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问题意识”:《路史》研究的新尝试
以往对罗泌及其《路史》的研究,通常注重利用《路史》中保存的丰富资料,注重挖掘这些资料所蕴含的价值,这是此前研究者的优势所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这些优势所具有的闪光点渐渐淡去,它们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研究需要。亦即不论是从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此前的研究均面临极大挑战。因为一种学术研究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不能仅凭研究成果的多寡决定,单有表层的推进和扩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按此前的研究模式,通过叠床架屋式的推进和展开,固然可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填补一些“空白”,但这样毕竟不能有多少实质性突破,也无法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该课题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多少有益的启发,这将会造成学术史意义上的停滞不前。
那么,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实现认识论意义上的进步?回应这一挑战的最好方式是,突出“问题意识”,将该课题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进行一次勇敢尝试。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研究者通过缜密思考后提出问题、把握问题,最后对问题给予合理回应。“‘问题’决定于眼光和视野,体现出切入角度和研究导向,寓含着创新点。突出‘问题意识’,就要以直指中心的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并且组织自己的研究过程。……对于‘问题’的关怀,作为研究中的导向,使得各个研究领域的切分界线不再清楚,有利于调动诸多学术门类的研究力,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结合。”[5]只有在此思路的指引下,把研究课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展开,方能在研究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就罗泌及其《路史》研究而言,此前研究者曾就罗泌家世、《路史》撰修、《〈路史〉注》的归属以及《路史》的辑佚学、史学、神话学等方面的价值进行过简要的探讨。仔细阅读这些研究论著,不难发现,尚未有研究者从罗泌生活的南宋这个时代大背景入手,深入探讨罗泌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编撰《路史》,更没有任何研究者将上述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要知道,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并不存在那么多偶然,而作为历史产物的文学或历史作品,自然也应该是自成系统的整体;对它们进行的研究,也自然不应该为了研究的专门和方便,简单甚至武断地进行人为拆分,因为这样拆分研究的结果往往会造成理解上的阻隔和偏差,不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解析。
罗泌《路史》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首先提出具有牵动性的议题。如何突破以往单一研究的叙述框架,将罗泌的家世研究与对《路史》的文献整理、文本解读,寓于整个南宋的时代大背景下,把貌似抽离于作者、时代的作品,还原到一个鲜活的话语场域里,赋予罗泌及其《路史》研究应有的生命力,我们需要新的问题、新的视角,或者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提问与回应之间寻求更为合理的切入点。
当然,任何一种具有解释力的研究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大量翔实可靠的论证基础上,都需要追求问题设计的层次化、细密化。就罗泌及其《路史》研究而言,既要特别注意对《路史》文本的生成方式、内容解读等方面的分析,也要注意将罗泌编撰《路史》的背景及其动因悉数加以探讨。也就是说,既要深刻挖掘文本的内在结构及深层价值,又要努力探寻文本生成的外在因素,将两者融合在同一主题下,注意彼与此之间的衔接,将问题的探讨明确化、深入化。同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时,我们所持的态度,并非追求非此即彼的一锤定音,而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让研究更深入、让问题的解决更富于张力。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路史》由南宋罗泌编撰,因此该书记载的内容自然无法超越时代,所以它既是罗泌个人的上古史观、上古神话观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南宋这个特定时代条件下对上古史、上古神话整体意识的反映。《路史》作为一部承前启后的记载上古神话传说的重要著作,既具有同类作品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因此,对《路史》的分析解读,不仅是个案研究,也是将来对与《路史》同类作品解读的示范。
因《路史》所载内容的特殊性,故历来受到文献学、神话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但囿于时代限制,罗泌编撰的《路史》,在选材标准、材料处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如意之处,故在后世,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遭到研究者的广泛批评。但真正对罗泌及其《路史》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深入透辟解读的专著,至今尚未看到;研究论文也屈指可数。出现研究失衡的原因有很多,如《路史》征引的资料过于庞杂,多数都散见于各种古注和类书中,研究者利用起来头绪太过繁杂,所以望而止步;受“《路史》内有不少妄说,未必有所本”(徐旭生语)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也不愿意涉及;《路史》版本很多,而通行的《四部备要》本虽已做过一些考证,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以至于研究者利用该书时,首先得考虑材料的可信度问题,从而使研究者的研究负担加大,阻碍了研究的深入,等等。此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以下两方面:(1)到目前为止尚无一本详校详注的现代标点本《路史》面世,十分不利于研究者利用《路史》。众所周知,知识的获得除口耳相传外,更多的是靠阅读文本来获得,而古代文本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更明显。因此亟须一个好的《路史》校注本面世,以方便一般读者增长知识,也有利于研究者参考利用。(2)《路史》成书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者关注此书,但对该书研究真正有突破性进展,还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新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的广泛利用,《路史》研究才进入了全新领域。但到目前为止,对《路史》所蕴含价值的挖掘还十分不足,或者说,虽有研究者在研究中涉及《路史》,但系统研究者却没有。这既不利于深入挖掘罗泌《路史》的价值,也不利于全面正确认识南宋及其以前人对待上古神话传说的态度。
由于存在以上不足,方才坚定了笔者全面系统研究罗泌及其《路史》的信念,本书将从《路史》的文献学与神话学两方面入手研究,既对此前《路史》研究进行全面总结,也对以后《路史》研究开启方便之门。故在研究中无论面对怎样的难题,都将义无反顾地进行下去,因为研究过程中面临难题、解决难题,也是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至于在研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否恰当,回应的方式是否合理,整体的布局是否得体,则是需要在研究中反复斟酌、反复思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