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麟麒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孔孟语用学思想研究》即将出版,该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作为导师,首先向他表示祝贺。
语用学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学科发展迅速,实际应用广泛,显现了蓬勃生机。惜乎其“舶来品”的帽子也为中国语言学界增加了一丝尴尬。近年来国家倡导“文化自信”,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创造有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摆脱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局面,转而能与之平等对话。我对此深表赞同。
学术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借用冯友兰先生的话:先要“照着讲”,然后“接着讲”。中国古代虽无“语用学”这一学科和提法,对语用问题却有不少真知灼见,这些思想大都简素朴实,不够系统,但确是值得后辈开掘的宝藏,只可惜未引起足够重视。据我所知,陈宗明先生主编的《中国语用学思想》仍是至今国内唯一对传统语用思想进行综合整理的专著。
本人也很早产生了从传统文化典籍中寻找语用学思想资源的想法,并指导几位研究生做了相关研究。麟麒的博士论文基本符合我的期待,修改成书后,优点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对西方语用学的发展脉络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并指明其利弊得失;搜集了大量直接或间接反映孔孟语用思想的文献材料,加以合理的分类、系统的概括;以平等对话的姿态,和西方语用学理论进行了初步比照。本书还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新见,如中国语用观念更重人格,与“德行”紧密结合,又如对孔子的“正名”说、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都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作者锐意创新的精神。
本书也还存有一些遗憾,如对先秦儒家只谈及孔孟,对同为大儒的荀子未有论及;先秦儒家与诸子语用思想的联系与差异,也未展开;至于后儒(如汉儒、宋明理学家、新儒家)对先秦儒家语用思想的发展,更可以深加探讨。所幸作者年富力强,相信将来会再接再厉,带给我们更多相关成果。
此外,本书因出版要求,仿《中国语用学思想》定名为《孔孟语用学思想研究》,学科归属似更明确,但内容实为儒家圣贤的语用思想研究。在对象和内容上还带有前学科性,“语用学思想”与“语用思想”,一字之异,意义微殊,似可一辨。
是为序。
王建华
2018年5月18日
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