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本书选取《周雅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专书研究与作家作品研究相结合,旨在为学界更好地了解利用此书提供帮助,同时也为明代陕西作家的整体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进而为明代陕西诗歌史的编写奠定基础。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
首先,在全面整理点校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入地对《周雅续》进行研究。探讨成书的背景及版本情况,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详细考察本书编纂者尤其是三位主纂者的家世生平著述思想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全书的编纂宗旨、编纂体例、文学与文献价值进行探讨,并对该书的历史文化内涵、思想艺术性进行述评。这些探索研究都具有开创性,旨在为学界更好地利用此书提供帮助,使这部优秀的传世文献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其次,在全面考察82位作者著述及存佚情况的基础上,对重点作家的家世生平情况进行专门研究。本书所谓“重点作家”,主要是指那些曾在当时以诗文、学识等享誉一时,曾有诗文别集问世,却因著述散佚而在今天鲜为关注、以致湮没在文献深处的那些“隐蔽”作者,或今人虽有关注、但研究远远不够,甚至存在疏失的作者。以《周雅续》收录的作品为内证,以史传志书记载为外证,详考这些诗人家世、生平、著述及交游等情况,可填补此类“隐蔽”作者研究之空白,为明代陕西作家基础资料的积累和明代陕西诗歌史的梳理做出具体的贡献。
第三,在搜集考辨大量相关文献记载的基础上,对《周雅续》作者小传进行校考笺证订补,涉及作者字号、籍贯、科考及仕宦等基本信息。原传信息缺失或讹误者予以补正;原传仕履信息不详之处予以发明,并附列记载诗人生平事迹之文献;原传多未涉及作者著述情况,凡可考者均作补充。力图以《周雅续》小传为切入点,全面考察82位作者的生平信息,为读者提供一份准确可靠的明代陕西诗人基本生平资料。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首次系统全面地对《周雅续》一书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的作者进行细致考察,同时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具有特殊文献价值的作品进行重点突出的个案性研究。点面结合,考论结合,从而为今后的明代陕西作家及作品的整体性研究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本书的研究建立在扎实的文献整理基础之上,并结合史学、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交叉互证式的综合性研究,使结论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最终有力地支持着其在本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开拓创新的积极意义。
[1] 按:文翔凤《周雅续序》谓此集所收诗人“八十有一家”,今人所编《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也称此集收录“关中81人的代表诗作”。(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今统计书中实际所收诗人为82位。详见本书上编第三章第二节考辨。
[2]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四总集类存目四云此书收录的作者是140人,但经仔细统计实际为139人。
[3] (清)钱谦益撰集,许逸民等点校:《列朝诗集》闰集第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599页。
[4] (清)温自知:《海印楼集》卷二,民国二十五年《温氏丛书》铅印本,第13页b。
[5] (明)温纯:《温恭毅公文集》卷首《序》,《明别集丛刊》,黄山书社2015年影印本,第3辑,第79册,第165页上栏。
[6] (清)钱谦益撰集,许逸民等点校:《列朝诗集》闰集第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504页。
[7] 王永莉:《有效保护利用古籍文献,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陕西日报》2013年10月29日第5版。
[8] 吴敏霞:《陕西古籍存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博》2008年3期。
[9] 李波:《明代陕西历任提学简考》(下),《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
[10] 参见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文化艺术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11] 赵金丹:《明崇祯刻本〈周雅续〉三考》,《汕头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12] (明)南大吉著,李似珍点校:《南大吉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3] 伏漫戈:《明代陕西籍诗人简论》,《唐都学刊》2011年第2期。
[14] 杨挺:《明代陕西作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5] 魏强、马卫中:《明中期秦陇文人集团及其诗学观》,《深圳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6] 师海军:《明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17] 贾三强:《清·雍正〈陕西通志·经籍志〉著录文集研究》,三秦出版社2011年版。
[18] 梁新奇:《家族建构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明清同州马氏家族的个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9] 周喜存:《明清陕西三原温氏家族著述考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20] 王成芳:《明清关西回族马氏家族作家考论》,《回族研究》2018年第4期。
[21] 周喜存:《明清陕西三原文人群体及其著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2] 许勇强:《明清方志所见陕西文学家族著述考》,《唐都学刊》2020年第4期。
[23] (明)李梦阳著,郝润华校笺:《李梦阳集校笺》,中华书局2019年版。
[24] (明)康海著,金宁芬校点:《对山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25] (明)康海著,余春柯点校,贾三强审校:《康对山先生集》,《陕西古代文献集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辑。
[26] (明)康海著,[新加坡]陈靝沅编校,孙崇涛审订:《康海散曲集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7] (明)王九思著,沈广仁点校:《碧山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8] (明)王九思著,姜妮点校,贾三强审校:《渼陂集》,《陕西古代文献集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辑。
[29] (明)王九思著,姜妮点校,贾三强审校:《渼陂续集》,《陕西古代文献集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9辑。
[30] (明)赵时春著,杜志强整理:《赵时春文集校笺》,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31] (明)赵时春著,杜志强校注:《赵时春诗词校注》,巴蜀书社2012年版。
[32] (明)胡缵宗著,李天舒选注:《鸟鼠山人胡缵宗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3] 周军:《金銮生卒年新考》,《现代语文》2009年第10期。
[34] 贾三强:《张治道嘉靖二十四、二十五年诗作考》,《东亚汉学研究》2013年特别号。
[35] 周喜存:《论韩邦奇的散曲艺术》,《延安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36] 高璐:《明代关中文学士人对杜诗的传承——以晚明文学家王庭譔及其诗文为中心的考察》,《内蒙古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37] 张世宏:《明代作家胡侍生平及著述考辨》,《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
[38] 田富军:《明代宁夏籍作家胡侍四考》,《宁夏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39] 周喜存:《韩邦奇及〈苑洛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7年。
[40] 李锋:《杨爵年谱》,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9年。
[41] 周军:《金銮及其著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2] 苏丽华:《胡侍及其文言小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宁夏大学,2003年。
[43] 耿李元:《胡侍生平、家世及著述考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44] 袁萍:《许宗鲁家世生平及著述考释》,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45] 夏明媚:《王维桢生平及其〈存笥稿〉版本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46] 李凤霞:《韩邦靖、屈淑及〈韩五泉诗〉〈韩安人遗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47] 王超:《温纯家世与生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48] 李灵芝:《王维桢文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11年。
[49] 王小芳:《张原世系生平交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1年。
[50] 张肖云:《刘储秀年谱》,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3年。
[51] 李炳鑫:《太白山人漫稿考论》,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52] 李芸:《孙一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4年。
[53] 郝晶:《乔世宁及其诗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4年。
[54] 李月辰:《马理诗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