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与康雍诗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查氏宗系与家学渊源

地域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融合过程中展现出独特面貌,并最终升华为一种文化精神。而各个地域的文化家族,因经史诗书的文化积累、姻亲师友的人际网络、英杰辈出的人才力量、世代为官的政治渊源,成为地域文化精神最有力的彰显者及传承者,浙江海宁查氏家族便是其中的一例。

浙江海宁是明清时期东南文化的重镇,科举鼎盛、人文荟萃,文化望族簇拥迭现,自明以来有“祝氏、许氏、董氏、陈氏、杨氏、沈氏”[1],但若论文学艺术则“门材日盛,又无如查氏”[2]。康熙皇帝对查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3]之赞,先后题写“澹远堂”、“敬业堂”匾额以赐。海宁查氏家族世代以儒为业、耕读为务、科甲鼎盛、诗人辈出,为当地著名的“文宦之家”[4]。明清之际,是海宁查氏家族的全盛时期,人才辈出。明代海宁查氏出进士六人。至清代海宁查氏科甲更盛,时人称:“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据《海宁查氏族谱》统计,清代海宁查氏出进士十五人。其中先后任职翰林院的有五人,分别是:查慎行与其二弟查嗣瑮、三弟查嗣庭,查慎行堂兄查嗣韩、侄查昇,皆入翰林。查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成就亦声名显著。时人云:“康熙间浙江查氏诗人皆在一家,而皆显贵,可云极盛。”[5]查氏迁入宛平的北支,亦文采斐然,如以查为仁、查礼昆仲为代表的族群在清代前中期均系于文学、文化殊多贡献者。

家族教育是查慎行思想和创作形成的土壤,滋养着他的文学创作。查慎行诗云:“我降庚寅月建午,襁褓含饴及见祖。升沉未定矩矱移,荏苒今年三十五。客尘南北浪奔走,家学渊源迷步武。先子音容渐藐茫,典型何处追王父。”[6](卷四《与刘北海》)他所言“家学渊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礼重节的家门之风以及忠爱拳拳的孝悌观念。查氏家族有极强烈的家族观念,个人德行修养与家族文化精神建设有着直接关系,一代代传承下来。一是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的熏沐。作为一个以文学尤其是诗歌闻名当地的望族,前辈乐于提携后进,后辈善于学习前人,同一家族成员在创作思想、审美情趣、诗艺技巧方面保持着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