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章 墨守陈规
望着院外李通明快速远去的背影,墨守眼角抽动,不由甩袖冷哼:“臭小子!”
江烈不知发生何事,索性佯装没听见,屈指挠了挠鬓角,岔开话头:“说起来,地龙道最初还是由师弟提出。”
提及此事,墨守紧绷的眉峰微松,眸中闪过些许欣慰。
……
李通明跨出天工府门槛,忽又转身驻足,看向这个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一时心中生出些许惆怅。
在此打工多年,猛地离开,还略有不舍。
不过到诛邪台历练只是暂时的,若短期计划实行不顺,还得回来。
并且平日里若诛邪台那边无事,而天工府这边又太忙,他很可能还会被老头或者几位师兄紧急召回,上工。
墨家弟子本就不多,能独当一面的更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此外,李通明和他的四位师兄,都并非墨姓之人,属于外姓。
他师父老人家虽名墨守,但在收徒这方面,却从不墨守陈规。
百家修行,有部分传承,本不收外姓弟子。
纵使大晏开国皇帝以铁腕敕令,强行为大晏扭转这一情况,逼得百家派人入驻稷下学宫。
可修行法门在人家手里,人家言你天赋不行,你又有何法子。
最后无非还是借大晏国力,养自家之人。
这等情况至今未曾有所好转。
墨家便是其中之一。
墨家传承至今,包括墨守在内,仅剩四脉,都是显赫世家。
其中三脉,老祖乃墨家当世上贤,却并不收外姓子弟,族中女子更是只招上门赘婿。
唯墨守这脉,愿意为大晏培养贤才。
墨守认为正是墨家敝帚自珍,才致墨家至今未能再出一巨子。
为此,这位老人宁与其余三脉闹翻,也要坚持己见。
……
从天工府离开,李通明赶往诛邪台。
由于平日里都需场地修行、切磋,京城又三面紧挨着苍梧山。
故而诛邪台位置所在与灵田司、天工府相同,都设立在苍梧山脚下。
优点是空间大,缺点是距离城中太远,甚至到了偏僻的地步。
不过李通明可以御剑赶路,倒是能节省不少时间。
奈何京中虽不禁飞,但架不住此是卧虎藏龙之地,李通明御剑不久,便不时感觉有人在背后窥视他。
这异样感觉令人心底不适,他御剑一阵就又改回了徒步。
可惜城内骑马可以,乘玄龟行车却不行,会将道路压坏,体积也大。
过了许久,李通明抵达诛邪台。
在这他没办法刷脸了,只能让守卫通报。
“劳烦,将此信交于紫云真人。”李通明上前,将信递上。
守卫点点头,说了句“阁下稍等”便转身进到诛邪台。
不多时,守卫返回,侧身抬手:“大人,请!”
李通明随着守卫进入诛邪台,顺着台阶一路蜿蜒向上,眼前逐渐开阔。
不时有腰挂诛邪令的诛邪校尉从旁路过,打量向李通明。
“李大人?!”偶尔还有因白虹州之行,见过李通明的人在。
双方免不了停下,短暂的寒暄招呼。
一路抵达诛邪台深处,进入一处竹林。
将李通明带到此,守卫恭敬抱拳道:“大人,沿着竹径直走便可!”
“辛苦。”李通明点了点头,取出一两银子递给守卫。
守卫目露欣喜离去。
李通明一人走进竹林。
如谢观澜、紫云真人这般大能,喜欢住在竹林不是没有道理的。
竹林枝叶茂密,夏可遮阳避暑,冬能阻挡寒风。
清幽静谧,符合道家“返璞归真”,适宜清修。
同时竹子生长迅速、质地坚韧,可快速搭建房屋,如竹楼、篱笆。制作家具,如竹床、竹椅。
最重要的一点是,竹乃“四君子”之一,有高洁、谦虚之意。
有句话怎么说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竹径尽头豁然开朗,一方青石围砌的活水潭映入眼帘。
潭面浮着绿植,水珠在其上滚动,不时滴入水中。
水潭后,竹楼高三层,却无飞檐。
一楼廊下,白鹤单足而立,长颈绕后,金喙轻啄背部羽尖,梳理身上的羽毛。
听见动静,白鹤长颈转回,竟不惧人,歪头用琉璃似的眼珠打量向李通明。
一旁,身穿云纹宽松道袍,俯身照料药圃的身影,忽地直起腰身。
面容清瘦,眼眸幽深,木簪束发,蓄三缕长须,整个人看起来仙风道骨。
“弟子李通明,拜见紫云真人!”李通明站在潭前,躬身行礼。
紫云真人袖袍微扫,手中药锄化作青烟没入袖中,宁静嗓音随之响起:“既是墨守弟子,无需多礼。”
“来坐。”紫云真人走向不远处的石桌,桌上茶壶忽然飘起,朝茶杯斟上碧汤。
李通明走至石案前,再度行礼后,方才坐下。
紫云真人举起茶杯,在嘴边抿了一口,而后道:“说起来,你师父待你如何?”
“真人此话怎讲?”李通明目露疑惑,“师父待我向来视如己出!”
紫云真人不语,用手指叩了叩石桌上的举荐书。
李通明会意,拿起一看。
【紫云道兄如晤:
忆昔年你我二人,于东海观星夜,醉卧斩龙山,纵论机关易理、道法自然。
犹记当时,你先入五境,以竹叶代剑,破我机关弩阵,长笑“牛鼻子终胜木疙瘩”,倏忽已有百余载……】
开篇没什么问题,忆往昔峥嵘岁月。
不过师父他老人家竟输了……我早就说弩阵不如火炮好用!
李通明继续往下看。
【今修书一封,为劣徒通明请托入诛邪台。此子至纯至善,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善自嘲而不嘲人。根骨聪慧尤胜当年之我……】
老头很中肯,我就是这样的人……李通明心中对此表示认可。
【此番他到道兄手下历练,望道兄稍加照拂——自然,若遇苦力之事,可使之如牛马。
友,墨守书
甲戌年午月十四】
可使之如牛马……
李通明喉结滚动,扯着嘴角露出苦笑:“我师父他老人家,言谈行文向来……向来别有风致。”
“难为你了。”紫云真人想起老友的性子,也是不由地捋须长笑,“当年他还曾往我丹炉里偷放过火药。”
空气骤然凝固。一老一少,相视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