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章 李墨升职,崭露头角
苏文在都察院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努力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为自己争取着宝贵的时间。
而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他精心培养的学生们,也并未停下成长的脚步。
其中,进步最快、也最先迎来机遇的,便是那位曾经清高固执、如今却已懂得几分圆融变通的才子——李墨。
漕运大案尘埃落定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
苏文虽然身处风口浪尖,但也并非全无助力。他巧妙地利用自己在漕运案中积累的声望和与陈侍郎等人的良好关系,再加上李墨自身那无可挑剔的才学,成功地为李墨争取到了一个进入翰林院的机会!
翰林院,乃大夏储才之地,号称“清流渊薮”,能进入此地的,无一不是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
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编修,官阶不高,但其地位清贵,接近权力核心,是未来晋升内阁、成为朝廷重臣的重要跳板。
对于寒门出身的李墨而言,这无疑是一步登天!
初入翰林院,李墨谨记苏文的教诲——“藏锋守拙,厚积薄发”。
他没有像以前在国子监时那样,锋芒毕露,动辄对时弊提出尖锐批评。
相反,他变得沉默寡言,勤奋好学,每日埋首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之中,认真完成分派的编撰、校对工作,从不抱怨,也从不多言。
对于同僚,他保持着谦和有礼的态度,既不刻意巴结,也不孤傲疏离。
对于上官,他恭敬有加,认真听取教诲,即使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会先接下来,然后私下里再想办法解决,或者……通过隐秘渠道向苏文“请教”。
这样的李墨,与那些急于表现、拉帮结派的新科进士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有些……“平庸”?
一开始,翰林院里的老人和同僚们,大多也只是将他视为一个运气好、走了门路(苏文的关系)才进来的普通寒门子弟,并未过多关注。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翰林院的工作,看似清闲,实则对学识和文字功底的要求极高。
编撰史书、起草诏书、校对典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严谨细致的态度。
而这,恰恰是李墨最擅长的领域!
凭借着【过目不忘】的天赋和扎实无比的学问功底,李墨在处理这些工作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精准度!
别人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校对任务,他半天就能搞定,而且几乎找不出任何错漏!
一些晦涩难懂的古籍疑难之处,他往往能引经据典,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偶尔需要起草一些应景的诗文或者不太重要的文书,他也能信手拈来,文采斐然,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华丽而显得浮夸,也不会过于平淡而显得无味。
渐渐地,李墨的才华,如同藏在璞玉中的光芒,再也掩盖不住了。
一些原本对他不甚在意的翰林学士和侍讲学士们,开始注意到这个沉默寡言、却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尤其是一位在翰林院中颇有威望、性格刚正、据说与太子党和煜王党都保持着距离的中立派大佬——张柬之大学士(化名),更是对李墨青眼有加。
张大学士偶然看到李墨整理的一份关于“前朝漕运利弊考”的札记,对其引据之详实、分析之透彻、见解之深刻,大为赞赏!
他特意将李墨叫到自己的值房,勉励了一番,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更重要、更能展现才华的编撰任务,交给他来处理。
一时间,李墨在翰林院中声名鹊起!
李墨在文官清流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在京城另一端的京营之中,另一颗属于苏文的星辰,也正以更加耀眼、更加充满力量感的方式,冉冉升起!
他就是——张铁柱!
这位曾经憨厚耿直、空有一身蛮力却不得志的京营大头兵,自从被苏文“慧眼识珠”并悉心教导之后,人生轨迹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漕运大案中,张铁柱的表现,堪称惊艳!
窄巷喋血,他以一己之力,硬撼数名顶尖刺客,浑身浴血却悍不畏死,最终成功护得苏文周全,甚至还重创擒获部分凶徒!
这份悍勇!这份忠诚!这份远超常人的恐怖战力!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了京营高层,乃至天子的耳中!
再加上苏文如今声望正隆,又是圣上“看重”的都察院新贵,他为自己这位忠心耿耿的“护卫”请功,自然是分量十足!
更何况……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来自三皇子煜王派系的“顺水人情”?
毕竟,张铁柱展现出的惊人武力,正是那位军功起家的煜王殿下最为欣赏的类型。在苏文“婉拒”了秋猎之请后,这位霸道的皇子或许也想通过提拔张铁柱,来向苏文示好,或者说……安插一个“眼线”?
不管其中有多少弯弯绕绕,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原本就已是京营百户的张铁柱,凭借实打实的战功(护卫朝廷命官、力毙凶顽刺客)和各方或明或暗的助力,成功获得了晋升!
正六品,京营昭武校尉!
从正七品的百户,一跃成为正六品的校尉,这在和平时期,对于一个毫无背景的普通军士来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晋升速度!
更重要的是,成为校尉,意味着张铁柱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手底下,正式拥有了一支满编的、属于他自己直接指挥的百人队!
手下有兵了!
这对于张铁柱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荣耀!
他第一时间便将这个好消息,激动地告知了苏文。
看着眼前这位依旧憨厚,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自信和坚毅的弟子,苏文也是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好!铁柱!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苏文拍着张铁柱那更加壮硕的肩膀,心中豪情万丈。
文有李墨,武有铁柱!
自己的班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强大!
“大人!俺……俺能有今天,都是大人您给的!”张铁柱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蒲扇般的大手挠着后脑勺,“俺……俺一定好好干!绝不给大人丢脸!”
“光好好干还不够。”苏文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教给你的那些东西,可不仅仅是让你自己变强。”
他压低声音,开始向张铁柱传授更深层次的东西——
“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的,如何筛选忠诚可靠的弟兄吗?”
“记得我教你的,如何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升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吗?”
“还有……赏罚分明,令行禁止,这些为将治军的道理,你可曾用心体会?”
苏文之前传授给张铁柱的,不仅仅是高明的格斗技巧和枪法精要,更融入了一些经过他改良的、简化版的现代练兵和管理理念!
比如,强调队列纪律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比如,根据士兵的特长进行分组训练(斥候、刀盾手、弓弩手等);比如,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激发士兵的积极性……
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的军营中,绝对是“新潮”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
但其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
张铁柱虽然脑子不如李墨灵光,但胜在执行力强,对苏文的话更是奉若圣旨!
升任校尉之后,他立刻将苏文传授的这些“练兵法”,用在了自己手下那一百号弟兄身上!
一开始,自然也遭到了不少质疑和抵触。
那些老兵油子,习惯了懒散操练,哪里受得了这种“严苛”的训练?
但张铁柱根本不跟他们废话!
不服?
打到你服为止!
凭借着那恐怖的武力值和校尉的身份,张铁柱很快便将手下这支队伍收拾得服服帖帖!
然后,严格按照苏文的方法进行训练!
效果是惊人的!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张铁柱手下这支百人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队列整齐划一!号令传递迅速!协同配合默契!
无论是单兵格斗能力,还是小队协同作战能力,都比同营的其他队伍,高出了一大截!
在几次营中小比中,张铁柱的百人队,几乎是以碾压之势,轻松战胜了其他校尉的队伍!
一时间,张铁柱和他那支“脱胎换骨”的百人队,成为了整个京营中议论的焦点!
不少将领都对张铁柱的练兵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连那位三皇子煜王,也再次“无意”中夸赞了张铁柱几句,称其为“军中新锐,将才可期”!
张铁柱,这颗苏文精心培养的武将之星,终于……在军中,绽放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耀眼光芒!
而他手中这支战斗力爆表、且绝对忠诚于他的百人队,也成为了苏文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强而有力的……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