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研究论丛(2018年第2期/总第8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国别和区域聚焦:中阿产能合作研究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分析[1]

戴晓琦[2]

内容提要 21世纪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石油贸易与非石油贸易得到了巨大发展。在双方的努力下,中阿能源合作日益紧密。本文从中阿整体贸易、中国与主要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以及典型案例三个角度,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中阿石油贸易与非石油贸易的状况,总结了中阿贸易的特点及其问题,并探讨了贸易问题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中国 阿拉伯国家 贸易 石油

21世纪以来,贸易全球化加速,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例日益增大,美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始改变对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的自由性以及全球化遭遇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分析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状况具有风向标意义。中国—阿拉伯国家贸易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我们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逆全球化,通过加强中阿贸易减轻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展现了中国对外交往的美丽画卷,推动了亚非欧大陆的经济发展与文明沟通,开创了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友好范式。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再次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希望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阿拉伯国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阿拉伯商人将古代的东方与西方连接起来,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输送到欧洲和非洲。当代民族国家确立以来,中阿贸易再一次发展,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和中国的工业品,是对方发展的必需品,双方贸易互补性很强,发展迅速。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阿石油天然气贸易与非石油天然气贸易,旨在揭示中阿贸易内涵,梳理中阿贸易特征,分析中阿贸易问题,探讨中阿贸易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 中阿贸易合作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有十分密切的贸易交往和持续的贸易发展。目前,中国已经与9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中国是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10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913亿美元。[3]

(一)中阿贸易规模

21世纪以来,中阿贸易额总体增长态势良好,从2001年的147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1455亿美元。2009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中阿贸易额明显下滑,但2010年又迅速反弹,增长了约34%(见表1)。

表1 2001~2010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

2011年,阿拉伯世界发生剧变,阿拉伯国家的政局发生震荡,一些政权垮台,剧变影响了中阿双方的贸易活动。中国和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几乎停止贸易,但中阿贸易总额却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10年的1455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958.5亿美元,2012年又增至2186.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34.6%和11.6%。这一贸易额的逆势上升主要是由于国际油价的飙升。同样受国际油价的影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2015年与2016年明显下降,2017年又明显增长(见表2、表3)。

表2 2011~2017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及其变化

表3 2007~2017年国际油价

(二)中阿贸易的国别分析

从各个阿拉伯国家的角度分析,中阿贸易的规模差异很大。我们以20亿~100亿美元为中等规模贸易,小于20亿美元为小规模贸易,大于100亿美元为大规模贸易。在这一标准下,我们对商务部2015年统计的与中国进行贸易的11个阿拉伯国家进行分析,发现与我国存在大规模贸易的国家有沙特、阿联酋、伊拉克、阿曼、科威特与埃及等国家,除了阿曼外,这些国家都与我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中国与沙特和阿联酋的进出口额都在500亿美元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与伊拉克和阿曼的都在200亿美元左右,中国与科威特和埃及的都刚刚超过100亿美元。

表4 2015年中国与阿拉伯大规模贸易国家的进出口额及其变化

根据中国商务部有关数据,2015年,与中国进出口额为20亿~100亿美元的阿拉伯中等规模贸易国家只有阿尔及利亚,为83.69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7.73亿美元,出口额为75.95亿美元。

其余4个国家则属于与中国贸易规模较小的国家,有吉布提、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和索马里。

表5 2015年中国与阿拉伯小规模贸易国家的进出口额及其变化

从贸易平衡角度看,中国对多数石油国家呈贸易逆差,如沙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互补性很强。随着近年来油价下跌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迅速增加,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在缩小。与这些国家不同,中国对其他阿拉伯国家保持明显的顺差,以埃及与吉布提最为明显。这些国家的出口结构往往与中国类似,形成了本质上的竞争关系,但它们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因此只有“你来”,没有“我往”,造成了双方贸易的紧张关系。

从贸易额的变化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增长都很快,但常常剧烈起伏。其影响因素有四个:国际油价、国际局势、本地局势以及双方关系。油价上涨则贸易额上涨,政局失稳则贸易额下降。近年来,中国和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迅速升温,贸易额也随之增长。2008年到2009年,国际油价从94.10美元/桶暴跌至60.86美元/桶,而2014年一年之中,国际油价就从100美元/桶左右跌至50美元/桶左右。受剧变影响,利比亚、也门等陷入混乱,与中国的贸易基本停止。

从贸易结构看,在阿拉伯国家对华贸易中,能源贸易占据主要份额。2010年,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和中东地区对华贸易中的80%为石油,马格里布地区对华贸易的79%为石油。而中国对阿出口的贸易结构则类型丰富、品种多样,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金属产品、汽车等多个领域。

(三)中阿贸易案例研究——以阿联酋与埃及为例

我们以阿拉伯世界贸易规模大、贸易结构多元的国家阿联酋和埃及为例,说明中阿之间的贸易状况。

中国和阿联酋贸易的主要特点是战略互补性很强。中国与阿联酋绝大多数的商品贸易是产业间贸易,即中国的工业制造品、日用品与阿联酋的地缘优势、运输能力、销售能力之间的交换。阿联酋扼守波斯湾口,扼守国际石油贸易和各种商品运输的十字路口,是中国与中东贸易的中转站,中国许多商品从阿联酋再出口到其他国家。

中国与阿联酋具有很广阔的第三方贸易市场。阿联酋很早就在海外布局贸易网络,在环印度洋地区、阿拉伯海沿岸国家很有影响力,中国在这些地区(例如阿拉伯半岛、印巴地区、非洲之角)的贸易可以利用阿联酋的“贸易基地”实现共赢。

中国和阿联酋的贸易规模大、品种多、结构十分稳定,中国一直是阿联酋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据阿联酋经济部统计,2014年至2016年阿联酋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约合1418亿美元。2015年,中国与阿联酋贸易额达548亿美元(其中中国与迪拜的贸易额为490亿美元),其中非石油贸易额为475亿美元;2016年,中国与阿联酋贸易额为400.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99.9亿美元,出口额为300.7亿美元。[4]另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1月至7月,中国与阿联酋双边贸易总额达236.41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中国和阿联酋贸易中的非石油贸易占比很高,因此基本不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中国和埃及之间的贸易也很具有代表性。埃及连接亚非欧三大洲,坐拥苏伊士运河,拥有1亿人口的大市场,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虽然近年来埃及政局动荡,收入锐减,大大压缩了从世界各国进口的商品规模,但中埃贸易额基本稳定。这显示出埃及对中国商品的刚性需求。中国出口埃及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工业制成品,如机电、车辆、金属品、塑料制品、纺织品;埃及向中国出口初级产品,如原油、石材、柑橘与铁矿砂。因此,中国对埃及的贸易顺差很大,但双方产品的互补性不大。

二 中阿石油、天然气贸易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合作的主体是石油、天然气,也就是“1+2+3”经济战略中的“1”。中阿油气合作的本质是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和天然气。

(一)中阿石油贸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制造能力不断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能源消费大幅增加,能源出口下降,能源进口上升。1996年我国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3年前后成为能源进口国。在这个进出口的升降变化中,能源原料进口上升、出口下降,能源成品出口上升、进口下降,能源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从7027万吨升至3.4亿吨,液化石油气进口从482万吨升至1244万吨;原油出口从1031万吨降至287万吨,液化石油气出口从2万吨升至144万吨。[5]从2000年到2016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从33.68%和0上升至65.50%和36.60%。

图1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2000~2016年)

资料来源:刘彬、张懿、朱甜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探究》,《东南亚纵横》2018年第5期。

1993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访问海湾地区,其间签署了能源协定,增加了对海湾国家原油的进口。自1995年起,中国每年从沙特进口350万吨原油,每天从所有海湾阿拉伯国家进口10万吨原油,大大推动了中国和海湾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6]

20多年来,中国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家间的石油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自国外进口的石油从0.7亿吨猛增至4.2亿吨。[7]其中,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石油从0.34亿吨增至1.57亿吨。阿拉伯国家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来源地。

从商务部的统计来看,我国至少从11个阿拉伯国家进口石油,占22个阿拉伯国家的一半。从规模看,我国从阿拉伯地区进口的石油主要源自沙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五个海湾阿拉伯国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自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额分别占自阿拉伯石油进口额的74%、69%、95%、95%、98%、94%。同时,我们发现,我国同一时期自阿拉伯进口石油在整个自国外进口石油中的占比分别为49%、44%、48%、44%、41%、37%[8],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阿拉伯进口石油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能源策略的转变。世界石油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我国乘势推行石油来源的多元化政策。

下面我们分析国别石油贸易。我们把向中国出口1000万~3000万吨石油的国家作为中等规模石油伙伴国,1000万吨以下的作为小规模石油伙伴国,超过3000万吨的作为大规模石油伙伴国。我们在对11个阿拉伯石油合作国家进行分析后发现,有3个阿拉伯国家属于大规模石油伙伴国:沙特、伊拉克与阿曼。它们都是我国的战略伙伴国,2015~2017年来与我国的石油贸易规模都在3000万吨以上,其石油储量与产量都十分稳定。

表6 2000~2017年中国与阿拉伯大规模石油贸易国家的石油贸易量

贸易量在1000万~3000万吨的中等规模石油伙伴国有2个:科威特与阿联酋。它们都是中国的战略伙伴。它们在2015~2017年与中国的石油贸易量也都十分稳定,保持在1000多万吨。

表7 2000~2017年中国与阿拉伯中等规模石油贸易国家的石油贸易量

其余6个国家都属于小规模石油伙伴国,包括利比亚、埃及、也门、卡塔尔、苏丹与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分为两类,即动荡国家与石油产量减少的国家,前者只有利比亚,后者包括埃及、卡塔尔与阿尔及利亚。苏丹与也门则是既动荡又少石油。

表8 2000~2017年中国与阿拉伯小规模石油贸易国家的石油贸易量

续表

(二)中阿液化石油气以及天然气贸易

随着制造能力的提升,我国对后代以及世界承担的持续发展责任日益加大,我国政府致力于迅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焦炭类能源消耗比例,提升清洁能源比例。为此,我国进口的液化石油气以及天然气比例不断上升,2000年到2015年,分别从482万吨和0吨增至1244万吨和611万吨。[9]另一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年均增长28%,从1195万吨上升至6872万吨,其中液化天然气进口年均增长22%。[10]图2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近年来逐年递增的势头。我国进口天然气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随着我国液化石油气以及天然气进口量的不断增加,从阿拉伯国家的进口量也在相应增加。其中,卡塔尔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国[11],2016年我国从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481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3%,占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30%~40%。[12]

从液化石油气来看,2016年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液化石油气509.8万吨,占我国液化石油气进口总量的19.9%[13],具体分布如表9所示。

图2 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及其构成(2009~2016年)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2017年中国天然气储量及进口情况分析》,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industry。

表9 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液化石油气数量及其国别分布(2000~2017年)

根据以上对从阿拉伯国家进口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不完全统计,可知中国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都在增加。考虑到表9中未计算在内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进口量,近年来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液化石油气比例应该更高。所以,阿拉伯国家是我国液化石油气进口的主要地区。

综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都因能源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原油,还是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进口量都在增长。虽然自阿拉伯国家的进口原油占比在缓慢下降,但在我国整个能源进口比例中一直保持在1/3以上。因此,阿拉伯国家始终是中国能源进口的主要国家。

三 中阿石油天然气产业合作

除了双边石油天然气贸易之外,中阿之间还进行着石油上游产业的深度合作。

1992年,科威特与中国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签署6000万美元的协议,中海油参与科威特艾哈迈迪精炼石油实验室的重建。1995年,中海油参与了科威特的石油港口建设工程,中石油在科威特石油工业建设中投资4亿美元,向科威特出口石油设备3900万美元。[14]

2012年,中国和沙特签署投资86亿美元的延布炼厂合资协议,是中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也是目前最大的中国在沙特项目。该炼油厂位于延布工业区,占地面积520万平方米,沙特阿美与中石化分别持股62.5%和37.5%。2015年延布炼厂开始试运行,2016年初正式投产,截至2018年7月累计加工原油4997万吨,生产全球最高品质的汽柴油3998万吨,达到了设计的每天加工40万桶的107%。该项目已实现盈利,产品销往欧洲和亚太地区。[15]

2017年2月,中石油和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赢得阿联酋阿布扎比陆上石油区块12%、为期40年的权益,这也是中国在阿拉伯产油国最大的石油全领域投资。

近年来,中国和伊拉克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加深。中国石油企业已参与伊拉克中部和南部多处油田开发项目,如中国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与伊拉克政府签署了开发东巴格达油田南段项目的合同。在5年内,该项目原油产量将达到每天4万桶。2018年4月,洲际油气、联合能源和阿联酋新月石油公司成功中标伊拉克南部和东部6处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权,将来上述油气田的平均产量将达每天50万桶。中国已经成为伊拉克最大的油气合作国,投资规模远超美国和其他国家。[16]

自1995年中国石油企业进入苏丹以来,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企业克服了南苏丹分离、安全形势严峻、天气酷热等重重困难,与苏方精诚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三大油田年产2600万吨原油,每年的炼油能力达500万吨。苏丹因此拥有了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实现了石油的自给自足和盈余出口。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沙特、阿联酋、伊拉克、苏丹等国的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服务、科技装备、石化等领域进行了大量产能合作。中阿石油产能合作国家和领域越来越多,合作形式越来越多样。中国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全领域石油合作。

我们仅以2016~2017年中阿石油产能合作项目[17]为例,就可以清楚看到双方石油合作覆盖面广,合作不断深入(见表10)。

表10 2016~2017年中阿石油产能合作项目

续表

在获取能源的道路上,中国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引进来”,鼓励阿拉伯国家参与我国的石油产业建设,弥补我国的能源缺口。1982~1985年,我国向外国公司和投资者开放了能源领域,外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近海油田与内陆油田。截至1998年,外国公司与中国签署的石油合同达126份,合同来自18个地区和国家的67家公司,总价值达到了53.8亿美元。2002年12月,加拿大中国壳牌公司与中海油签署了一项在海南岛东部100千米的区域内进行石油勘探的协议。在我国内陆地区,中石油在1997年与外国公司签署了37份总价值达10亿美元的合同。截至1999年底,中国已开放了21个省区市,共计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供外国公司勘探和采掘。中国在2003年宣布,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10个新的海区里进行石油勘探,总面积达到3万平方千米。目前,几乎世界上所有大型的石油公司都在中国进行投资,如壳牌、阿吉普、道达尔、BP、阿莫科、埃克森等。在所有的外国投资中,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对我国石油产业的投资一直十分活跃。[18]

1996年,沙特阿美参与中国两座石油冶炼厂的建设。每天加工的20万~30万桶石油全部来自沙特。1998年,科威特石油公司与中石化达成协议,在山东建造现代化炼油厂,并将生产能力从每天12万桶提高到每天28万桶,由科威特提供必需的资金和原油。1999年,沙特阿美与埃克森参与日生产24万桶的福建石油项目建设。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该项目中所占的份额为25%,所需的1200万吨石油大部分来自沙特。2011年,中石油与沙特阿美共同签署“云南炼油项目谅解备忘录”和“原油销售协议补充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建设云南石化炼油项目,并在资源、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合作。该炼厂投资约200亿元,中石油、沙特阿美和云天化三家公司投资比例分别为51%、39%和10%。该项目是中缅油气管道的配套项目,2017年底投入生产,加工能力为每年1300万吨,其中汽油376万吨,柴油548万吨,航煤120万吨,航煤最大生产能力可达180万吨。二期建成后加工能力有望达到每年2000万吨。[19]

因此,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很早就参与到我国的石油开发与生产之中,这些阿拉伯公司投资规模大、技术过硬,在我国各地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一些公司甚至参与到我国的“中缅经济走廊”战略之中。

综上所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石油领域进行了全面合作,石油天然气贸易是双方的主要贸易形式。同时我们看到,双方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产能合作也十分全面和深入。中国在阿拉伯国家油气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不仅参与了阿拉伯国家的许多重大项目,而且成为部分阿拉伯国家石油经济的建立者。阿拉伯国家也在我国的能源开发中不断进行投资,参与到越来越多的石油勘探、采掘、运输和销售中,成为促进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阿石油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四 中阿贸易合作的特点、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中阿贸易合作的特点

经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1)中阿合作总体态势良好,贸易对象覆盖所有阿拉伯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交往越来越密切。

(2)中阿双方贸易的发展是国际格局发展的结果,也是双方各自国家战略的引导结果,未来仍将深受双方关系的影响。

(3)中阿贸易的互补性极强。对中国来说,中阿贸易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商品的出口和阿拉伯石油的进口。随着中国石油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等比例不断上升,显示出阿拉伯石油生产的稳定性与巨大潜力。非石油阿拉伯国家对华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料、矿石、纺织品等。而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的出口商品涉及各个行业。

(4)中阿贸易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石油换日用品特征外,中国与许多非石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表现为原材料换制成品。此外,还有军事贸易。

(5)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商品的种类丰富,阿拉伯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品种单一。

(6)中国与阿拉伯石油国家之间的贸易普遍是顺差,反映了近年来石油价格下滑造成石油贸易的价值下降。

(二)中阿贸易的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第一,双方贸易过于集中在石油领域,容易遭受国际油价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今后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与再生能源,中阿石油天然气的合作空间会受到挤压。

第二,中东地区是国际势力的博弈中心,而阿拉伯国家又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阿贸易容易受到国际与地区的形势影响,利比亚与也门撤侨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虽不大,但该地区政治动荡尚未平息,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尚未根除,小幅震荡的风险发生概率仍然很大。这不仅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而且要提前做出应急预案。

第三,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差异很大,甚至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上埃及和下埃及、突尼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很大,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不同,贸易内涵和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做出不同的贸易方案。

第四,我国与阿拉伯非石油国家商品的互补性不明显,贸易依存度较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外汇压力,制约着未来的合作空间。

第五,阿拉伯世界长期受西方影响,消费意识中的品质意识较高,但不少非石油国家的消费能力明显不足,这一矛盾可能使针对该地区的消费定位出现错误,一些中国商品可能因为定位过低而难以找到买主。同时,中阿贸易可能涉及第三方利益,这需要我们摸清市场结构与规则,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合作,实现共享共赢。

第六,中阿制度与文化的差异也是制约贸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涉及宗教的商品更需要谨慎考察,做好准备,避免摩擦。

五 结语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迈上了新台阶,石油换制成品贸易很快成为双方贸易的主要特征。“9·11”事件与2011年“阿拉伯之春”大大推动了阿拉伯人“向东看”的进程,美国对中国的遏制迫使我们推进向西“走出去”。中阿相向而行加快了双方的贸易步伐,使中阿贸易在深度和广度上加速拓展。阿拉伯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1+2+3”的中阿经济合作规划为双方制定了行动纲领,使中阿贸易合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有力。可以预见,中阿之间的能源共同体与消费品共同体愿景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Trade Analysis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

Dai Xiaoqi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the oil trade and non-oi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 have been greatly developed. With the efforts of both sides,China-Arab energy coope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icture of sino-arabian oil trade and non-petroleum trade from two perspectives:the whole Arab world and the trade of major count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o-arabian trade,analyzes the trade problems,and discusses the solution to trade problems.

Keywords: China;Arab;Trade Corporation;Oil


[1]本文为2017年教育部区域国别指向性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研究”阶段性成果,受到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资助。

[2]戴晓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教授,教育部区域国别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研究”项目负责人。

[3]2004年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转引自李明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宁夏大学,2014,第18页。2017年数据来自商务部西亚非洲司,http://xyf.mofcom.gov.cn/article/date/201803/20180302718137.shtml。

[4]《阿联酋与中国经贸合作情况》,商务历史网,http://history.mofcom.gov.cn/?bandr=alqyzgjmhzqk。

[5]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707&sj=2017。

[6]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中国与阿拉伯海湾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关系: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王蕊、孙俊萍编译,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网站,http://nx.arabsino.com/a/jingmaojiaoliu/3/5/20110803/341.html。

[7]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年国家海关数据。

[8]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年国家海关数据。

[9]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

[10]解亚娜:《卡塔尔寻求中国天然气领域投资合作》,《中国石油报》,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8/05/10/001689735.shtml。

[11]《2017年中国天然气产销量、进口量及进口均价走势分析》,智研网,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3/614928.html。

[12]http://www.alarab.qa/story/1147137/20

[13]吴思科:《当人类命运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这个区域正呼唤“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参考消息网,2018年7月4日,http://m.ckxx.net/pinglun/p/110474.html。

[14]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中国与阿拉伯海湾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关系: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王蕊、孙俊萍编译,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网站,http://nx.arabsino.com/a/jingmaojiaoliu/3/5/20110803/341.html。

[15]王波:《通讯:探访中沙经贸合作典范延布炼厂》,百家号新华网客户端,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5489497403503145&wfr=spider&for=pc。

[16]《振华石油与伊拉克石油部签署东巴格达油田南段开发合同》,中国对外承包商会网,http://www.chinca.org/CICA/info/18052509515111;张淼、程帅朋:《洲际油气、联合能源中标伊拉克油气田开发》,2018年4月26日,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4/27/c_112275285.htm。

[17]谭秀杰等:《“一带一路”中阿经贸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年第1期,第67~80页。

[18]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中国与阿拉伯海湾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关系: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王蕊、孙俊萍编译,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网站,http://nx.arabsino.com/a/jingmaojiaoliu/3/5/20110803/341.html。

[19]《云南石化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最新进展》,搜狐网,2017年11月,http//www.sohu.com/a/202229984_9996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