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道德问题研究(1660—186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而且构建起新型的政治制度,与之相应的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就包括适应新社会制度的新型道德规范的塑造。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现代化先行国的英国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前人未曾遇到的问题。英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遭遇的诸多问题,英国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及其经验教训,一直是学术界英国史研究中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劳资关系、环境污染、贫困救济、犯罪等问题,英国转型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出现了诸多道德问题。经济生活中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业投机、金融投机、商业欺诈,社会生活中酗酒问题、卖淫问题的恶化、性道德的堕落,政治生活中的贪污、贿赂、渎职、闲职与干薪问题,甚至犯罪问题的恶化,都和道德失范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些道德问题极大地影响英国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发展,甚至威胁到国家政权的稳固。为此,英国政府、教会和社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他们或者倡导回归传统道德,或者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道德规范,试图填补道德真空;或者通过强化宗教信仰,来洗涤被污染的灵魂,强化道德教化;或者由国家政权出面,通过法制手段,用法律来解决因道德失范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种适合现代工业社会的道德规范逐渐确立,并与逐渐完善的法律制度一道,成为英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保障。

作为原生形态的现代化国家,英国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遭遇的道德问题,政府及社会有识之士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他们提出的思想主张、采取的措施与行动,这些措施与行动的成效、经验与教训,都具有典型性,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不仅对于那些在社会转型时期都要经历“道德阵痛”的国家,而且对于我国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道德问题,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