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大概是2019年7月初,我受邀去深圳讲学。王英华老师听说这件事后一定要请我吃顿饭,因为此前我曾为她的一本关于绘本教学的著作写过序,并且反响很好。于是,我便提出能否去听一节他们的绘本课,她当即答应。
为了观察英语绘本对低段孩子语言能力的影响,我选了一年级的绘本课,上课的学生学英语的时间不到两个学期。课堂上,虽然教师全程英语授课,并且语言结构和表达用法十分丰富,但是看得出来,学生大部分都能听懂,有些还能自信、流畅地表达。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录了像,并把它分享给了不少老师。看到过的老师都大加赞赏。当晚回到北京,我打电话给王老师,问平时他们的绘本课是不是都是那样上的?他们怎么能做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孩子能理解语言这么复杂的绘本。她的回答是每一节绘本课都是那样上的。一开始也遇到家长的强烈质疑,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自然地从懵懵懂懂到逐渐理解。我告诉她:“如果是这样,你们可是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证实了一个著名的研究假设,那就是只要有足够可理解的输入、能吸引学生的故事,不强求学生立即模仿、输出,过一段时间,低段学生也可以顺畅地表达。你们的做法是有理论支撑的。”听了我的话,电话那端,王老师居然激动地哭了……
前不久,深圳市教科院请我给深圳市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老师做个评论。我没有立即答应,说看看内容再说。他们把获奖成果发给我,居然是王英华老师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这个科研成果获得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现在,王老师给我寄来了她的全新的著作。我很欣慰地看到,王老师关于英语绘本教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创新和发展,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她在书中提出的英语绘本“七步”教学正是她获奖成果的精髓。我想,重要的不是给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出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说法,而是要能提出按照这种说法具体设计教学活动的步骤、原则;能说清楚你主张的教学模式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比如,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提出了什么是“任务”,什么不是“任务”,而且还讲清楚了任务型教学有什么心理语言学上的依据,提供了实证研究的成果。这就给教师设计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参照标准。非常可贵的是,王老师的这本书中还有35篇一线教师的真实教学案例,既有教室语境下的绘本教学研究,又有带团队直播教学的思考和线上教学设计。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教学设计,每一篇都配有现场录像或直播视频,可以全方位地指导一线英语教师的英语绘本教学。
也许有的教师不一定完全同意王老师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或者不一定全部按照这个模式教学。其实这很正常。无论是专家还是一线教师,提出一种说法、一种教学步骤和模式,都需要经受大家的检验、批评、修正,没有什么绝对正确、不容质疑的做法。阅读本书的读者,完全可以在他们提供的这个模式的基础上,去验证、修正,也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路径。
最后,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像王老师一样实践并思考,探索在新的教育生态下、新的教育技术支持下,我国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发展的新路径,进而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新时代少年。
龚亚夫
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