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商业价值:从知识产权认知变革到管理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键认知3:知识产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资产

记得刚入行的时候,有一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的培训课程让我印象深刻,只因其培训课件的第一句话——“从资产出发”。由于当时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看到所有科研机构和大学只是将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成果管理,所有专利都被存放在档案柜里,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知识产权的价值被严重局限和低估了!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管理大师拉姆·查兰(Ram Charan),有机会“一对一”地与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领袖一起工作。他在零距离的观察中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商业现象,这些伟大的CEO非常善于抓住企业经营的根本要素——“商业智慧”。

所谓“商业智慧”,即企业运营的六个关键要素——现金净流入、利润(率)、周转率、资产收益率、业务增长和顾客。企业家一旦掌握六个要素的本质,就学会了任何企业运营的基本知识。如果把经营企业比作车辆驾驶,这六个关键要素中,顾客是方向和目标,业务增长是行动路线,现金净流入、利润(率)、周转率、资产收益率是仪表盘显示的各项数据,反映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查兰指出,具有商业智慧的人应该清楚公司的资产。例如,生产车间、办公大楼、计算机系统、存货、现金等。考虑如何利用这些资产赚钱,产生丰厚的利润,一直是股东判断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自然成为诸多CEO的管理目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商业智慧的人是否应当注意到近50年企业资产的结构变化?

图1-1展示了1975~2005年标准普尔500(S&P 500)指数覆盖的公司市值的变化。如图所示,在1975年,这些公司市值的83.2%由有形资产决定。但经过30年的发展,自2005年开始,公司资产结构的“八二”比例出现反转,即公司市值的79.7%改由无形资产决定。此后近15年,无形资产比重逐步上升至约84%,不同行业略有差异。

图1-1 1975~2005年标准普尔500(S&P 500)指数覆盖的公司市值的变化

从美国波耐蒙研究所(Ponemon Insitute)的《2019无形资产的财务影响对比报告》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S&P 500指数覆盖公司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绝对值变化。1975~2018年,有形资产从5940亿美元增长至4万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6.73倍;无形资产从1220亿美元增长至21.03万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205.16倍,如图1-2所示。

图1-2 标准普尔500企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价值变化

那么,企业的无形资产都有哪些?

美国怡安集团(Aon)对企业的35种无形资产进行了识别,并将其归纳为如下8类:

(1)知识产权,指人的智力创造的资产,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中专利和商标属于工业产权。

(2)B2B权利,指商业合作产生的、具备价值的资产,包括广播权、市场化权、使用权、特许经营协议、许可协议、按揭权等,可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3)品牌,指与消费者感知有关的资产,包括品牌权益、社交媒体影响力等,可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4)“硬”无形资产,通常指可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包括商誉、软件许可、域名等,可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5)公共权利,指因公共利益或政府管控所产生的具有价值的权利,包括开采权、进口限额、用水权益、无线频谱、碳排放权、空间权等。

(6)数据,指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信息,包括软件代码、数据(狭义)、数据库、客户名单及偏好、交易数据、视频/音频资料、专用信息等,可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

(7)非收入性权利,指非旨在影响收入创造的无形资产,包括非竞争性协议、中止性协议等。

(8)关系,指人与人、公司与公司间产生的相关价值,包括消费者关系、供应商关系等。

这些无形资产中的第一类便是知识产权,而其他类别的无形资产如B2B权利、品牌、数据等也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可以说,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

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如果可口可乐全世界的厂房被大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他会让所有的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我想,这位总裁发表此论断时,还默认留有可口可乐的配方。无论是依托商标保护的品牌,还是作为公司商业秘密的配方,能够快速重建可口可乐公司的已不再是机器、厂房等有形资产。显然,管理知识产权和其他无形资产能够为CEO最大化公司价值提供最为有利的机会。

依据这样的逻辑,知识产权管理似乎应当成为CEO的主要职责。但现实很骨感,不要说主要职责,在绝大多数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甚至都未进入董事长、CEO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视线。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很多都停留在几个申请和授权数字,也常常认为知识产权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非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商业问题。

正如马歇尔·菲尔普斯发出的灵魂拷问:“你能否想象,一个军队的统帅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军队中80%的武器以达到目的——甚至不知道这些武器是什么——而只是把任务交给参谋去完成?”既然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资产,为什么CEO却很少关注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利用?中国如此,美国亦如此。

在20年的知识产权管理与咨询实践中,我发现,往往只有“尝过甜头”和“吃过苦头”的公司最高管理者才会真正重视知识产权,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尝过甜头”指通过知识产权许可等方式为公司带来收入和利润;“吃过苦头”指因遭遇知识产权诉讼付出不小的代价,赔钱甚至失去入场机会。无论是创造收入还是付出赔偿,知识产权都将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留下痕迹,影响公司的当期利润。当这个数字足够大时,CEO们如何能够视而不见?

“尝甜头”和“吃苦头”的过程中,因知识产权的主动与被动利用,知识产权变“活”了,变得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了直接影响,甚至是巨大影响,这些影响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然而,更多的时候,知识产权处于“静默”状态,我们的财务报表没有给予知识产权应有的位置。用《知识资产管理》杂志专栏作者布鲁斯·伯曼(Bruce Berman)的话来说:“知识产权价值一般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也是少有CEO会关注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因。

会计制度从100年前沿用至今,但是企业价值的资产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年前,我询问过多家知识产权管理卓越的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负责人或首席财务官,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他们如何解决知识产权的价值显性化问题?给我的答复都是——独立报告。

所幸,我国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2018年11月,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相关会计信息披露规定》,要求企业对于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和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但因不满足确认条件而未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相关会计信息均应予以披露。

是时候把知识产权从档案柜里彻底“解放”出来,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优质资产,萃取知识产权的价值,为企业的商业目的服务了!正如凯文·G.里韦特(Kevin G.Rivette)在《尘封的商业宝藏》(Rembrandts in the Attic:Vnlocking the Hidden Value of Patents)一书中所言:“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不能仅仅被视为法律工具,也不能仅被看作保护你的技术或产品免被盗用的问题。实际上,它是与商业战略密切相关的问题,打好知识产权这张战略牌是首席执行官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