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日本外交“双转型”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在大国化志向的“安倍路线”逐步形成阶段,日本外交在“摆脱战败”的内在驱动之下,正直面“地壳变动”般的国际秩序变革带来的冲击,进行着一场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外交之变,谋求外交战略与决策机制的“双转型”。无论是战略还是体制,都需要深入考察其身处的国内政治环境。
在国际秩序变革特别是中美相对实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日本外交转型问题从幕后走到台前,外交战略与决策机制的“双转型”得以开启。首先,秩序变革与外交转型有其逻辑相关性,如图0-1所示。

图0-1 秩序变革与外交转型的逻辑相关性
从作用力模式来看,秩序变革能导致一国外交改变原有发展路径,也就是进行战略转型和体制改革,以适应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更多地强调外部世界压力的学说,被称为“秩序变革—外交转型”论。
在外交实践中,日本也通常习惯于借助外部压力求得国内认同,从而推进相关谈判进程。比如,从冷战期间的通产省到现在的经济产业省,往往是在强大的外来压力之下,以美国对日施压为依据,来促使国内舆论转圜,通过与经济利益集团的协调,做出适当让步,以推进本部门日后的对美谈判进程。
这一分析模式将国家视为统一体,但往往把国内政治过程视为“黑箱”,因此,未能将外压下的国内政治进程及其动力纳入视野。国际秩序变革能对一国从战略与体制两方面施加影响,带来新的冲击;反过来,特定国家的外交转型,正如日本,又能对外部世界发挥影响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秩序变革。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同将日本外交转型置于国际秩序变革的大背景下,有助于定位“世界中的日本”,因此会适度关注国际体系对日本外交的“外压”驱动。[46]但正如开篇所述,本书关注的核心是摆脱战败诉求下外交转型的国内政治根源,也就是打开国内政治的“黑箱”,寻找日本外交的“内生”动力。[47]理解日本国际行为的根源,离不开对国内这一单元层次细致入微的考察。本书的创新之处,并不仅限于使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内政治研究路径,还在于集中探讨外交转型中战略与体制的关系,着重分析日本政府、组织、社会、个人等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
日本外交机构的设立、存废及其职能,往往反映了一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政策目标。曾担任外务省高官的日本综合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理事长田中均明确认为,解决国际秩序变革带来的挑战,需要“细致”的战略设定,开展更加主动的外交,强化作为外交支撑的外交体制。[48]
可以认为,新战略的出台,对外交体制提出了新要求。反之,外交体制改革也给战略谋划、拟定、决策、实施、评估提供了制度保障。概言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服务于大国化志向的“安倍路线”(见图0-2)。

图0-2 战略转型与体制改革的关系
总之,国际秩序变革对日本外交转型提出了时代性要求,作为外交转型“出口”的外交政策与对外行为,又会给秩序变革注入新动力。在外交转型过程中,战略转型激发体制改革,并为其指明方向,体制改革则为战略转型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