,不是很现实。

育种可以获得更高产量,可以培育耐寒、耐旱的作物,这在大明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种子也不是那么好育的。

张居正的想法朱翊钧不认同,但也没有出言反驳,人是很难相信自己没有见过的事情的。

他见过后世东北的大米畅销全国,张居正没有。

至于育种,在朱翊钧看来主要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专门负责这种事情,到时候设立农科院,专款专项再搭配农学以及显微镜等研究育种。

朱翊钧认为设立一个机构常年持之以恒的进行这样的研究,二三十年培育出来耐寒水稻不是什么难事。

二十年时间,甚至三十年时间,他不信培育不出来适宜辽东种植的水稻。

他也不要求多高产量的水稻,产量只要比目前种植的农作物高就行。

............

注1:本章节所涉及东北土地盐碱地的内容取自1997年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论文《松嫩平原西部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