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二 “西湖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
王杰秀[1]
中央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基层政府对社区治理和服务进行探索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从2019年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第四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南昌市西湖区在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践方面取得诸多显著成效,形成了值得推广、易于学习的“西湖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社区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社区治理的最大优势。社区是一个小型社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社区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基层性、兜底性的工作。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是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关键看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是否走好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不能单靠某一个部门或某几个部门,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而需要在基层党委领导协调下,建立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格局。西湖区社区治理经验鲜明地体现了党委的综合统筹作用。如西湖区部分社区成立业委会过程十分曲折,最后由街道党组织介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业委会成立难的问题才得到圆满解决,这一点对于社区治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当然,在不断优化区域性大党建格局工作中,如何将驻社区单位融入社区治理中,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这是打通社区治理痛点的关键。
第二,推进社区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以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从居民需求的角度看,社区是居民生活共同体,让每位居民生活在社区中有获得感、幸福感,把社区建成居民的幸福家园,这是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和价值遵循。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需要做到治理有据、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充分参与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凡是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落实情况较好的地方,其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会更高。西湖区在这些方面有一些好的做法和实践创新,比如“参与式预算”项目就是一个有益探索。再比如,西湖区以社区物业自治的形式深化和拓展了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使社区治理有一套科学的办法和机制。总之,西湖区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坚持以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尊重社区居民切身需求,体现了以居民为中心谋划整个社区治理的思路和推进路径。
第三,推进社区治理,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方式。西湖区在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过程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策略、新机制,尤其这几个方法值得学习:一是分类施策。西湖区把社区分成单位型小区、老街坊小区、保障型小区、安置型小区、商品房小区等类型,很好处理了社区差异化问题。二是分层治理。小区是一个按产权形成的共同体,社区则具有浓厚行政规划色彩,两者有很多治理层次。根据两者层次差异性,进行分层治理,顺应了治理的精细与精准的内在要求。西湖区积极探索从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转变,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实现从社区治理层级向小区治理层级延伸。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吸纳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西湖区积极引领多方参与社区治理过程,形成了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社会组织融入机制、政府部门的统筹机制,体现综合治理优势。
通过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长期探索,西湖区取得不少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机制,这为进一步提升西湖区社区治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还要看到,仍有一些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针对当前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完善补齐社区治理短板,提升社区现代治理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社区,需要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这就要有一个科学的体制机制,使各类社区治理主体科学高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这种体制应该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既保证社区治理的稳定有序,也保证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可持续。
二是进一步聚焦社区治理的重点难点。当前社区治理还有一些重点难点需要拓展,比如社区治理中“一老一小”问题。社区失智老年人日间照料问题十分迫切,这个问题靠家庭是难以得到解决的。又如,社区民主协商怎样避免形式主义等问题。在社区治理中,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就抓住了社区治理本质,就牵住了解决社区问题的“牛鼻子”。
三是进一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的融合。如何推进“三治”融合,社区居民公约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是将“三治”融为一体的重要黏合剂。因此,要重点研究如何制定真正体现居民精神和要求的社区居民公约,并让其成为社区居民行为基本遵循,使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规范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离不开新技术的大力支持。深圳、上海等地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社区治理实践中,彰显了我国社区治理优势,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学习。
[1] 作者简介:王杰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