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量子永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青囊现世

晨雾未散,张恪已经在村落废墟中巡视了三遍。昨夜布置的陷阱绳网上挂着两只野兔,算是意外收获。他蹲在篝火旁用竹刀解剖猎物,眼角余光瞥见少女正笨拙地用陶罐接露水。

“阿姊,这水怎么有股铁锈味?“年幼的男孩捧着水罐皱眉。

张恪抬头一笑:“把陶罐放在火上烤一刻钟,再用干净的麻布过滤。“他从怀中掏出半块硫磺——这是昨夜在废墟灶台裂缝中发现的天然矿物结晶,“下次记得在水源地撒些这个,可以杀菌。“

少女依言操作时,张恪忽然注意到她手腕上的伤口。昨夜躲避骑兵时被荆棘划破的皮肤已经红肿,这让他想起东汉末年可怕的伤口感染率。

知识点1:东汉外伤处理技术

张恪从怀中取出一个亚麻布包,里面整齐排列着竹制工具:“记住,处理伤口要遵循'一消二清三敷'的原则。“他用竹镊子夹起一块烧红的鹅卵石,在少女伤口上方烘烤:“高温能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这是最简单的消毒法。“

“可是张先生,直接烤伤口不会更疼吗?“少女咬着嘴唇问。

“疼痛是身体的警示灯,但感染会要了你的命。“张恪耐心解释,“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凡疮疡,皆由毒气所侵',这里的毒气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微生物。“

清理完伤口后,张恪用蒲公英汁液和陈艾灰调成糊状敷上:“这种药糊能抑制细菌繁殖,相当于古代的抗生素。“

就在这时,东北方突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张恪脸色骤变,带着孩子们躲进废墟地窖。透过缝隙,他看到三十余骑黄巾军正押着几辆牛车经过村口。

“这些牛车上装的是黄巾军的粮草。“张恪压低声音,“他们的补给线已经延伸到这里了。“

少女握紧弟弟的手:“张先生,我们会不会被他们发现?“

“放心,地窖入口被藤蔓覆盖,他们不会注意到的。“张恪安慰道,同时在心中计算着黄巾军的动向。根据历史记载,波才部将在三个月后与皇甫嵩决战,现在正是他们扩张势力的阶段。

大约一刻钟后,马蹄声渐渐远去。张恪刚要松口气,突然听到头顶传来脚步声。一个沙哑的声音在废墟中响起:“这里有人来过的痕迹,仔细搜!“

张恪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他示意孩子们屏住呼吸,自己则悄悄摸向腰间——那里别着从黄巾军尸体上取下的环首刀。

脚步声越来越近,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地窖入口。张恪正要暴起,却见那人踉跄着摔倒在地,背后插着一支羽箭。

“救...救我...“伤者艰难地开口。

张恪定睛一看,伤者身着东汉制式铠甲,与黄巾军服饰截然不同。他的右肩中箭,鲜血正汩汩流出。

“是官军斥候。“张恪迅速判断道,“快,帮我把他抬进来。“

孩子们七手八脚地将伤者抬进地窖。张恪撕开他的衣襟,发现箭头已经穿透肩胛骨。更严重的是,伤口周围已经开始溃烂。

“必须马上取出箭头,否则会感染。“张恪说,“阿姊,你去找些烈酒来,越快越好。“

少女应声而去。张恪则开始清理伤口周围的衣物。伤者突然抓住他的手腕:“这位先生,黄巾军...在追我...“

“放心,他们已经走远了。“张恪安抚道,“我叫张恪,是个游医。你叫什么名字?“

“王顺...东莱郡人...“伤者说完这句话,便昏死过去。

张恪心中暗惊,历史上并无此人记载。看来黄巾军的活动确实改变了普通人的命运轨迹。

少女很快带着半壶酒回来:“张先生,这是从那边废墟找到的。“

张恪用竹刀在篝火上烤了一刻钟:“金属在高温下能杀灭表面微生物,这是最原始的消毒法。“他将酒倒入陶碗,“东汉的酒精度数只有3-5度,我们需要提纯。“

他解下腰间的皮水袋,将底部割开一个小孔,用麻绳吊在篝火上方。陶碗中的酒被加热后,蒸汽顺着倾斜的竹管流入皮水袋:“这是简易蒸馏装置,酒精的沸点比水低,会先蒸发出来。“

当第一滴透明液体滴入陶罐时,张恪解释道:“这就是纯度更高的酒精,能有效杀灭细菌。“他用酒精清洗了伤口,“记住,消毒时要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避免污染。“

孩子们虽然害怕,但还是坚定地点点头。张恪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将箭头拔了出来。鲜血顿时喷涌而出,张恪迅速用干净的麻布按住伤口,并撒上自制的止血粉——这是用炒过的陈艾灰和灶心土混合而成。

“接下来需要抗生素。“张恪喃喃自语。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抗生素就是青霉素。但要制作青霉素,必须找到青霉菌。

“阿姊,你带着弟弟们去附近找找有没有发霉的谷物或者水果。“张恪说,“记住,发霉的部分是绿色的。“

少女带着孩子们离开后,张恪开始检查王顺的伤势。他发现王顺的肺部也受到了箭伤,呼吸十分微弱。

“必须马上进行急救。“张恪说,“我需要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孩子们虽然不懂医学,但还是按照张恪的指示帮忙。经过一番努力,王顺终于恢复了微弱的心跳。

这时,少女带着发霉的谷物回来了。张恪将发霉的部分刮下来,用清水稀释后,小心翼翼地涂抹在王顺的伤口上。

“这是青霉菌,可以杀死细菌。“张恪解释道,“不过需要持续使用三天。“

接下来的三天,张恪和孩子们轮流照顾王顺。在张恪的精心治疗下,王顺的伤势逐渐好转。

第四天清晨,王顺终于睁开了眼睛。他看着守在床边的张恪,艰难地说:“多谢先生救命之恩。“

张恪微笑着说:“不必言谢,我只是做了医者该做的事。“

王顺挣扎着想要起身,张恪连忙按住他:“你的伤势还没完全好,需要再静养一段时间。“

王顺感激地点点头:“张先生的医术真是神乎其神,不知师承何人?“

张恪随口答道:“我自幼跟随一位隐世高人学医,所学驳杂,不足为道。“

王顺赞叹道:“张先生年纪轻轻,医术却如此高明,实在令人钦佩。“

张恪谦虚地说:“过奖了。对了,你怎么会在这里?“

王顺叹了口气:“我本是东莱郡的郡兵,护送粮草时遭遇黄巾军伏击,兄弟们都战死了。“

张恪心中一动:“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王顺苦笑道:“如今官军节节败退,我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张恪趁机说道:“不如你暂时留在我们这里,等伤势痊愈后再做打算。“

王顺犹豫了一下,然后点点头:“也好,那就叨扰张先生了。“

张恪心中大喜,他知道王顺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若能将其收入麾下,必将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恪一边照顾王顺,一边继续带领孩子们寻找安全的据点。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山谷。

“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出,易守难攻。“张恪满意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建立营地吧。“

孩子们欢呼雀跃,开始动手搭建简易的房屋。张恪则开始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他需要建立一所书院,培养人才;研发青霉素,救治更多伤者;改良造纸术,传播知识;同时秘密研发基因修复药剂,为长生之路打下基础。

“张先生,我们的营地叫什么名字好呢?“少女问道。

张恪思索片刻:“就叫'隐谷'吧。“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