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分类
分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3.物理因素和放射性因素,例如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异常气象条件等。
4.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传染病病原体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生产中劳动者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各种操作的总和,主要涉及劳动强度、劳动组织及操作方式等,包括:
1.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是劳动者操作、观察、管理生产活动所处的外环境,涉及作业场所建筑布局、卫生防护、安全条件和设施有关因素,常见的有: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夏季太阳辐射、高原环境低气压、深井的高温高湿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无毒工段同在一个车间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
二、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2015年11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共459种,分别为粉尘(52种)、化学因素(375种)、物理因素(15种)、放射性因素(8种)、生物因素(6种)、其他因素(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