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义援北海,初临剧城
#第二十一章义援北海,初临剧城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夏末,济南郡的田野里一片金黄,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年景。郡治安民的各项举措在刘备的主持下稳步推行,军屯与民屯皆初见成效,府库渐丰,兵马也因新募与整训而愈发精壮。刘备的仁义之名,如同这夏日的熏风,传遍了青州北部的山山水水。
这日,历城郡衙之内,议事堂的气氛却不似往日的平静。一名风尘仆仆、面带忧色的使者,正立于堂下,向刘备及众将拱手陈情。他便是北海相孔融派来的求援信使,名叫宗宝。
“启禀刘使君!”宗宝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依旧努力保持着镇定,“黄巾贼首管亥,纠集数万贼寇,围困我北海治所剧县已逾一月!城中粮草将尽,兵力疲乏,日夜遭贼寇猛攻,危在旦夕!孔北海(时人亦称郡守为郡名,如称孔融为孔北海)久闻使君仁义盖世,威名远播,特遣小人前来,恳请使君发天兵救援!若剧县失陷,北海百万生灵将遭涂炭,孔北海亦……亦唯有以死殉国了!”说到最后,宗宝已是声泪俱下,叩首于地。
刘备闻言,面色凝重,快步上前扶起宗宝:“使者请起,北海之危,备已尽知。孔文举(孔融字)乃当世大儒,孔圣之后,今遭贼寇围困,备身为汉室宗亲,岂能坐视不理!”
他转向堂上诸将,沉声道:“诸位,孔北海求援,情势紧急。我意即刻发兵,救援北海。诸位以为如何?”
张飞豹头环眼一瞪,第一个跳起来响应:“大哥说的是!那管亥贼子,先前便在青州作乱,如今又敢围困孔夫子!俺老张愿为先锋,去取那管亥的首级!”他近来在济南练兵,手正痒痒,听闻有仗可打,顿时精神百倍。
关羽丹凤眼微睁,抚着长髯,沉稳道:“北海与济南唇齿相依,若北海失陷,管亥贼势大张,我济南亦难独善其身。出兵救援,乃大义所在,亦合乎我军长远之计。只是,我军新定济南未久,兵力尚不算雄厚,倾巢而出,则济南空虚;若分兵过少,又恐不足以解北海之围。需周详计议才是。”
刘琰亦出列道:“云长将军所虑极是。主公,救援北海,名正言顺,且若能成功,主公仁义之名必将传遍天下,于我等在青州立足大有裨益。王宇先生信中亦曾建言,可相机助孔北海平定地方。如今正是良机。然,济南乃我军根基,不可不防。依琰之见,可留足兵马守备济南,主公亲率精锐,星夜驰援。兵贵神速,或能出其不意。”
新近投效的糜竺也开口道:“主公若出兵,竺愿留守济南,协同刘参军(指刘琰)处理钱粮调度,保障大军后勤无忧。我糜氏在青州亦有些故交旧部,或可设法为大军筹措些许粮秣。”
刘备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已然有了计较。王宇的信中曾多次提及,孔融虽名满天下,却不善将兵,北海若有事,必是他们介入的良机。如今机会来了,断没有错过的道理。
“好!”刘备断然道,“救兵如救火!我意已决,尽起我军精锐两千五百人,由我与云长、翼德亲率,即刻驰援北海。子亮(刘琰)与子仲(糜竺)留守历城,协同程绪县令,稳固济南后方,督办粮草转运。子方(糜芳)勇武,可随我出征。德衡(马钧)所制新式军械、车辆,此次亦可随军试用,以验其效。”
他看向宗宝:“使者且在馆驿歇息,我军三日之内,必定出发!”
宗宝闻言大喜过望,连连叩谢:“多谢刘使君大恩!北海军民,翘首以盼!”
计议已定,整个历城立刻高速运转起来。各部将士接到命令,纷纷开始整备行装、检点兵甲。马钧的将作司更是日夜赶工,将新造的一批双轮运粮车和几架改良的床弩交付军中。这些双轮车比寻常牛车更为轻便,载量却更大,大大提升了后勤运输的效率。而改良床弩,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强,是王宇根据后世记忆中的一些原理,与马钧反复研究琢磨的成果。
三日后,清晨。历城东门之外,人头攒动。两千五百名刘备军将士,盔明甲亮,队列整齐,杀气腾腾。刘备一身戎装,立于阵前,身旁是关羽、张飞、糜芳等将。
“将士们!”刘备拔出腰间双股剑,高声喝道,“北海相孔融,遭黄巾贼寇围困,旦夕不保!孔北海乃圣人之后,更是我大汉忠良!我等身为汉臣,岂能坐视忠良蒙难,百姓遭殃!今日,我等便要北上,踏破贼营,解救北海!扬我大汉军威!”
“扬我大汉军威!踏破贼营!解救北海!”两千五百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厉声道:“出发!”
大军在济南百姓的夹道欢送与期盼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地开出了历城,向着东北方的北海郡疾速开进。
一路无话。刘备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斥候早已散出,沿途探查敌情路况。糜竺果然不负所托,在沿途几个县城通过旧日关系采买到一些粮草,补充了军需。马钧制造的双轮车在崎岖的官道上也显示出了优越性,使得大军的行进速度比预想中要快上几分。
行军途中,刘备时常召集关羽、张飞等人,结合斥候回报的最新情报,商议对策。他们得知,围困剧县的管亥黄巾军,号称十万,实则能战之兵约有三四万,多为裹挟的流民,装备低劣,但胜在人多势众,且因粮草不济,攻城颇为疯狂。剧县城内,孔融虽有数千守军,但久守之下,已是人人疲惫,士气低落。若非孔融以其名望苦苦支撑,恐怕早已城破。
“大哥,这管亥贼兵虽众,却多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待俺老张杀到,定要他片甲不留!”张飞依旧是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关羽则相对谨慎:“管亥能聚众数万,围城月余,亦非等闲之辈。我军兵力处于劣势,当以巧取,不可力敌。需先设法与城内孔北海取得联系,内外夹击,方有胜算。”
刘备深以为然:“二弟说的是。我等远道而来,敌情未明,不宜贸然总攻。当先立稳脚跟,挫其锐气,再寻机破敌。”
大军行了约七八日,终于进入北海郡地界。沿途所见,更是触目惊心。村庄多被焚毁,田地荒芜,十室九空。偶尔遇到一些逃难的百姓,也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见到大队兵马,便如惊弓之鸟般四散奔逃。刘备下令军士不得惊扰,并分发些许干粮清水救济,才稍稍安抚了这些难民的情绪,并从他们口中进一步证实了剧县的危急状况。
越靠近剧县,黄巾军的游骑和哨探也多了起来。张飞按捺不住,数次请命出击,都被刘备劝住。刘备的策略是,在未摸清管亥主力部署和剧县具体情况之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战斗,以免打草惊蛇,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
又行一日,前方斥候飞马来报:“启禀主公,前方十里,便是剧县!已可见黄巾贼寇营垒,连绵十余里,将剧县围得水泄不通!”
刘备精神一振,下令大军寻一处背山依水、易守难攻之地扎下营寨,然后亲率关羽、张飞、糜芳并数十亲卫,登上附近一处高岗,远眺剧县形势。
只见剧县城池虽然不算特别高大坚固,但此刻城头之上,隐约可见残破的旗帜和稀疏的守军身影。城外,则是密密麻麻、一望无际的黄巾军营帐,如同无数的蚂蚁窝,将整个剧县城池团团围住。各种简陋的攻城器械,如云梯、冲车(多为临时砍伐树木搭建)散落在城墙之下,显然贼寇刚刚经历过一轮猛攻。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与硝烟味。
“贼势浩大啊!”张飞见状,也不由得微微皱眉。这管亥军虽然装备差,但人数确实太多了。
关羽丹凤眼扫过战场,沉声道:“观其营寨布置,颇有章法,不似寻常流寇。看来这管亥,倒也有些能耐。只是其营寨过于铺展,兵力分散,若能集中一点,锐意突破,或可奏效。”
刘备默默点头,心中盘算。他看到黄巾军的营寨虽然广大,但主要兵力似乎集中在剧县的南门和东门方向,那里地势相对平坦,易于攻城。而西门和北门方向,贼兵相对稀疏,且北门外有汶水流过,地势也更为复杂。
“得想办法先与城内联系上。”刘备沉吟道,“最好能知道城中守军尚有多少战力,粮草还能支撑几日。”
就在此时,忽见远方剧县北门方向,一阵小小的骚动。一支约莫百余人的骑兵,簇拥着一人,猛地从北门杀出,目标似乎是想冲破黄巾军的包围圈。黄巾军猝不及防,竟被他们冲开一道口子。
“咦?城里有人杀出来了!”张飞眼尖,大声道。
刘备等人也急忙看去。只见那支骑兵虽然人少,但个个悍勇,为首一员小将,手持一杆长枪,身形矫健,在乱军中左冲右突,骁勇异常。他身后骑兵紧紧相随,竟硬生生朝着刘备他们所在高岗的方向突围而来。
管亥军中立刻分出数千步骑,从四面八方向那支小部队合围过去。眼看那小将和他的骑兵就要被重新淹没。
“大哥,这人好生勇猛!像是条好汉!我们救是不救?”张飞有些急了。
刘备目光一闪,当机立断:“此人敢于此时突围,必有要事,且是条血性汉子!云长、翼德,随我前去接应!子芳,你速率本部兵马,从侧翼冲击,打乱贼军阵脚!”
“得令!”关羽、张飞、糜芳齐声应诺。
刘备一马当先,关羽、张飞紧随其后,如三道旋风般从高岗上冲下。糜芳也立刻点起五百精兵,呼啸着从另一侧杀向正在围攻那小股骑兵的黄巾军。
那突围的小将,正是北海都尉太史慈。他奉孔融之命,突围求援(在此故事线中,他可能不知刘备已应召前来,或是孔融多方求援),眼见就要被黄巾军重新包围,心中已存死志,却不料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当先三员大将,勇不可当,尤其是那使丈八蛇矛的黑脸将军和使青龙大刀的红脸将军,简直如同天神下凡,所过之处,黄巾贼寇人仰马翻,纷纷溃散。
太史慈精神大振,高呼道:“援军到了!众将士,随我杀!”
他带领残部,与刘备等人汇合一处。黄巾军虽众,但被刘备、关羽、张飞这等顶级猛将一冲,顿时阵脚大乱。糜芳率领的五百生力军又从侧面杀到,更是雪上加霜。管亥军中虽有将领试图组织抵抗,但在绝对的武力冲击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一场混战下来,围攻太史慈的数千黄巾军竟被杀得七零八落,死伤遍地,余者狼狈逃回大营。
刘备、关羽、张飞勒马阵前,威风凛凛。太史慈拍马来到刘备面前,翻身下马,抱拳行礼,声音激动:“敢问将军高姓大名?从何而来?救命之恩,慈没齿难忘!”
刘备亦下马,扶起太史慈,笑道:“壮士不必多礼。我乃平原刘备,奉孔北海之召,特来援救剧县。这位是我二弟关羽,四弟张飞。”
太史慈闻言大喜,眼中放出光彩:“原来是刘玄德公!久仰大名!不想竟能在此处得将军相救!孔府君(对太守的尊称)若知将军已至,定然欣喜若狂!”他心中对刘备的勇武和仁义,已是佩服不已。
简单寒暄之后,刘备邀请太史慈先回己方营寨详谈。太史慈突围的目的本就是求援,如今援军已到,自然欣然从命。
回到营中,太史慈详细讲述了剧县被围的经过以及城中的困境。原来孔融虽四处派人求援,但多无音信,眼看城池就要失守,太史慈自告奋勇,愿效仿古人,单骑突围,前往平原求刘备(他知道刘备在平原一带名声较好,且离北海不算最远)。不想刚出城不久,便遇上了已移兵济南并及时赶到的刘备大军。
“如今城中尚有兵三千,但多带伤病,粮草仅够支用三五日。管亥贼兵每日轮番攻打,全凭府君与将士死志支撑。若将军再晚来数日,剧县危矣!”太史慈忧心忡忡地说道。
刘备安慰道:“子义(太史慈字)放心,备既来此,必会助孔北海击破管亥。只是贼势浩大,还需从长计议。今夜你且安心在我营中歇息,明日我等再共商破敌之策。”
是夜,刘备召集众将,与太史慈一同,在帅帐之中,对着简陋的地图,彻夜商议解围之策。剧县之围,能否顺利解除,刘备的青州之路,又将如何展开,一切似乎都悬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本章约6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