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三国志202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归途计深远

广宁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仍弥漫着淡淡的血腥与焦糊气味,提醒着人们不久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围城之战。然而,随着公孙瓒率领的白马义从进驻,秩序正迅速恢复,城墙上的破损处已经开始修补,街道上的恐慌也渐渐被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憧憬所取代。

对于刘备、关羽、张飞和王宇四兄弟,以及他们所护卫的张世平、苏双商队来说,是时候踏上归途了。

城门外,一小队人马整装待发。与来时那浩浩荡荡、满载货物的庞大商队相比,此刻的队伍显得精简了许多,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与来时截然不同的情绪——有疲惫,有释然,也有对未来的深思。

赵云一身戎装,亲自前来送行。经过广宁一役的并肩作战,这位年轻的将军与刘备四兄弟之间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紧紧握住刘备的手,眼中充满了敬佩与不舍。

“玄德兄,云长兄,翼德兄,子轩先生,”赵云的声音低沉而诚恳,“此番广宁之危,若非诸位相助,后果不堪设想。子龙铭感五内,日后若有机会,定当图报!”

刘备亦是感慨万千,回握着赵云的手:“子龙言重了。我等亦是恰逢其会,守望相助乃是分内之事。倒是子龙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胆识与武艺,镇守边陲,护佑一方百姓,实乃我大汉之幸。公孙将军帐下有你这般良将,何愁边患不平?”

关羽抚着长髯,微微颔首:“子龙将军保重,塞外苦寒,务必多加小心。”他与赵云皆是当世顶尖的武将,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

张飞则大咧咧地拍了拍赵云的肩膀,发出“嘭”的一声闷响:“好小子!有种!以后俺老张要是再来北边,一定找你痛饮三百杯!”

赵云被他拍得一个趔趄,却毫不在意,反而朗声笑道:“翼德兄豪气干云,子龙随时恭候!”

王宇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告别的场景。他知道,历史上的赵云最终会追随刘备,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如今这提前的相遇和并肩作战的情谊,无疑为未来的轨迹埋下了更深的伏笔。他上前一步,对赵云拱手道:“子龙将军,广宁一别,后会有期。我观将军智勇双全,又深得公孙将军器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只望将军不忘初心,常怀报国为民之志。”

赵云郑重地回礼:“子轩先生教诲,子龙谨记。先生智计过人,此番守城亦是居功至伟,备亦深感佩服。望先生与玄德兄等人此去一路顺风。”

几番寒暄,终须一别。刘备再次向赵云及前来送行的几位广宁官员拱手作别,翻身上马。关羽、张飞、王宇也相继上马。张世平、苏双两位商人更是对赵云连连作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出发!”刘备沉声下令,马鞭一扬。

队伍缓缓启动,朝着南方,朝着涿县的方向行去。赵云立马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远去,直到那一行身影消失在官道的尽头,才调转马头,返回城中,继续他镇守边关的职责。

归途的道路,与来时并无二致,依旧是黄土漫漫,朔风凛冽。但四兄弟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来时,他们是初出茅庐、前途未卜的求职者;归去时,他们是经历血火考验、载誉而归的勇士。

马蹄踏在坚实的土地上,发出富有节奏的嗒嗒声。王宇骑在马上,身体随着马匹的步伐微微起伏。他回想起广宁城头那惨烈的一幕幕:鲜卑人如同潮水般的进攻,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滚烫的鲜血溅在脸上的触感,以及身边将士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身影……这一切都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这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他亲身经历的、残酷而真实的古代战争。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时代,生命是如此脆弱,而勇气和信念又是何等重要。他也更加明白,自己空有领先千年的知识,若无立足之本、自保之力,也终究是空中楼阁。广宁守城战中,他的确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但真正力挽狂澜的,还是刘备的领导、关羽张飞赵云的武勇以及所有守军的浴血奋战。

“子轩在想什么?从出城开始就一直沉默不语。”刘备放慢马速,来到王宇身边,关切地问道。经历了广宁的生死考验,他对这位三弟的智谋和冷静更加倚重,也更加关心他的状态。

王宇从沉思中回过神,迎上刘备温和的目光,笑了笑:“没什么,大哥。只是在回想广宁之战,感触颇深。”

“是啊,”刘备亦是感慨,“此战虽然艰险,但也让我等明白了许多道理。乱世之中,唯有依靠兄弟同心,依靠信义结交天下豪杰,方能有所作为。”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子轩,你之前所言极是,公孙将军虽为一时之雄,但心胸、格局终究有所欠缺,恐非我等长久依靠之人。待回到涿县,我们需好生筹划一番,寻找真正可以施展抱负的去处。”

“大哥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王宇精神一振,“经此一役,我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张、苏两位先生的重金资助。这笔钱,将是我们未来起步的重要资本。”

张世平和苏双此次北上贩马,本是为了获取巨额利润,却险些在广宁城破之时丧命,连带来的部分本金和货物都在之前的战斗和混乱中有所损失。幸得刘备等人仗义出手,不仅保住了性命,更在公孙瓒到来后,协助他们与鲜卑部落进行了小规模的马匹交易(公孙瓒为稳定边境,允许了部分互市),挽回了不少损失。因此,二人对刘备四兄弟感激涕零,在离开广宁前,除了约定的酬金外,又额外奉上了一大笔金银,足足有黄金百两,钱上万缗,并言明这只是初步谢意,日后若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定当鼎力相助。

这笔巨款,对于一贫如洗的刘备等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更是他们未来发展壮大的第一桶金。

“有了这笔钱,我们便可以招兵买马,购置粮草兵器了!”张飞在一旁听得兴奋,忍不住插话道,“大哥,咱们回去就扯起大旗,招募乡勇!凭咱们兄弟的名声,还怕没人来投?”

关羽皱了皱眉:“四弟,休得胡言。我等虽有薄名,但根基未稳,贸然起事,恐引来祸患。且朝廷法度仍在,岂能随意招兵买马?”

王宇也点头道:“二哥说得是。我们现在有钱,有人(指他们兄弟四人),有名声(在广宁一役中建立的),但缺乏一个合法的身份和一块稳固的地盘。直接在涿县拉队伍,目标太大,且不说官府是否允许,地方豪强也未必容得下我们。”

刘备沉吟道:“子轩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先寻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或者依附于某一方势力,徐图发展?”

“正是。”王宇分析道,“目前天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黄巾虽平,但余孽未清,各地盗匪蜂起;朝中十常侍专权,党锢之祸犹在眼前,正直之士备受打压;地方上,刺史、太守权力日重,豪强地主拥兵自重,朝廷号令渐有不行之势。我料此局面不会长久,大乱将至。我们需在乱世真正来临之前,积蓄足够的力量。”

“那依子轩之见,我们该往何处去?又该依附何人?”刘备虚心请教。他深知自己这位三弟见识不凡,往往能看到常人所忽略之处。

王宇思索着说道:“目前看来,有几条路可以考虑。其一,是寻找一位宗室或有名望的官员投靠,比如幽州牧刘虞大人,他素有仁德之名,又是汉室宗亲,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出身。其二,是前往一些局势相对混乱,但机会也更多的地方,比如青州、徐州等地,黄巾余孽较多,官府力量薄弱,或许可以凭借军功崛起。其三,则是暂时蛰伏,利用手中的资金,在涿县或周边地区置办一些产业,比如田地、商铺,暗中结交豪杰,培养心腹,等待时机。”

刘备默默听着,权衡着各种选择的利弊。关羽和张飞也陷入了沉思。

队伍继续前行。归途的路,似乎比来时要平顺一些。或许是因为鲜卑主力刚刚败退,沿途的盗匪慑于公孙瓒大军的威势,都暂时收敛了行迹。又或许是张世平、苏双的商队规模缩小,目标不再那么显眼。

他们途经之前发生过战斗的黑风口,只见遍地狼藉尚未完全清理干净,空气中还能闻到一丝腐臭。几只乌鸦在枯树上盘旋,发出嘶哑的叫声。看到此景,众人都不禁回想起那场惊险的伏击战,心中不免又是一阵唏嘘。

也遇到过一些从北方逃难南下的流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刘备心怀仁慈,见状便命人分发了一些干粮和少量的钱财给他们。流民们感激涕零,纷纷跪地叩拜。

王宇看着这一幕,心中暗叹。这就是乱世的常态。个人的勇武和智谋固然重要,但若想真正改变这世道,拯救万民于水火,需要的却是更宏大的力量和更长远的规划。他更加坚定了辅佐刘备,建立一番功业的决心。

与来时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不同,归途中,张世平和苏双两位商人明显放松了许多。他们对刘备四兄弟的态度也从最初的雇主与护卫,转变成了近乎平等的敬重和感激。一路上,他们时常与刘备、王宇攀谈,询问一些边境的风土人情,也分享了许多经商的经验和见闻。

“玄德公,”张世平这位经验老道的商人,对刘备的称呼已经悄然改变,“此番北上,虽然惊险,但也让老朽大开眼界。公等兄弟之勇武、仁义,实乃世所罕见。老朽与苏老弟商议过了,待回到涿县,除了之前的酬金和谢礼,我们还想再助一臂之力。”

刘备有些意外:“张先生何出此言?先生等已经赠予我等重金,备感激不尽,岂敢再有奢求?”

苏双接过话头,诚恳地说道:“玄德公言重了。我二人虽然是商人,但也知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若非公等相救,我二人早已命丧广宁。这点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我二人常年在北地行走,与乌桓、鲜卑各部落也有些联系。日后公若有意北向发展,或需要马匹、兵器等物资,只需派人知会一声,我二人定当尽力而为。”

这番话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张世平、苏双不仅是富商,更掌握着重要的战略资源——马匹和与塞外部落的联系渠道。这对于志在天下的刘备集团来说,其价值甚至可能超过那百两黄金。

王宇心中一动,连忙代刘备谢过:“多谢二位先生美意!二位先生高义,备等铭记在心。日后若真有叨扰之处,定不敢客气。”他深知,维持好与这两位商人的关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路行来,风餐露宿,晓行夜宿。半个多月后,那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涿县城墙,终于再次出现在了他们的视野之中。

看着那低矮但厚实的城墙,以及城门口依旧有些懒散的守兵,四兄弟的心情都有些复杂。离开时,他们是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无名小卒;归来时,他们是怀揣重金、历经生死的归乡者。

进城的过程依旧简单,守兵并未过多盘问。城内的景象似乎与他们离开时并无太大变化,依旧是人来人往,喧嚣嘈杂。只是,细心观察之下,王宇能感觉到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紧张的气氛,街上的行人似乎更加行色匆匆,巡逻的兵丁也似乎比以前多了些。

他们先将张世平、苏双送回了他们原先在城中的落脚点。两位商人再次表达了感激之情,并约定改日再设宴款待四兄弟。

告别了商人,四人并没有立刻回到之前那家简陋的“悦来老店”。

“大哥,我们现在也算小有资财,不必再委屈住在那种地方了。”王宇提议道,“不如寻一处宽敞、清静些的院落租住下来,一来方便我们兄弟起居议事,二来也显得体面一些,日后若要结交宾客,也有个像样的场所。”

刘备深以为然:“子轩所言甚是。我们此番归来,不比往日,确实需要一个更合适的落脚之处。”

张飞更是兴奋:“太好了!俺早就受够那破客栈了!咱们找个大院子,最好带个练武场,让俺老张好好舒展舒展筋骨!”

关羽虽然没说话,但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四人开始在城中寻找合适的住处。涿县虽然不大,但作为郡治所在,也有不少闲置的宅院。他们很快就在城南找到了一处闹中取静的院落。这院子不算奢华,但前后两进,房间众多,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庭院,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租下院落,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四兄弟总算在涿县有了一个像样的“家”。安顿下来的当晚,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简单对付,而是让张飞去买了些酒肉,兄弟四人围坐在一起,算是庆祝归来和乔迁之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未来的规划上。

“大哥,子轩,”关羽放下酒杯,沉声说道,“关于未来的去向,我思虑再三。依附他人,终究是寄人篱下,未必能得展抱负。我意,不如就按子轩所言的第三条路,暂时在涿县蛰伏,积蓄力量。”

张飞立刻附和:“二哥说得对!咱们有钱有人,干嘛要去给别人当手下?就在这涿县,咱们自己干!等时机到了,拉起队伍,杀他个天翻地覆!”

刘备看向王宇,征询他的意见。

王宇沉吟片刻,说道:“二哥的顾虑有道理。寄人篱下确实有诸多掣肘。但完全蛰伏,也未必是最佳选择。一来,我们初来乍到,在涿县根基尚浅,若想置办产业、结交豪杰,并非易事,也容易引起本地势力的警惕。二来,乱世将至,时机稍纵即逝,一直蛰伏,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的机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有一个想法,或许可以兼顾二者。我们可以兵分两路。”

“哦?子轩有何妙计?”刘备饶有兴致地问道。

“我们可以留一部分资金在涿县,由一位兄长主持,负责购置田产、打点关系、暗中留意人才。同时,大哥可以带着我们其余兄弟,以及一部分精锐(可以先招募少量可靠的乡勇),主动去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王宇缓缓道出自己的计划。

“寻找机会?去哪里寻找?”张飞追问。

“去那些最需要力量的地方。”王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比如,青州、徐州等地,黄巾余孽猖獗,官府征讨不力。我们可以主动请缨,前往助剿。一来,可以获得合法的身份和军功;二来,可以在实战中锻炼队伍,吸纳流亡的勇士;三来,远离涿县这个是非之地,可以避免过早暴露我们的实力和意图。”

这个计划让刘备、关羽、张飞都陷入了深思。它既考虑到了积蓄力量的必要性,又没有放弃主动出击、博取功名的机会,似乎是一个更为稳妥和灵活的方案。

“此计甚好!”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如此一来,我们既有了后方根基,又能主动出击,掌握先机。只是,留守涿县之人,责任重大,需得沉稳可靠,善于经营……”他的目光在关羽和王宇之间逡巡。

关羽性格刚毅,忠义无双,但于经营之道,并非所长。王宇智谋过人,心思缜密,但毕竟年轻,且不擅武艺,独自留守恐有风险。

关羽似乎看出了刘备的顾虑,主动开口道:“大哥,涿县留守之事,我看不如交给子轩。他心思缜密,善于谋划,定能将后方打理妥当。至于安全,有我留下部分弟兄(指他们可以先少量招募的亲信)保护即可。我与四弟,则愿随大哥一同出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宇也点头道:“二哥所言甚是。大哥、二哥、四哥皆是万人敌的猛将,正该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涿县这边的事务,便交给我来打理。我会谨慎行事,徐图发展,为兄长们提供稳固的后方支持。”

张飞虽然也想跟着大哥二哥一起冲锋陷阵,但也明白后方的重要性,嚷嚷道:“那说好了!三弟你在家好好经营,等俺们打了胜仗,回来给你带好东西!”

刘备看着兄弟们同心协力,各展所长,心中豪情万丈。他站起身,举起酒杯:“好!就依子轩之计!我们兄弟四人,兵分两路,一路屯田结交,积蓄根本;一路征战四方,博取功名!待到时机成熟,再汇合一处,共图大业!来!为我们兄弟的前程,干了此杯!”

“干!”

“干!”

“干!”

四只粗陶酒碗重重地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昏黄的油灯下,四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映照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勃勃雄心。

窗外,夜色已深,但涿县城内,似乎仍能听到隐隐的喧嚣。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在这个不起眼的院落里,一段传奇的序幕,也正以一种更加深远和周密的姿态,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