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的我只想匡扶社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大难临头

“小皇帝去看和慕容了?还在和慕容门前等了一刻钟?”

王忠献和几家谈完王酒的生意,敲定好合作细节,就在密报里看见这份报告。

“虽然我让你们时刻盯着小皇帝,但也没必要什么事都往我报,”王忠献又看了一眼密报,忍不住皱起眉头,“小皇帝这是在拉帮结派?”

“拉帮结派也没必要找和慕容啊?那老东西要什么没什么的,”王忠献表示不解,“她恐怕真是去看和慕容伤势的。”

小皇帝再怎么说也还是个小孩,在大殿上看见有人死谏,自然会吓到,去看和慕容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在门前等了一刻钟,也太给和慕容脸了。

还是年纪太小,虽然顽劣缺心眼,还想着女人,但心肠不坏。

王忠献又看了眼密报。

“等等,我不是让明远他们今天进宫吗?小皇帝怎么跑宫外了?”想到女人,王忠献这才想起来,今天下午小皇帝应该在宫里和自己女儿谈情说爱才对。

小皇帝怎么跑外面去了?

让小皇帝在宫外玩那么久,明远到底去干什么了?

思及此处,王忠献这才惊觉,小皇帝的行踪飘忽不定,王黎恐怕很难寻到,不找则已,一找就必须马上要找到。

要是王黎不能马上找到小皇帝,可要坏事了。

“明远,你可一定要识大体,行动迅速些……”王忠献喃喃自语,拿着密报的手却不由自主的发力。

就算王忠献现在一直在念叨王黎的名字,王黎也没打喷嚏。

他沉迷于找杨笙。

其实杨笙身边跟着四个亲军,王黎不难知道杨笙的具体位置。

只是王兰一直拉着他东逛西逛,让他没法立刻去杨笙那边。

聪慧如王兰,自然也是知道王黎今天带她一起入宫的目的,但王兰打定主意这辈子都要一个人快乐,是非常不愿意嫁人的。

本来,今天被王忠献逼着来和皇帝相亲,王兰就很不开心了。

先不说她连小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对方虚岁十五,自己比她大了整整三岁;

再说一个不过虚岁十五的小子,现在就敢在书房里和太监嬉闹,更是日日夜夜和太监玩耍,还因为看上了何进的女儿就破坏父亲的大计,甚至恬不知耻问自己父亲要钱。

王兰是绝对看不上此等利欲熏心,贪财好色之人。

说不准那小皇帝长的颇为丑陋,才如此变态。

真是天助她也,没有想到,小皇帝自己跑宫外玩了。

果然是一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昏君!!

是故,王黎着急忙慌要找杨笙,王兰着急忙慌拼命拖后腿。

王兰一边拉着王黎到处逛,一边暗自下定决心。

等过了这关,她就跑父亲那边猛说杨笙坏话,势必要把这相亲吹了。

王黎心忧杨笙,王兰本来就让他颇为烦躁,现在王兰还敢拦着王黎,更让他生气。

王兰很有商业头脑,但她心向自由,为人倨傲,没有足够的政治嗅觉,加之王忠献确实宠她,把她养成粗心大意的性子。

因此,王兰不会想到,王黎不去找杨笙还好,一找就必须得找到,不然恐酿成大祸。

何进的失利加之王酒的畅销,让何党一派如惊弓之鸟,日日夜夜盯着王家的一举一动,唯恐哪天天王家就动手。

杨笙那边有王家眼线,加之魏则西手段了得,她的行踪让人捉摸不透,不会轻易暴露。

但王黎不一样,他对自己的实力十分自信,自认为武功盖世,哪怕政敌联合也伤不了他。

所以王黎从不掩饰自己的行踪,坦言不怕死的就来。

因此,王黎的周边插满了探子,如今他如此着急,看样子是在找什么,定是有大事。

能让王黎都急着找的人,除了新帝还有谁?

王黎在宫外找新帝,新帝定是出宫了,如今王黎被自家人牵制,正是下手的好机会。

要不是新帝在朝堂上哪壶不开提哪壶,提起百姓,给了王忠献话题,何进怎么可能被扳倒?

听王忠献话的小皇帝不是一个好皇帝。

康杨王室虽然不剩几个,但也不是没你杨笙就不行的。

既然你杨笙已经投靠王家,那就乖乖进水里去吧。

虽然有些地狱笑话,但几十年来,各大世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暗杀皇帝的经验,帮助水池成了杀神。

水池得了mvp,各大世家就是躺赢狗!!

杨笙也不会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行踪掩盖的毫无破绽,结果被王黎和王兰卖了。

现在,大难临头的杨笙还在和和慕容聊的高兴,一边喝茶一边聊正事。

“先生,自我当家作主以来,每天晚上都睡不安稳,盼着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可天公不作美,几年大旱,蝗灾肆虐,各州都在闹饥荒,眼下虽然何先生出去,可我心中还是忧虑。”

“治国先治水旱,眼下要解困,我想了三条法子:第一,各地粮仓打开,让百姓有口饭吃。可我一人独木难支,就算有心也无力,具体怎么运怎么发,还得靠下面人操办。”

“第二,减税免赋,减轻百姓负担。这得和户部协商,才能确保不生祸端。”

“第三,组织灾民搬家到有粮的地方,但现在各地都缺粮,怎么搬、搬到哪,得让钦天监算好日子,户部准备好粮食接应。”

“先生,这都是我的初步设想,虽然不可能一朝实现,但我应该会尽心尽力。”

“不知先生觉得我想的法子怎么样?”

和慕容微笑道:“小公子的法子有了大体思路,但太过依赖朝廷,也不是长久之计。”

“商、农不可轻,重赏之下有勇夫,凡是都得靠自己,朝廷的帮助只能解燃眉之急,若要完全解决这种灾祸,只能从根源上杜绝水旱。”

“陛下,不可轻视民间能人,也不可低估百姓的能力。”

杨笙虚心作揖:“先生所言,句句在心。”

和慕容暗自为杨笙的想法所惊喜,一个虚岁十五,从小没受过正统教育的人,能想到这些已是不容易,他越看杨笙越高兴,心里更加坚定了辅佐杨笙的决心。

杨笙仿佛看见了和慕容头上一排的“忠诚+1”,还有窗口和慕容那一顿顿的夸,有些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