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散学钟声,未定的再会
时间,在“老灭绝”严谨而略显枯燥的讲解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流淌。
对于教室里的大多数同学而言,这四十五分钟或许是漫长而煎熬的。解析几何的抽象与复杂,如同无形的催眠曲,让不少脑袋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下栽,或者目光涣散地投向窗外那几片被秋风染上微黄的梧桐叶。空气中弥漫着粉笔灰的干燥气息,混合着年轻人特有的淡淡汗味与活力,构成八十年代课堂独有的氛围。
但对陆扬来说,这却是一段前所未有的奇妙旅程。
“老灭绝”,本名张慧兰,以教学严谨、要求严格、不苟言笑而闻名,是学校里让所有学生都心存敬畏的存在。她的声音不高,略带沙哑,但吐字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公式的推导,每一个定义的阐释,都如同用刻刀在黑板上精准地刻画。
【目标‘张慧兰’讲解内容:椭圆标准方程推导。核心步骤:定义法、坐标系建立、代数运算化简……】
【辅助模块启动:实时解析教师讲解逻辑,同步进行知识点关联与深化。已调取高等数学视角下的解析几何模型进行比对……】
启智的声音在陆扬脑海中冷静地汇报、分析、拆解。那些曾经如同天书般的符号与线条,此刻在陆扬眼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老师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关键节点,启智都能提前一步,甚至以更简洁、更本质的方式呈现在他的意识里。
他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和吸收着知识。他能清晰地看到知识的脉络,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甚至能预判老师接下来要讲解的重点和可能设置的陷阱。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就像一个曾经在黑暗中摸索了半生的人,突然被赋予了夜视的能力,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一切都变得清晰、有序、可控。
前世的他,数学是永远的痛。每次上数学课,都如同上刑场,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他在下面如听天书,脑子里一团浆糊,只能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成绩自然惨不忍睹。那种对知识的无力感,对未来的迷茫感,曾是他整个青春期乃至后来人生的灰色底色。
而现在……
他看着黑板上那优雅的椭圆曲线,看着老师用粉笔写下的推导过程,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信。
【……根据椭圆第二定义,点M到焦点F的距离与它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离心率),0 < e < 1。】
【启智提示:此定义在解决涉及焦点弦、焦点半径问题时更为便捷。建议宿主同步掌握。】
陆扬微微点头,心念一动,启智已经将相关的例题和解题思路如同幻灯片般在他脑海中过了一遍。
他甚至有闲暇分神观察了一下身旁的同桌。苏晓蔓坐得笔直,长发被整齐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秀气的脖颈。她听得极为专注,眉头偶尔会随着老师的讲解微微蹙起,然后又迅速舒展开,显然也在进行着高强度的思考。她的笔记本上,已经用娟秀的字迹记录下了满满的要点和推导步骤。
嗯,果然是学霸的姿态。陆扬暗自评价,随即又迅速将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启智的辅助是外挂,但他自身的理解和吸收同样重要。他需要将这些知识真正内化,变成自己力量的一部分。
时间在这种高效而专注的学习中过得飞快。
当“老灭绝”刚刚推导出椭圆的参数方程,准备布置课堂练习时,一阵急促而响亮的电铃声,如同解放的号角,骤然响彻了整个校园!
“叮铃铃——叮铃铃——”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老灭绝”似乎也对这铃声有些无奈,她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用她那标志性的锐利目光扫视全班,“课后作业是练习册第七十五页到七十七页,涉及到今天讲的所有内容,尤其是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的应用,下节课我会抽查。另外,物理课代表,下午自习课前把昨天布置的卷子收齐交到我办公室。”
说完,她也不拖沓,拿起教案和三角板,在一片如释重负的低呼和桌椅挪动的嘈杂声中,迈着稳健的步伐离开了教室。
“老灭绝”一走,教室里紧绷的空气瞬间松弛下来,仿佛冰封的河面瞬间解冻。
“喔!终于下课了!”王磊第一个怪叫起来,他夸张地伸了个懒腰,把椅子往后一拉,发出刺耳的摩擦声,“我的妈呀!这椭圆、双曲线什么的,简直比我奶奶的裹脚布还长还绕!听得我头都大了!陆扬,你听懂了没?我怎么看你一直在点头,跟小鸡啄米似的,装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啊?”
陆扬没理会王磊的聒噪。他正在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自己的课本和文具。刚刚那堂课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强烈的掌控感和对未来的笃定。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凭借着五十年的阅历和启智这个逆天外挂,学业上的逆袭,绝非空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让他原本因重生而略显激荡的心绪,沉淀下来,变得更加沉稳和目标明确。
就在这时,他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他微微侧头,对上了苏晓蔓看过来的眼神。
她的脸颊似乎还有些刚才听课过于专注而泛起的红晕,那双清澈的眼眸里,此刻少了几分之前的探究和不自在,多了几分犹豫和……询问?
陆扬立刻明白了她眼神的含义。
物理题。
走廊上,她说过,下课后要找他讨论那道她没做出来的物理题。
此刻,她显然是在等待他的回应。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三三两两地起身离开,或者聚在一起嬉笑打闹,教室里比刚才更加嘈杂。王磊还在旁边喋喋不休地抱怨着数学老师的“灭绝人性”和自己悲惨的数学成绩。
“……你说她是不是更年期提前了?整天板着个脸,跟谁欠她钱似的!还有那作业,简直要人命!陆扬,你说……”
苏晓蔓似乎被王磊的声音干扰,又或许是陆扬迟迟没有回应,她的眼神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握着钢笔的手指微微收紧,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又有些难以启齿。
陆扬看着她这副模样,心头又是一动。
他知道,此刻如果他开口邀请,或者哪怕只是点点头,苏晓蔓一定会立刻拿出物理题,就在这喧闹的课间,开始一场学霸间的讨论。这对于修复两人之间略显微妙的关系,甚至拉近距离,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但……不行。
他的理智,在启智那冰冷数据的支持下,迅速压制了这丝冲动。
保持距离。
专注核心目标。
避免不必要的枝节。
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铁律。
于是,陆扬迎着苏晓蔓那带着询问和期盼的目光,做了一个极其简短的回应。
他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右手,食指轻轻敲了敲手腕上那块早已停摆的旧电子表——一个象征时间的动作,然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墙上的挂钟,最后,目光平静地看向苏晓蔓,微微点了点头。
整个过程,流畅而自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
但苏晓蔓立刻就明白了。
他的意思是:现在时间不够,下午自习课再说。
陆扬看到,苏晓蔓的眼神先是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他会用这种……近乎“指令”的方式回应,随即,那丝讶异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了然。她轻轻咬了下嘴唇,然后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低声道:“好。”
说完,她便转过头去,继续收拾自己的东西,没有再看陆扬。只是她收拾文具的动作,似乎比刚才慢了一点点。
陆扬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刚才的举动可能显得有些……生硬,甚至不近人情。但他必须这样做。他需要时间来巩固刚刚吸收的知识,需要空间来规划接下来的行动。更重要的是,他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被任何计划外的事情,尤其是潜在的情感因素所干扰。
“喂!陆扬!你想什么呢?跟你说话半天没反应!”王磊终于发现陆扬的心不在焉,不满地推了他一把,“收拾东西啊!赶紧走!饿死我了!中午食堂不知道有没有红烧肉!”
“知道了。”陆扬淡淡地应了一声,加快了收拾的速度。他将数学课本、笔记本和钢笔整齐地放进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里,拉上拉链。
“启智,”他在心底再次下令,“规划回家路线。优先选择能观察到八十年代典型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细节的路径。标记沿途的关键观察点,特别是与前世记忆中变化较大的区域。”
【指令确认。路线规划中……结合江城市1986年地图数据及社会经济信息……已生成最优观察路线:经解放路,穿过老城区中心市场,沿江堤路……关键观察点已标记:国营第一百货商店、新兴个体户摊点群、‘万元户’住宅区雏形、旧式公交站点……预计步行时间45分钟。】
“很好。”陆扬满意地点头。
“走啦走啦!磨磨蹭蹭的!”王磊已经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拎起他的书包甩在肩上,催促道,“再不走,食堂的好菜都没了!”
陆扬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那个靠窗的座位,以及座位上那个依旧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的倩影。
他没有再说什么,也没有再看她,转身跟着王磊,汇入了涌向教室门口的人流。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将教室里的灰尘照得纤毫毕现。空气中,喧闹声、嬉笑声、桌椅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放学后的轻松。
陆扬的心,却如同刚刚被启智梳理过的数学公式一样,清晰、冷静,且目标明确。
数学课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与苏晓蔓的刻意疏离,也只是策略的一部分。
真正的挑战,从走出这间教室才刚刚开始。他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八十年代。他需要找到那些隐藏在时代浪潮中的机遇,为自己积累第一桶金,为未来的宏图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散学的钟声还在校园里回荡,带着一种悠扬而自由的韵律。
而那场关于物理题的讨论,被推迟到了下午。
一个未定的再会。
陆扬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一切,尽在掌控。
他随着人流,和依旧在抱怨数学题难度的王磊一起,走出了高二(三)班的教室。
前方的走廊,人声鼎沸,充满了放学的喧嚣。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