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论
1、体质
所谓体质,就是一个人的形态如高矮胖瘦,生理功能的盛与衰,物质代谢的正常与否,以及心理性格等特征的概括。
前人早已观察到体质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在国外医学史上自公元前400年左右Hippocratesr的体质学说开始到1935年巴浦洛夫体质类型学说为止,已不下30余种。两千多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着,但遗憾的是这些学说大多数不能密切地指导临床医学实践,直至如今对体质的本质尚知之甚少。因此,深入研究人类体质及其与疾病美容的关系,不仅具有人类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倾向性。
2、体质的形成及改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换言之,体质的遗传就是基因的遗传。
现代医学对核酸的研究发展极为迅速,因此形成了分子遗传学这门新科学。大家都知道优生优育的重要性。其道理就是父母的健康直接影响其子女,乃至后代。实践证明,每个人的体质不仅受父母及祖先的遗传,而且其某些疾病也在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着。
知道这个道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微杜渐,如父母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你就要未病先防了。这样就可以避免悲剧的重演而享受健康与长寿了。
如一聪明的 吴女士,她的父亲患糖尿病59岁去世,她的弟弟、妹妹、也有两个人患了糖尿病,她们同属于“湿热体质”型,而她提前预防,从饮食、起居、运动、精志等方面都科学地防范,结果她现在已经退休,身心都十分健康,与其弟弟妹妹形成鲜明对比……
先天遗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却可能通过后天的努力,通过养生防病去改变自己的体质,否则了解研究自己的体质还有什么意义呢?
鲁迅先生曾说:“父母对于子女,要健康地生长,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可见若真爱子女就要从第一步做起,千万别人为地制造不健康的”遗传因素,将来与子女相对时“情何以堪”?为了健康的后代,你也应该马上增智长慧,做出智慧的选择了……
体质的上述遗传因素,仅仅是体质形成的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地理环境、年龄因素、营养、房劳、疾病、锻炼与药物等。
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不容易改变,我们的年龄无法控制其无形的增长,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去适应环境,顺应年龄的变化,来调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最明显的如更年期的身体的显著变化,就是由于肝肾阴虚所导致的,如头晕耳鸣、健忘、乏力、易汗、失眠等等。进入老年后,人体已属于衰阴衰阳,气血瘀质不通,脏腑功能明显下降,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只能顺势而为,也可称为道法自然。
至于环境,我们可根据所居住的地理方位,以及它对体质的影响,而多加防范,如南方高温多湿,就容易形成痰湿质,湿热质。而西北干 旱多 燥就容易形成阳盛质等等。
在其它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去改变体质。
如营养方面,自古道民以食为天,一个民族的健康与否,就看他吃什么和怎么吃,营养对体质的影响是明显的,肯定的。这里指的营养因素并不是指的一餐一顿,而是指的长期的饮食习惯与食物品种质量。原来体质正常者由于长期饮食中营养成分的改变可以 行 成体质的改变,例如长期饥饿状态可以从正常质转为气虚质,或者长期饮食过量,尤其是过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则有可能从正常质转成瘀血质,易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饥饱不匀,也可以造成脾阳易衰,而变成痰湿质等等。
房劳方面,这是祖国医学一向所强调的摄生问题。《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朱丹溪《格致余论》曾提出:“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各自珍重,保全天和”,强调保护阴精之重要性。张景岳《景岳全书》写道“色欲过度者多成劳损……其有先天所禀,原不甚厚者,但知自珍而培以后天,则无不获寿,设禀赋本薄,而且恣情纵欲,再伐后天,则必成虚损,此而伤生,咎将谁委。”我们临诊确见,淫欲邪思,纵欲不节而体质日衰,病症百出者,或为遗淋带浊,或为健忘晕眩,或为痿为脱,不一而足。追其病源,均与房室不节有一定关系。房劳则易导致阳虚, 虚等体质的形成。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同一片森林里面长着各种不同的树木,树木有其个性,如松树、桦树、杨树、椴树、水曲柳等等。然而又有其共性,换言之,森林包含了所在树木的共性和个性,但是,每一棵树,每一种树木,却不能代表整个森林的共性。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甚至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那就不能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即使在同一个山上生长的树 木 ,山阳坡和山阴坡生长的树木其高低粗细纹理、硬度以及生长的快慢皆不相同。不仅仅树木,谷物也是如此,常见高岗地的谷子和洼地的谷子其长势高矮成熟期都不尽相同。
据医学研究,即使是双胞胎其性别、性格、体质也不尽相同,这些事实提示我们在养生 美 容方面,绝不应采取千人一方,万人一法的共性养生法。那样就会犯了刻舟求剑、胶株鼓瑟的错误。
3、体质差异在美容秀体中的重要意义
不论你现在多大芳龄,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即自己的容颜与年龄是否相称?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首先要确定一下“年龄”的概念,其实人有四种年龄,一是你的生理年龄;二是你的实际年龄;即身份证的年龄;三是你的心理年龄;四是你的社会年龄。
善于养生者,四十多岁时别人看你象三十岁,不善于养生者,三十岁时别人看你象四十岁。常见很多明星,他们的“社会年龄”都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甚至不止十岁呢?
女人最爱镜子,女人也最怕镜子。当你花容月貌,仪态万方时,当然喜欢照镜子,那种自得自赏的心情,是很甜美的很惬意的,甚至也是很自豪的,但倘若你未老先衰,丈夫漠然同事淡然的时候,你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镜子都砸碎了……
当然,你也曾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拯救这张“面子”,遗憾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无情岁月的锋刀还是要在你的脸上留下它的痕迹,你也曾茫然地慨叹,到底是什么原因,你竟比同龄人衰老憔悴那么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白领女人、小资女人等更甚。女人为什么怕别人问及自己的年龄,无非是怕自己的“社会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符,故而讳莫如深。
人,都想青春永驻,然而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特别是在压力加大,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白领丽人首当其冲,如果你不能改变社会,不能改变思维方式,不能找到整体全维的美容秀体方案,那就一定会“貌”与愿违,事倍功半的。
事实证明,只有按照不同的体质去研究制定不同养生方案,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补偏救弊,比如:阳虚的体质,平时可以多食一些温热的食品,药物也可以选择一些温补的药物,如黄芪、肉桂、干姜等等。阴虚的体质则应选择一些养阴清热的食品与药物,如:银耳、麦冬、沙参等等。
徐灵胎在《医学源流》中说得很明确:“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惟无效,反而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
行文至此,著者想起了一件轶事,记得在七八年夏季,我们几个年轻人在一起打赌吃冰棍看谁吃的多,吃的多就可以不花钱,其中有一个朋友杨福发一气吃了三十九根冰棍,下午安然无恙的干活,而另一位小吴,只吃了十三根,下午就腹痛不已,大家觉得奇怪,他吃得最少,不但花了钱而且还得了病,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时我正好复习准备考中医师,才明白原来体质惹的祸,杨福发恰好是阴虚体质,形体干瘦,口干舌 燥,平时就好喝凉水,而小吴恰好是痰湿体质,形体肥胖,平时就很少喝凉水,所以就产生了上述的差异。
著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很多中成药,甲服了有效,乙服了无效,丙服了甚至有副作用,如大家都知道的六味地黄丸,阴虚质的人服了就会明显见效,阳虚质的人服了就无效,而痰湿质的人经常服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药是好药,如果不明白自己的体质类型,而按药物说明书去对症服用,结果是很难理想的。据载,我国有70%以上的人有病会到药店买药自治,其结果却很难如意,所以中医才讲究“辨症论治”,所谓辨症论治就是不要被表面现象即症状所迷惑,一定要认清疾病的本质,即病因,病机,病程,病势,然后才能选方用药,这就是同病异治的法则,也可称为体质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