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女孩先拥有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成为行动主义者

没有什么比行动更勇敢。目标、勇气、决心、方法,倘若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行动是一切的催化剂,一切的起点和终点。做一个行动主义者应当是真正想要改变命运之人的毕生信念。

杰奎琳·杜普蕾是音乐史上最优秀的大提琴家之一,可惜天妒英才,她在二十八岁时患上多发性硬化症,在某场演奏会中,手腕与手指突然失去感觉。这对于一位依靠双手编织传奇的演奏家来说,绝对是致命一击。在她发病一年后,双手几乎永久丧失共同作业的能力。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某天早上她醒来后,双手竟然奇迹般有了感觉,恢复了功能。尽管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练琴,她仍然迅速录制了几首有纪念价值的曲目。仅仅持续了四天,这短暂的恢复就如同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被黑夜吞噬,从此,她再也无法演奏大提琴。

杜普蕾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绝望的心情,都一定要抓住一切能够抓住的时间和机会去行动。别无他事,唯有开始。

最难的,是开始。拖延是一种最常见的借口,往往是因为对自己的期待过高或者过于在意他人的评判,害怕失败,因自卑而逃避。其实心里真正的想法是:只要不开始,只要不去做,最后即使没有结果或者没有成功也并不完全是我的责任。想要成为行动主义者,首先就要清除这些心理垃圾,丢掉全部的借口。行动本身会给人造成某种程度的压力,这就意味着开始行动的门槛越低越好,压力越小越好,手边有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在开端就给自己竖起高高的障碍杆,望而却步不是好事。

不要总花时间去想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而要真正开始去做,并且不要追求完美主义地去做,甚至可以“粗糙主义”地去做。什么是“粗糙主义”?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这样鼓励不想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你就放心答,答不对还答不错吗?”那时课堂上一阵哄笑,而这句话却一直激励我到现在。摒弃必须把事情做对、做好、做完美的预设,将得失心降到最低,这样开始的门槛一下子就跨过去了。德国一位学者曾经提出“行动兴奋”的概念,意思是,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始行动、真正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才能够真正兴奋起来,在行动中注意力也会越来越集中。

曾经有一位正在考研的女生对我说,从上大学开始她就知道自己要考研,很多人也告诉她,考上了研究生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生活才会更好,但是她依然找不到考研的意义是什么。我对她说:“很多事情的意义不是想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我们通常习惯在做很多事情之前去想: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呢?想不明白,就陷入了一种纠结、迷茫、混沌、停滞不前的状态,以至于影响接下来的行动。而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当你真正开始去做一件事情,投入其中并且把它做完之后,回头再看才明白做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例如想要考研,那就踏踏实实地复习,全力以赴,如果最终考上了,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是它证明你是一个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人。如果没考上,它就没有意义了吗?当然不是,失败的意义在于让人觉察和调整,以便更好地行动。一次考试可以检测出知识的盲区、错误的方法、紧张的心态,让你看到能力的不足,也可以帮助你尽早去重新思考,调整人生选择和人生方向。无论成与败都有它的意义,核心在于,只有行动才能让你看清它的意义。

准备好承担责任。虽然“行动”听起来是充满动力与能量的词,可真正的现实是,与行动紧密相连的往往不是成功,而是失败。换句话说,只要行动,就有失败的可能。一旦失败,人们总是首先想要推卸责任。例如,考试没考好是因为前一天晚上隔壁有噪音影响了我睡觉,面试没通过是因为前面的面试者超时挤占了我的时间,分手了是因为他的家人总在他面前说我不好……可我们最终总会发现,即使把责任推卸出去也无法改变失败的事实。想要成为行动主义者就必须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告诉自己:是我自己选择这么做,而不是出于某种原因强迫我这样做;不是背后有一股力量把我往前推,而是我想看清楚眼前的东西,自己往前迈出一步。以自由意志推动自己去行动,敢于承担失败的责任,从此才能拥有改变的力量。

成为行动主义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不断体会拥有权力的滋味,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权力首先不是支配他人,而是支配自己。每做出一个决定就是主观能动性的胜利,每迈出一步就是自我驱动的胜利,每完成一次目标就是自我完善的胜利。女孩一旦体会过拥有权力的驾驭感和主控感,就不会再沉迷于情情爱爱或情绪价值,因为我们会知道:自己就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