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三国志202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捷报传千里,青州定宏基

#第二十四章:捷报传千里,青州定宏基

初平二年,秋。当刘备在北海郡内大展拳脚,逐步肃清黄巾余孽,安定地方秩序之际,一骑快马卷着尘土,带着剧县大捷的喜讯以及刘备亲笔书信,跨越数百里,风驰电掣般抵达了济南郡治所,历城。

济南郡府衙之内,王宇正与孙乾、简雍、刘琰、糜竺等人商议着济南秋收后的屯田推广及新兵编练事宜。自从刘备率主力前往北海,济南的后方建设便在王宇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糜竺凭借其家族的商业网络,为济南输送了大量粮草、布匹和必要的物资;孙乾和简雍则协助王宇处理日常政务、招募流亡、督办学堂,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刘琰则负责郡内治安及部分军事训练,虽然能力稍逊,但胜在忠厚可靠。整个济南,在王宇的规划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与周边郡县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报——!北海军情急报!“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亲兵引入议事厅,单膝跪地,高举手中用油布包裹的信函。

王宇心中一动,连忙起身接过。他认出这是刘备军中的信使,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展开信函,迅速浏览,当看到“剧县大捷,管亥授首,孔北海托付军事“等字眼时,饶是他素来沉稳,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好!好啊!“王宇一拍桌案,将信函递给众人传阅,“大哥不负所望,不仅解了剧县之围,更一举获得了孔北海的信任,掌握了北海军务!太史子义亦已归附!我等'青州攻略'的第一步,已然成功迈出!“

孙乾、简雍等人看完信,亦是面露喜色,纷纷向王宇道贺。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糜竺抚掌笑道,“玄德公得北海,如虎添翼,我军声势必将大振!“

“子轩之谋,深远矣!“刘琰亦由衷赞叹。

王宇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待兴奋之情稍缓,他正色道:“大哥虽然旗开得胜,但北海局势初定,根基未稳。信中提及,他已兵分三路,追剿管亥残部,清扫境内黄巾,并令太史慈巡抚剧县周边。此乃正道。但北海不同于济南,当地士族势力更为复杂,孔融虽为名士,却未必能完全掌控局面。我等必须尽快给予大哥最大的支持。“

他随即对糜竺说道:“子仲(糜竺字),大哥信中急需粮草、军械及工匠。你立即组织人手,将我们这段时间筹备的粮秣、打造的精良铠甲、箭矢,连同马钧先生急需的熟练铁匠、木匠,凑足一支规模可观的运输队伍,星夜送往北海剧县。此事关重大,务必亲自督办,不得有误!“

糜竺起身领命:“主公放心,竺必不辱使命,三日之内,定将所有物资人员悉数送出!“

王宇点点头,又转向孙乾:“公祐(孙乾字),你代我草拟一封回信给大哥。其一,是祝贺大捷,并详述我方支援情况。其二,提醒大哥,在北海行事,既要恩威并施,也要注重团结当地士人。孔融帐下,必有不少饱学之士,可择其贤者用之,以安抚人心,切不可因其迂腐而轻慢。对于北海大族,能拉拢则拉拢,不能拉拢亦不可轻易树敌。我军初至,立足未稳,徐图缓进方为上策。“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三,告知大哥,济南后方稳固,钱粮充足,兵员亦在持续招募训练之中。请他安心在北海经略,不必有后顾之忧。另外,可将我近期对青州乃至天下局势的一些分析一并附上,供大哥参考。“

孙乾肃然领命:“谨遵主公之意。“

简雍在一旁笑道:“子轩思虑周全,大哥有你这贤内助,何愁大业不成!只是,你信中可要多写几句兄弟情谊,莫要总是军国大事,显得生分。“

王宇闻言,亦不禁莞尔:“宪和(简雍字)说的是,此事我会亲自润笔。“

安排妥当,王宇又细细思量片刻,觉得还需再添一把火。他听闻北海相孔融雅爱文学,礼贤下士,若能推荐几位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俊彦前往辅佐,既能充实刘备在北海的班底,也能进一步博取孔融的好感。

“公祐,宪和,我记得学堂之中,有几位学子,如国渊、邴原、管宁等人,虽年岁尚轻,然学识品行俱佳,且有忧世之心。可探其意,若愿往北海历练,我当修书一封,向孔北海及大哥举荐。此三人若能为我所用,未来必是大才。“

孙乾眼睛一亮:“主公所言极是!国渊敏而好学,有干略;邴原刚直清廉,有风骨;管宁清高淡泊,学问精深。此三人确是难得的人才。我这便去与他们商议。“

数日后,满载着粮草、军械、工匠以及王宇亲笔回信和诸多战略分析的庞大车队,在糜竺的亲自押送下,浩浩荡荡地从济南出发,前往北海。

与此同时,在北海郡内,刘备分派的三路人马也各自取得了显著进展。

张飞奉命追击管亥残部,他率领五百精骑,如一股黑色旋风,沿着管亥败逃的路线疾驰。管亥大军新败,士气全无,残兵败将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哪里还敢抵抗。张飞一路追亡逐北,在莒县以南的大岘山附近追上了管亥的后队。一场毫不意外的砍杀之后,黄巾残兵死伤枕籍,管亥本人虽在亲卫拼死护卫下再次逃脱,但也仅带着百余骑狼狈窜入了泰山郡地界,短期内再也无法对北海构成威胁。张飞见已将敌驱逐出境,谨记刘备“不可恋战,保存实力“的嘱咐,在边界耀武扬威一番后,便收兵返回剧县复命。

另一路,关羽与糜芳率领的一千兵马,则肩负着清剿北海东部及北部诸县黄巾余孽、安抚地方的重任。都昌、平寿、营陵、朱虚等县,此前深受黄巾袭扰,官府瘫痪,盗匪横行。关羽所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每到一地,先是张榜安民,宣示孔北海及刘备的仁德政策,承诺减免赋税,保护农桑。对于那些啸聚山林的小股黄巾或趁火打劫的盗匪,关羽则毫不留情,亲自率军征讨。他那柄青龙偃月刀下,不知斩了多少贼首。往往一场雷霆般的战斗过后,当地豪强便会献上牛酒犒师,百姓亦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关羽恩威并施,对于愿意投诚的黄巾胁从,则解除武装后,发给农具种子,令其归乡务农;对于负隅顽抗者,则坚决剿灭。糜芳则充分发挥其后勤才能,妥善处理粮草调度、伤员救治、降卒安置等事务,使关羽无后顾之忧。不出月余,北海东部和北部数县的治安迅速好转,逃亡的百姓也开始陆续返回家园,地方秩序逐渐恢复。

太史慈所率的五百兵马,则以剧县为中心,向四周乡镇辐射。他本就是东莱黄县人,在北海亦有旧部和声望。他打出“匡扶北海,安靖乡里“的旗号,招揽旧日袍泽,收编忠勇义士。许多听闻他归附刘备的青壮年纷纷前来投效。太史慈每日操练兵马,巡查地方,清剿零星匪盗,协助官吏登记户口,调解民间纠纷。他为人刚正,处事公允,深得民心。短短时间内,其麾下兵马便扩充至千余人,成为拱卫剧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为刘备在北海的统治增添了砝码。

而坐镇剧县的刘备,也并未清闲。他每日与孔融议政,商讨恢复民生之策。孔融虽是大儒,于经学颇有造诣,但在具体政务上,却不免有些书生意气。刘备则以其在济南推行屯田、招抚流民的成功经验,向孔融建言献策。例如,设立专门的“劝农从事“,鼓励垦荒;减免新垦土地的赋税;对于归乡的流民,提供临时的住所和口粮,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务实的举措,得到了孔融的认可和支持,也逐渐赢得了北海一些开明士绅的好感。

马钧的军械工坊也在孔融的大力支持下(主要是钱粮和场地)初具规模。他不仅进一步改良了床弩的发射机括和瞄准装置,使其更为精准致命,还根据王宇信中提出的一些“新概念“,开始尝试研制一种可以连发的“元戎弩“雏形,以及更为轻便坚固的步兵铠甲。刘备时常亲临工坊,与马钧探讨,对他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大为赞赏,并全力满足其研究需求。

数日后,糜竺押送的庞大支援队伍终于抵达剧县。当刘备看到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以及王宇的回信时,心中百感交集。王宇在信中除了详述支援物资、分析当前局势、提出施政建议外,字里行间更充满了兄弟间的关切与期盼,令刘备倍感温暖。

“子轩真乃吾之子房也!“刘备手捧书信,对身旁的关羽、张飞和太史慈感慨道,“有子轩坐镇济南,调度钱粮,谋划全局,我等方能在此安心征战,开创基业!“

关羽抚须点头:“三弟之才,确非寻常。“

张飞亦瓮声瓮气道:“俺就知道三哥有本事!管亥那厮被俺打跑了,大哥这里的黄毛贼也被二哥清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咱们干啥?“

刘备展开王宇随信送来的一幅更为详尽的青州堪舆图,图上不仅标注了山川地理,更有各地势力犬牙交错的分布以及简要分析。他的目光,从北海移开,缓缓落在了青州中部以及南部的广袤区域。

“翼德莫急,“刘备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北海初定,只是开始。子轩在信中说,青州黄巾主力虽散,但各郡县依旧有大小不一的贼寇盘踞,更有一些地方豪强拥兵自重,不听号令。我们要想真正掌控青州,路还长着呢!“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平原、乐安、齐郡南部……这些地方,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关注的。子轩建议,我们当以北海、济南为根基,稳扎稳打,逐步蚕食,最终连成一片,方能成青州之主。“

就在此时,一名小校匆匆入内禀报:“启禀主公,孙乾先生派人自济南送来急信,并护送国渊、邴原、管宁三位学子前来投效!“

刘备闻言,精神一振:“哦?子轩举荐的人才到了?快快有请!“

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济南的强力支援和新的人才到来,即将在刘备面前展开。青州的棋局,愈发复杂,也愈发充满了机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