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天网恢恢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地下档案室里,张志军的手指停在一份泛黄的文件上。荧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照亮了文件上“夜莺计划“四个烫金大字。
“这根本不是科研项目。“罗小伟的声音在密闭空间里显得格外沉闷,“这是人体实验。“
文件详细记录了1991年至1992年间,在阳光实验室进行的神经毒剂耐受性测试。张志军的目光锁定在一组数据上:实验对象包括十二名不知情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区的二十名平民。
“林卫国是第一个发现真相的。“李博文指着另一份实验日志,“看这里,9月28日记录:'对照组L出现异常反应,立即终止观察'。“
文晶晶快速翻阅关联文件:“他们给林卫国注射了实验性解毒剂,但剂量计算错误...这是谋杀。“
张志军的手机突然震动。赵雪晴发来的信息让他的瞳孔骤然收缩:“钱思远失踪,办公室发现全视之眼卡片。“
钱思远——当年签署林卫国死亡证明的医师,现任市立医院院长。
“立刻回局里。“张志军合上文件,“方明还没收手。“
三辆警车在夜色中疾驰。刑侦大队会议室里,许篙明正在白板上绘制新的关系图。
“方明的行动有特定模式。“他推了推眼镜,“每个受害者的死法都与其罪行形成镜像——陈明远死于商业暗杀常用的氰化物;周维安被刻上揭露真相的符号;郑东明死于气体中毒...“
“钱思远会怎么死?“赵雪晴问。
“医疗事故。“张志军斩钉截铁地说,“伪造医学报告的人,会死在伪造的医疗程序下。“
黄少良匆匆推门而入:“追踪到钱思远的手机信号!城东旧工业区,为民制药旧址。“
夜色如墨。废弃的制药厂像一头蛰伏的巨兽,破碎的窗户如同空洞的眼睛。张志军打了个手势,特警队员无声散开,包围了整个厂区。
“热成像显示二楼西侧有两个人形热源。“耳机里传来侦察员的汇报。
张志军和罗小伟沿着消防楼梯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房间。门缝里透出微弱的蓝光,隐约能听到仪器运转的嗡鸣。
破门而入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张志军血液凝固——钱思远被绑在手术椅上,头上连接着脑电图仪,静脉滴注管里的液体已经输了一半。他的脸色呈现出诡异的青灰,胸口微弱起伏。
房间另一头,一个瘦高的身影正背对着门操作某种设备。听到动静,那人缓缓转身——
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平静得可怕,嘴角甚至带着一丝微笑。
“张队长,比预计的来得早了些。“方明的声音温和得不像一个连环杀手,“再给我五分钟,净化程序就完成了。“
“放开他!“罗小伟的枪口直指方明眉心。
方明看了看手表:“脑死亡进程已经不可逆。不过别担心,死亡证明我会亲自签署——就像他三十年前做的那样。“
张志军注意到方明左手握着一个银色遥控器,右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蓝宝石戒指,戒面刻着全视之眼图案。
“你以为你在执行正义?“张志军缓慢移动脚步,“你只是在杀人。“
“正义?“方明轻笑,“当法律成为罪恶的保护伞时,总需要有人站出来。“他举起一份文件,“知道这是什么吗?当年在幼儿园释放神经毒剂的批准文件,郑东明签的字。“
罗小伟趁机向钱思远移动,却被方明察觉:“别动!“他亮出右手的注射器,“这里面是军用级神经毒剂,接触空气就会挥发。“
房间陷入僵持。监测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钱思远的呼吸越来越微弱。
“你逃不掉的,方明。“张志军试图谈判,“放下注射器,我们可以帮你。“
“帮我?“方明的眼睛反射着冷光,“三十年前,我亲眼看见他们把导师的尸体伪装成尸故。那时我才22岁,躲在通风管道里整整一夜...“他的声音第一次出现波动,“之后我改名换姓,用三十年收集证据,而他们呢?升官发财!“
他突然按下遥控器,远处传来爆炸的闷响。所有人本能地低头,方明趁机冲向侧门——
“拦住他!“张志军箭步上前。
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在迷宫般的厂房中展开。方明对地形了如指掌,几次险些逃脱。最终,张志军将他逼入一个封闭的实验室。
“结束了,方明。“张志军举枪瞄准,“钱思远还活着,你还有回头的机会。“
方明背靠着试剂柜,突然笑了:“你以为我是为了复仇?不,我是为了警示。“他举起一个U盘,“这里面是所有'夜莺计划'参与者的名单和证据,包括现在位高权重的那几位。“
他作势要扔出U盘,却在最后一刻按下戒指上的蓝宝石——一阵刺眼的白光爆发,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响。
当张志军恢复视力时,方明已经冲破玻璃窗跳了出去。他冲到窗前,只见方明落在下方的充气垫上——早有准备!
“天台!“张志军对着对讲机大喊,同时冲向楼梯。
顶楼天台上,夜风呼啸。方明站在边缘,身后是闪烁的城市灯火。五名特警从不同方向包围了他。
“你无路可逃了。“张志军缓步靠近。
方明摘下眼镜,露出一双饱经风霜的眼睛:“张队长,你知道为什么选择今天吗?“不等回答,他自顾自说道,“三十年前的今晚,导师死在那间实验室里。“
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注射器,对准自己的颈部:“但我的工作完成了。名单已经发到了各大媒体邮箱,明天全世界都会知道真相。“
“别做傻事!“张志军厉声喝道,“活着才能见证正义!“
方明的手微微颤抖:“正义?“他苦笑一声,“我女儿三岁时因为神经毒剂后遗症死了,法律给过她正义吗?“
这个从未提及的信息让张志军一怔。就在这瞬间,方明突然将注射器转向张志军身后:“小心!“
本能反应让张志军侧身闪避,却见方明一个箭步冲上来,将U盘塞进他手中,同时在他耳边低语:“地下室,还有十二个受害者...“
话音未落,方明纵身跃出天台边缘。
“不!“张志军扑到边缘,却看到一幕出乎意料的场景——方明并没有坠楼,而是抓住了一根预先设置的绳索,正快速滑向相邻建筑。
“各单位注意!目标沿绳索逃往B区厂房!“张志军对着对讲机大喊,同时冲向楼梯。
十分钟后,在废弃厂房的地下室里,警方终于将方明逼入绝境。他站在一个巨大的化学储罐旁,手中握着引爆装置。
“再往前一步,整个厂区都会被炸上天。“方明的声音异常平静,“包括那些还没来得及公开的证据。“
张志军示意警员们后退:“你想要什么?“
“一个承诺。“方明的目光直视张志军,“保证这些证据会公之于众,保证那些受害者的家人能得到赔偿。“
“我以警徽发誓。“张志军郑重地说。
方明盯着他看了良久,突然露出释然的微笑。他慢慢放下引爆器,举起双手:“导师常说,真正的勇气不是复仇,而是...相信。“
当警员给方明戴上手铐时,张志军注意到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眼中没有悔恨,只有一种奇特的平静。
一周之后,新闻发布会现场人头攒动,闪光灯不断闪烁。张志军面色凝重地走上讲台,他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这是关于“夜莺计划”的案件通报。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经过警方深入调查,‘夜莺计划’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这起案件涉及十二名参与者,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和道德准则。目前,这十二人已被立案调查,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台下一片哗然,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接着,张志军继续说道:“国家决定对受害者家属进行赔偿,以弥补他们所遭受的损失和痛苦。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类似案件的打击力度,绝不姑息任何违法犯罪行为。”
这时,一名记者站起来提问:“请问张警官,方明在这起案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张志军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方明是‘夜莺计划’的主谋之一,他的罪行极其严重。经过法院的审理,方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发布会结束后,方明被押送上了囚车,准备送往监狱服刑。在囚车行驶的路上,张志军看着方明,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一直困扰着他的问题:“方明,你为什么选择自首?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方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三十年来,我每晚都会梦见导师死在血泊中,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仿佛在质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那种痛苦和愧疚,让我无法逃避。昨天晚上,我第一次梦见他对我笑了,他说他原谅我了。也许,这就是我选择自首的原因吧。”
说完,方明再次陷入了沉默,他的目光透过车窗,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清晨的阳光透过监狱那冰冷的铁窗,洒在方明那张苍白而憔悴的脸上。他的眼睛微微眯起,似乎在努力适应这刺眼的光线。这个曾经被复仇之火燃烧的男人,如今却显得如此平静,宛如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
“你知道吗,张队长,”方明的声音很轻,仿佛生怕打破这片刻的宁静,“真正的正义之眼,并不是用来复仇的工具,而是……良知的镜子。”
囚车缓缓驶过繁华的市区,车窗外的世界依旧喧嚣,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然而,这一切都与车内的方明无关。他的目光被路边的电子屏吸引住了,屏幕上正在播放“夜莺计划”受害者家属的采访。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脸上写满了痛苦和哀伤。
方明静静地看着这些画面,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顺着脸颊无声地滑落。这是他三十年来第一次如此真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也是他第一次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而哭泣。
坐在驾驶座上的张志军,通过后视镜观察着方明。他看到这个背负了三十年仇恨的男人,终于在这一刻放下了所有的伪装,像个普通人一样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情感。张志军不禁想起了方明曾经说过的话:“我要用我的方式,让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付出代价。”而如今,方明是否已经明白了,真正的代价,其实是他自己内心的折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