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试靶
清晨,天刚蒙蒙亮,空气里还带着几分湿冷的雾气。
因为计划要去靶场试枪,姜晨特意换上了那身配发的军服——深绿色的棉布军装,胸前扣着两枚铜扣,袖口和裤腿略显宽松,虽然洗得有些发白,但依旧显得挺括。
他拉紧腰间的布带,脚步匆匆地走向厂里的库房。
库房门口,李韬正倚着门框,手里夹着一根快燃尽的烟卷,眯着眼打量着走来的姜晨。
他的工装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一截晒得黝黑的胳膊,脸上带着几分倦意和被打扰的不耐烦,显然是刚值完夜班还没能清净。
看到来者是姜晨,李韬愣了一下,随即眉毛一挑,吐了口烟圈:“哟,大学生,跑这儿来干啥?锅炉房的煤不够烧了,还是觉得库房这边凉快?”
姜晨停下脚步,对李韬的态度并不在意,现在有求于人,姿态自然要放低。
“李哥,我来领两支63式步枪。”
“刘班长昨晚同意了,让我试试看能不能改进一下,为下周民兵连训练做准备。”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有老刘歪歪扭扭的签名和红手印,递了过去。
李韬狐疑地接过纸条,低头仔细辨认了一下签名和手印,确认无误后,他把烟头往地上一扔,用穿着解放鞋的脚尖碾灭。
“改进?就凭你?”他上下打量着姜晨,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我说姜晨,你这细胳膊细腿的,怕是连枪栓都拉不利索吧?还敢说改进步枪?枪是那么好动的?拆了你能装回去不?老刘是不是喝酒喝糊涂了,居然信你这套鬼话?”
李韬对大学生有着天然的排斥。
姜晨听出他话里的酸味和轻视,也能理解。
自己一个刚来不久、主动申请烧锅炉的“异类”大学生,突然说要改枪,确实难以置信。
“李哥,能不能改好,试试才知道。”姜晨笑了笑,没有正面反驳,而是从口袋里摸出昨天老刘给的钱,抽出那张崭新的十元大钞,不动声色地塞到李韬手里,“刘班长也是看着连里训练着急,让我死马当活马医试试。您行个方便,要是真改好了,也是给咱们厂民兵连争光不是?”
李韬捏着那张十元钱,指尖能感受到崭新纸币的棱角。
他心里依旧一百个不信,守着库房这么久,这些枪什么德行他清楚得很,军工厂出来的东西,哪是说改就改的?
但他更清楚老刘的脾气,既然老刘签了字,他要是不给枪,回头老刘能把他骂个狗血淋头。
而且,这十块钱……确实挺香的。
“哼!”他不情不愿地嘟囔了一句,“算你小子会说话。不过我可告诉你,枪要是弄坏了,或者缺了哪个零件,老刘饶不了你,我也得跟着倒霉!到时候你自己想办法!”
说完,他转身骂骂咧咧地走进了库房。
库房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铁锈味和枪油味,墙角堆着些蒙尘的木箱,一排枪架上整齐地码放着十几支63式自动步枪。
李韬随手从枪架上拎下两支看起来保养还算过得去的63式,枪托在地上磕了磕,然后递给姜晨,没好气地说:“拿去!尽快还回来!别耽误了下周训练!”
“谢谢李哥!”姜晨接过枪,入手沉甸甸的。他强压下心头的兴奋,认真地点点头,“放心,我心里有数。”
扛着两支步枪,姜晨没有直接去靶场,而是先回到了相对僻静的锅炉房一角。
这里虽然脏乱,但至少现在没人打扰,而且有些趁手的工具。
他将两支枪并排放在一块铺开的破麻布上。
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脑海中《星际军工系统日志》的界面浮现出来。
“系统,扫描并显示这两支63式的详细数据,并调出初级优化方案的详细蓝图和操作步骤。”
冰冷的机械音响起,紧接着,两支步枪的各项参数如同透明的标签悬浮在姜晨的视野中:
63式自动步枪(编号01):
枪身重量:4.03公斤
有效射程:400米
后坐力系数:中等偏高
膛线磨损度:23%
射击精度偏差:±12厘米(100米距离)
材料分析:钢制枪身,木质枪托,部分零件老化
63式自动步枪(编号02):
枪身重量:4.05公斤
有效射程:395米
后坐力系数:中等偏高
膛线磨损度:28%
射击精度偏差:±15厘米(100米距离)
材料分析:钢制枪身,木质枪托,零件老化程度略高,枪管内壁有轻微锈蚀。
姜晨选择了状态稍好的第一支(编号01)作为改造目标。
“确认使用【63式自动步枪-初级优化方案】。所需资源:基础金属0.5单位,优质木材0.1单位。所需资金:50龙国币。”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昨天在废料堆里费力搜寻到的几块大小合适的废旧钢材和一块硬质木料,又将那50块钱放在旁边。
“资源、资金确认。开始传输技术蓝图及操作规程。”
瞬间,详细到每一个螺丝、每一个角度的改造蓝图,以及一步步的操作指示清晰地呈现在姜晨的脑海里,仿佛他已经这样拆装过无数次。
系统并没有直接动手,而是将知识和方法灌输给了他。
“原来是这样改……”
姜晨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系统方案的核心在于优化结构、更换部分非承重零件为轻质材料(利用废料提纯或重塑)、精加工关键接触面以减少摩擦和旷量、并在枪托连接处增加简易缓冲设计。
他定了定神,从锅炉房的工具箱里找出几把大小合适的螺丝刀、一把锉刀、一小罐机油,又找来几块干净的棉布。
他开始动手了。
首先是拆解。凭借着脑海中清晰的步骤和前世机械工程师的底子,他的动作虽然略显生疏,但异常稳健。
枪管、枪机、复进簧、发射机、枪托……一个个部件被小心翼翼地拆卸下来,整齐地摆放在麻布上。
这个过程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额头。
然后是改造。这是最关键也最耗时的一步。
减重:他拿起锉刀,按照蓝图指示,小心翼翼地打磨枪身和机匣上一些非关键部位的金属,每一锉都力求精准,既要减轻重量,又不能影响结构强度。火星四溅,金属粉末簌簌落下。
缓冲:他拿起那块硬木,用借来的小锯子和锉刀仔细加工,制作出一个简易但结构巧妙的缓冲垫片,准备安装在枪托和机匣的连接处。
精度:他用细砂纸和棉布蘸着机油,仔细清理枪管内部,并按照蓝图指示,对发射机的几个关键接触点进行极其精细的打磨,以求击发更加平稳顺畅。
替换:他将那几块废旧钢材,按照蓝图要求进行切割和打磨,替换掉原枪上几个相对次要但较重的零件。虽然材料简陋,但系统的蓝图巧妙地利用了现有条件。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姜晨全神贯注,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落在布满油污的地面上。他手指被锉刀磨出了水泡,胳膊也因为持续用力而酸痛不已,但他眼神明亮,丝毫不见疲惫。
最后是组装。
他仔细清理了每一个零件,涂上机油,然后按照与拆解相反的顺序,一丝不苟地将步枪重新组装起来。
当最后一个部件安装到位,清脆的“咔哒”声响起时,姜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拿起改造后的步枪,明显感觉轻了不少,重心也更舒适。枪身表面因为打磨和清理,泛着一层新的光泽。
他拉动枪栓,机件运行顺畅,发出悦耳的金属摩擦声。
此刻,这支枪的外观变化不大,但内部结构和关键部位已经脱胎换骨。
“搞定!”姜晨擦了把汗,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将改造好的步枪和那支未动过的(编号02)步枪都仔细擦拭了一遍,然后扛起它们,再次走向厂边的靶场。
靶场依旧空旷,风吹过,带来远处的机器轰鸣。
姜晨站在射击位上,先拿起那把未经改造的63式步枪(编号02)。枪身沉重,4.05公斤的重量压得他手臂有些发紧。他调整姿势,将粗糙的木质枪托抵在肩膀上,感觉有些生硬。
深吸一口气,瞄准50米外的靶子,他扣动扳机,选择了连发模式。
“砰砰砰砰砰……”
枪声急促响起,枪口喷吐着火舌。
强大的后坐力一下下撞击着他的肩膀,震得他身体不稳,必须用力控制才能勉强维持瞄准。20发子弹很快打空,枪管散发出灼热的气息。
他放下枪,揉了揉发麻的肩膀,走到靶子前查看。
结果不出所料,弹着点散布很大,只有寥寥几发命中了靶心区域,大部分子弹都偏离了中心,甚至有几发脱靶。这和他之前测试第一把未改造枪时的情况类似,甚至因为这把枪磨损更严重,精度还要差一些。
他回到射击位,换上改造后的步枪(编号01)。
刚一入手,明显的轻盈感就让他精神一振!3.5公斤的重量恰到好处,握持感极佳。枪托抵肩,能感受到那层简易缓冲垫带来的细微弹性,舒适度远超之前。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瞄准同一个靶子。
“砰!”
第一枪,单发。枪声清脆,后坐力明显减小,肩膀仅是轻微一震。
他立刻切换到连发模式,一口气将弹匣内的剩余19发子弹扫射出去。
这一次,体验截然不同!
后坐力被有效缓冲,枪口跳动幅度显著减小,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枪身的控制力大大增强。连续射击带来的不再是难以抑制的震动,而是一种稳定而有节奏的脉动。
打空弹匣,他快步走向靶子,眼中充满了期待。
靶纸上的结果令他心潮澎湃!
20发子弹的落点密集地分布在靶心周围!虽然是连发射击,但散布范围比之前那把枪的单发点射还要小得多!绝大部分都集中在8环以内,其中近半数命中了9环和10环!
“成功了!”姜晨看着靶纸,忍不住握紧了拳头,低声喝彩。精度提升、后坐力降低、重量减轻——系统蓝图上的优化目标,通过他自己的双手,完美地实现了!
他低头看向手中这支凝聚了他心血和系统智慧的步枪,眼神炽热。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改装,更是他改变命运、点燃这个时代工业火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