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8 18:41:51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小农经济农户分散、低效率经营与组织化经营、高效率运作之间的矛盾
(2)个体农户抗风险能力低与市场风险多变之间的矛盾
(3)农户生产性投入过低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之间的矛盾
1.1.2 研究目的
(1)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2)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
1.1.3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2.1 国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农户经济理论
(2)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3)农户组织化经营理论
1.2.2 国内研究动态与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2)微观机理分析与宏观影响分析相结合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
(2)研究方法的创新
(3)首次对陕西省粮作农户经营行为进行研究
第2章 农户土地流转的基础理论
2.1 产权理论
2.1.1 产权理论简述
2.1.2 契约理论
2.1.3 土地产权理论与农户土地流转
2.2 规模经济理论
2.2.1 规模经济理论简述
(1)古典、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2)现代经济学关于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2.2.2 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2.2.3 规模经济的优势
2.2.4 规模经济与农户土地流转
2.3 合作社理论
2.3.1 合作社理论简述
(1)公共性
(2)排他性
(3)部分竞争性
2.3.2 国内外代表性合作社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化理论
(2)列宁、斯大林农业合作化理论
(3)中国共产党的农业合作化理论
2.3.3 合作社理论与土地流转
第3章 基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农户经营行为分析
3.1 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分析框架
3.1.1 农户经营行为
3.1.2 农户经营行为的分析框架
3.2 不同农地制度下的产权安排
3.2.1 当代中国的农地制度安排
(1)“农民私有,农民私营”的农地制度
(2)“农民私有,合作公营”的农地制度
(3)“集体公有,公社公营”的农地制度
(4)“集体公有,农民私营”的农地制度
3.2.2 世界各典型国家的农地产权制度
(1)英国
(2)法国
(3)美国
(4)日本
(5)俄罗斯
3.3 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3.3.1 小农经济下的农户个体经营行为分析
3.3.2 农户组织化、规模化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1)大农场农户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2)大农业公司与“农户+公司”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3.4 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行为的绩效评价
3.4.1 农地私有小农经济下的农户个体经营行为的绩效评价
(1)小农经济的“比较优势”
(2)小农经济的“相对缺陷”
3.4.2 规模经济下的农户经营绩效评价
(1)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
(2)规模经济的相对缺陷
3.4.3 组织化的农户经营绩效评价
第4章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4.1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权属模糊
4.1.1 农村土地权属的二元结构是土地权属模糊的制度性原因
4.1.2 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的土地权属模糊
4.1.3 土地管理法规变迁导致土地权属模糊
4.2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诱发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4.2.1 传统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的局限性
4.2.2 小农户背景下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制约农业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4.2.3 小农户的传统经营组织模式无法与大市场所要求的现代经营方式对接
4.3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导致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之间的矛盾
4.3.1 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之间的矛盾在各个阶段的表现
4.3.2 我国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