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别让愤怒成为祸水
常言道:“冲动是魔鬼,愤怒是祸水。”众所周知,人在愤怒时,很容易冲动,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虽然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愤怒总是会在某种情况下自然地发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源于两个“不满”,一个是对自己的事情不满,另一个则是对他人及其事情的不满。对自己的事情不满表现为内心躁动,对他人及其事情的不满则会表现为冲动发火。医学研究发现,怒气的刺激,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身体的一系列变化,诸如肌肉紧张度增加、鼻孔开大、横眉张目等,这表明个体已经进入临战准备状态。这时,当事者的每根神经都是紧绷的,它们调动着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储备,因此,一旦发生实际冲突,就会爆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
心理学研究认为,愤怒的心理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不经理性的思考,这其中包含认知能力低下,或缺乏知识和对真理的认识。
(2)激动的感情——情绪的过度膨胀,致使愤怒情绪难以控制地爆发。
(3)外在攻击行为,对他人进行攻击,从语言攻击发展到肢体攻击,甚至拿起武器攻击。
对象的正确与否更加重要,错误的愤怒对象会使无辜者受伤害,继而使这种愤怒如无形的传染病一样,让更多的无辜者受连累。正确的愤怒对象,会将人们引至问题解决的方向。
对于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心理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情绪经验来自于早期的婴儿生活经验,与其照顾者(一般是母亲)有极大关系。在婴儿的体验中,有好的经验,也有不好的经验。好的经验是诸如母亲温暖的身体接触,以及母亲的哺育,婴儿会因为这些好的经验而获得满足的好的感觉;不好的经验是诸如母亲不在身边、饥饿、尿湿等。这两种经验是婴儿喜与怒形成的基础。婴儿期的自我为保持心理平衡,于是将好与不好的经验分开,认同“好”的我,分裂坏的“非我”,然后将其投射到外在世界。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如果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过分固执于这个阶段,就会排斥愤怒,不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对愤怒无法接纳。因此每当遇到愤怒的情境时,就会将自身的情绪转嫁于他人,即迁怒于人,以说明愤怒不是来自自我本身,而是来自他人,这就是一种投射的过程。如下面这个例子:
约翰在公司遭到主管的训斥,心里很窝火,回到家吃晚餐时,狠狠地批评了妻子做的饭菜没滋味,以发泄心中的怒火。妻子对丈夫没来由的批评非常生气,于是,愤怒之下打了正在一边玩游戏的儿子,让他回房间写作业,孩子觉得很委屈,可是又没地方发泄,于是就朝着自己的小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在这个案例中,约翰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愤怒来自于被主管的呵斥(这表示自己要负起一些责任),而是在回到家后指责妻子做的饭菜不好吃(妻子成为他情绪的代罪羔羊),并把引起自己不满情绪的原因转移到与这件事情不相干的事情上。
从心理学研究视角看,社会上的很多重刑犯,往往将自己犯的错归咎于社会环境,就源于婴儿早期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没有将那一时期的不好经验内化至自我。
对于愤怒来源于婴儿生活经验一说,有些心理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过分强调人生早期的经验会忽略人类通过后天学习知识使人格获得的修正和发展。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安·泰普强调,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孩子后天的成长极其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其提供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这样有助于其人格的建立。心理学研究认为,在不伤害到孩子本身及他人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对愤怒自由表达,让其通过师长的接纳,来接纳自己。
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之所以愤怒而攻击他人,是因为在生活中遭受到了挫折。这一理论的依据来自于小白鼠实验:
在一个笼子里有很多只小白鼠,实验者对这些白鼠进行随机电击(施以挫折经验),然后对它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观察并将之记录下来。实验者发现小白鼠的性情发生了很大改变,它们的睡眠时间缩短,它们抢食物、活动量变大、性情急躁、互相撕咬的频率增加。
根据这一实验,研究者推论人类的行为也遵循类似的原理,即在遇到挫折、失败等情况时,性情就会变得急躁、容易愤怒,以致对错误对象进行攻击。
人类从众多的研究中发现,很多时候,人的愤怒来自于对生活中的不满及挫折,当愤怒无法控制时,就会在冲动之下做出极具攻击和破坏性的行为。所以,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一定要找出愤怒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想办法使其得到合理的解决,以降低冲动造成的伤害。
制止愤怒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宣泄。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状态时,适当地发泄一通,可以减缓内心的压力与紧张情绪。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愤怒可以维护一个人的自尊。而事实上,当愤怒者找到合理的宣泄口后,也能及时地让激情降下温来,避免冲动行为的发生。
(2)学会忘记公正。人们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有时过于在乎是否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所以,不要事事求公平,认为社会应该是公正的,要明白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不公正的现象。如果能这样思考,就不会因过分计较而产生愤怒情绪。
(3)发现自己内心有不满的情绪时,要随时说出来,否则会因为情绪郁积到无法承受而突然爆发。
(4)学会宽容。告诉自己宽容不是懦弱,谨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5)转移愤怒。可以练习击打沙袋,养成跑步等运动习惯,让内心的不良情绪在运动中慢慢消失。
(6)寻求帮助。当内心长期处于焦躁、想发火的状态时,如果自己无法使它缓解,可以去看心理医生,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对症下药,让你慢慢平息心头的怒火。
心理学研究表明,愤怒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能合理地处理这种情绪,它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如果处理不当,一旦愤怒爆发,人就会做出冲动的行为。所以,对愤怒要有正确的认知,并学会化解它。这样,它就不会成为祸水,不会让人因愤怒而冲动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