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扎伊采夫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一浪潮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深谙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精确把握文学命脉的作家,还是20世纪初俄罗斯新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在白银时代的文坛上享有独特地位。本书围绕扎伊采夫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小说,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意蕴,考察这些小说里具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特色的成分,以及精神现实主义的特征,揭示作为作家独特文体特征的新现实主义概念,论证扎伊采夫小说的多样性命题。
全书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旨在梳理国内外的扎伊采夫研究现状,阐明本书的选题由来、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正文部分包含五章,从不同角度探讨扎伊采夫的新现实主义小说诗学。
第一章立足扎伊采夫早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结合巴赫金的道德伦理学说,探寻作家对平凡生活的态度,对内在精神生活的看法,揭示扎伊采夫的幸福观,考察作家的神性生活理念,由此提炼出扎伊采夫超越物质而追求精神的独特现实观。
第二章梳理俄罗斯文学中印象主义思潮的流变,探讨扎伊采夫早期印象主义小说中人与物的同一问题,考察人与自然、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进而归纳出扎伊采夫早期小说的印象主义特色和泛神论思想。
第三章对比分析安德列耶夫的《红笑》与扎伊采夫的《黑风》和《明天!》,探究其中的主观化艺术认知模式,分析这些作品中抽象化形象的构建过程,探讨这些抽象形象背后的存在意义,由此总结出扎伊采夫运用表现主义手法传达出的不同于安德列耶夫的独特世界观。
第四章探讨扎伊采夫小说的象征意象。首先,探究中篇小说《蓝星》的宇宙思想,考察其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确立扎伊采夫的神圣女性观。其次,分析长篇小说《金色的花纹》中颜色的象征意义和女主人公的生活路径,揭示作家的苦难思想和忏悔意识。最后,通过阐释长篇小说《帕西的房子》的主题思想,探寻俄罗斯形象及其神性的体现,进而得出扎伊采夫通过艺术创作的独特生活图景。
第五章阐释俄罗斯文艺学和批评界对扎伊采夫的自传体四部曲《格列布游记》的主导研究立场,考察“精神现实主义”的概念提出及其内涵。围绕四部曲主人公的生活路径探讨作家对精神现实的关注,考证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初恋》对四部曲主人公的影响,对比两位作家的爱情观,确立扎伊采夫对爱情的崇高追求。进而追溯主人公格列布走向信仰和真理的荆棘路,展示其在大地上的“精神之旅”,由此论证扎伊采夫的精神现实主义诗学。
综上,扎伊采夫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描摹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与此同时运用现代派的艺术手法,表达对神性现实的美学追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象征、精神现实主义各自代表了扎伊采夫新现实主义的一面,它们共同铸就了作家的新现实主义小说风貌。
关键词:扎伊采夫 新现实主义 白银时代 印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