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雨后望月

[题解]

本诗见于《文苑英华》卷一百五十二,宋本李白集不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句笺]

①半蟾,此指夏历初七、初八前后的半圆月。

②山眼,月在山巅,有如山之眼目。

③海心,犹中天,海即李商隐《嫦娥》诗所谓“碧海青天”。

[义释]

以上《望夫石》、《对雨》、《晓晴》、《初月》、《雨后望月》五诗,由以下诸端,可以判定确为诗人少作。

其一,以诗体言,诸诗皆为五律,且格律严整,正可与杨天惠所说“大抵皆格律也”相印证。

其二,以题材言,《望夫石》系民间传说,或来自诗人之间接闻见;其馀皆写景之作,所写皆平居所见寻常景物,景物又被直接取为诗题。写作此类诗篇的目的,颇似进行五律技巧训练。

其三,语言平直浅近,甚至如晁公武所说“浅俗”。诗中多用习见典故,如“玉蟾”、“西园赏”、“团扇”、“湘女”、“楚妃”等。描写景物亦多用习见词,且重复率很高,如蟾、露、霭、海、山、云、水、风均出现两次以上。以上诸端无不体现“隐处少年所作”的特点。晁公武所称“其辞逸荡隽伟”,乃是诗人风格成熟后所显示的特征,固不可用以否定其少年之作。换个角度看,正因为这些诗篇稚嫩,所以不为诗人所重,故而未收入其文集,而仅在故邑流传。

参见薛天纬《李白出蜀漫议》,载《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