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学界对这一话题讨论热烈。发表文章的数量不断上升,涉及的内容不断扩大,研究的深度也在不断加强。本书选录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分类编辑,要点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大体轮廓,以便读者进一步展开研究。
本书主要分四个部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综合研究、中国学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发表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平台“走出去”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语言问题。
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影响愈益增强。然而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中国在国际上并没有获得与经济相应的地位。实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全球化大背景和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伟大事业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专家学者探讨了自己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看法并提出对策建议。本书第一部分收录10篇研究文章,主要分成三个板块:第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国家计划;第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意义及途径;第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化与“走出去”。
中国学者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如何对该指标进行统计则涉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国际化的评价体系的问题。本书第二部分收录8篇研究文章,主要分成两个板块:第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论文国际发表情况研究;第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国际化评价体系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平台是为学者研究提供的传播渠道和交流空间,其国际化程度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中国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成效和国际影响。主办哲学社会科学英文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数据库海外输出、国家建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都属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平台“走出去”的举措。本书第三部分收录的9篇研究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包括三个板块:第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走出去”研究;第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出版“走出去”研究;第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施行情况研究。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语言问题,本书第四部分收录的6篇研究文章都与这个主题相关。6篇研究文章中,既有涉及“走出去”语言战略的宏观层面的文章,也有对“走出去”工作中中译外翻译问题的讨论,还有的文章则涉及其他具体的领域,比如,对非英语国家学者的国际发表研究、对在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工作语言的思考等等。“走出去”过程中语言问题是必然要面对的,但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我们需要继续关注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本书编纂工作得到以下人员的帮助:李存娜、全慧、刘菁、郭小香帮助查找和筛选了部分文章;林兴枝做了本书编纂的前期工作,包括全面查找和收集文章、对文章进行初步分类、撰写文章要义;林兴枝、招佩玲、董天奇、刘彦斌做了论文格式转换和编辑工作;张妮妮做了本书的构思和后期工作,后期工作包括补选一些重要主题的文章、进一步筛选录用文章、架构文集结构、编排文章顺序、撰写前言和四个部分的导言、后期联系论文作者授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