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城墙资料汇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萊州府

《職方典》第二百八十二卷

萊州府部彙考二

萊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掖縣附郭)

萊州府城池 磚城,洪武四年,萊州衛指揮使茆貴建。後圮壞日甚,萬曆二十六年,朝鮮倭警,萊州道盛稔等修,周九里有奇,高三丈五尺,闊二丈;門四,東曰澄清、南曰景暘、西曰武定、北曰定海;城下爲池,深二丈,闊倍之。

平度州城池 舊土城,洪武二十二年,知州劉厚築,周五里有奇,高三丈,闊一丈五尺;門三,東曰迎陽、南曰永定、西曰安慶;池深九尺,闊倍之。成化十二年知州林恭,崇禎十年知州杜志攀重修,石城,高闊皆加三尺,三門樓櫓,煥然一新。

濰縣城池 漢時土築,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八尺,闊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朝陽、南曰安定、西曰迎恩、北曰望海,各有譙樓;四隅有角樓;環繞四圍池深一丈五尺。正德七年,流賊陷城,本府推官劉信重修。崇禎十二年,知縣邢國璽甃石,城高四丈有奇,厚二丈五尺,周圍一千三百四十九丈有奇,垛口凡一千六百有奇;正樓五,角樓二,敵臺二十八,堡屋炮房間之;瓮城三,北門舊無瓮城,乃起空心樓一;池闊二丈,深五尺,衛以崇墻。東門外借白浪河爲池,沙虛善崩,每秋水瀑漲,危城虞圮,後郭知縣大起堤垻,堅厚可恃,今亦稍圮矣。

昌邑縣城 土城,周圍五里有奇,高一丈八尺,闊一丈五尺;隍池闊二丈二尺,深九尺半。宋建隆三年建,門三,東曰東興、西曰西成、南曰迎恩,每門樓各三楹,堡十二。元至元十一年重建,增角樓四。明正德六年,值流賊之變,本府同知劉文寵重修。嘉靖中,知縣李天倫重增東南角樓,並繕完各堡。萬曆初,知縣侯鶴齡修補,增添瓮城,建三外門,城池益高深其制。三十八年,河决浸城,知縣卜有徵重修,將三門俱改,東曰映瑞、西曰迎禧、南曰延爽。崇禎十三年,易土城爲磚,城加高三尺,闊五尺。皇清順治七年,濰河决,浸坍東門,知縣劉偉改東門南向,題曰永順,西曰重慶。

膠州城池 明初,止有土城,後千戶袁申義乃重營城郭,即於舊址外甃以磚石,周環四里許,計四百八十二丈六尺,高二丈五尺,臺廣丈餘,城築八百八十;濠周圍五百七十八丈,闊三丈,深一丈五尺;闢爲三門,東曰迎陽、南曰鎮海、西曰用成,門上有重樓,樓角三間;城四隅各有角樓三間,巡城窩鋪舊爲十七,今省爲八。正德中,城漸傾圮。萬曆初,重修。皇清順治十六年,城東門迤南崩塌數十丈,知州趙民善重修。康熙七年,地震傾頽,城無完垛,知州孫蘊韜詳請修葺。

高密縣城 舊土城。元至正十二年,知縣秦裕伯築,周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闊一丈二尺;門四,東曰廣惠、西曰通德、南曰永安、西南曰保寧;池深一丈,廣倍之。嘉靖二年,以屢經寇患,知府郭五常始以磚築。萬曆二十年,知縣范垣復增設敵臺,厚隍崇堤。

即墨縣城 舊土城。元至正十一年,知縣呂俊築,周四里,高一丈六尺五寸,闊丈餘;門三,東曰朝海、南曰環秀、西曰通濟,上各建重樓;四隅有角樓;池深七尺,廣二丈。正德六年,流賊逼境,知縣高允中重建。萬曆二十八年,因倭警,知府龍文明、知縣劉應旗易土以磚。

王徐寨城,甓甃,周二里,高一丈五尺,闊一丈,南北二門;池深八尺,廣一丈。在府東北八十里。

馬亭寨城,石城,周二里,城高一丈五尺,闊一丈,南北二門;深八尺,廣一丈。在府東北六十里,今圮。

竃河寨城,磚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闊一丈,南北二門;池深八尺,廣一丈。在府北五十里,今圮。

馬埠寨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闊一丈,南北二門;池深八尺,廣一丈,在府西二十五里,今圮。

靈山衛城,磚城,洪武三十五年建,周三里,高二丈五尺,門四;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在膠州東南九十里。

夏河寨城,石城,周三里有奇,高一丈七尺,闊二丈五尺,門四;池深六尺,闊一丈五尺。在膠州西南。

鰲山衛城,磚城,洪武二十一年,魏國公徐輝祖開設,指揮僉事廉高建,周五里,高二丈五尺;門四,東曰鎮海、南曰安遠、西曰迎恩、北曰維山;池深一丈五尺,廣二丈五尺。在即墨東四十里。

即墨營城,土城,在縣北十里,宣德八年建,周四里,高一丈五尺,闊一丈五尺,門四。

雄崖所城,在即墨縣東北九十里。

張家寨城,土城,在即墨縣西南五十里里仁鄉陰島社,周二里,高二丈一尺,闊一丈。

樓山寨城,土城,即墨縣南四十里里仁鄉南曲社,周二里。

金家嶺寨城,在即墨縣南七十里仁化鄉浮峰社,周二里。

子家莊寨城,在即墨縣東南九十里仁化鄉鄭疃社。

蕭旺莊寨城,在即墨縣東南五十里海潤鄉蕭旺社。

走馬嶺寨城,在即墨縣東北九十里移風鄉顔武社。

羊山寨城,在即墨縣東北一百里移風鄉興仁社。

大港寨城,在即墨縣東北六十里海潤鄉皋虞社。

栲栳島寨城,在即墨縣東北九十里移風鄉興仁社。

田村寨城,在即墨縣東北九十里移風鄉古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