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入感业寺为尼

公元649年的春天,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体已经开始严重衰弱。他常常感到浑身无力,病痛缠身,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夜夜做恶梦。在一个不安的夜晚,他来到福绥宫,去见了武媚娘。

武媚娘一直侍寝在他床前,温柔地照顾他。太宗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武媚娘,不正是那些流言中所说的那个人吗?她,或许正是那个注定要改变历史的“女皇帝”。

心中的疑虑渐渐汇聚成一股冷意,他下定决心,要除掉武媚娘。但是当他看到她那双楚楚可怜的眼神,心中的冷意又被一丝复杂的情感替代。

她如此温顺、如此顺从,仿佛一只无辜的羔羊,怎么能忍心下手?太宗在心中挣扎了好久,最终叹了口气,对她轻轻开口:“难为你这几年侍奉朕,朕实在不忍心撇下你而去。朕死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他的语气中看似充满关怀,但武媚娘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那其中隐藏的杀机。她赶紧跪下,语气恳切:“这些年来,皇上恩宠有加,我理应死以报恩。可是皇上身体还很健壮,我怎敢就此寻死?我愿削发为尼,天天烧香拜佛,祝皇上长生不老,以此来报答恩德。”

武媚娘的回答似乎让太宗心头的一块石头暂时落下了。他沉默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削发为尼?”这几个字像是点燃了他内心的某种火花。他忽然觉得,这不正是一个绝妙的办法吗?如果他死后将后宫所有的嫔妃送进感业寺,让她们削发为尼,那些流言就再也无法成真,自己也能安享九泉之下。他暗自下定决心,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

转眼间,五月的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棂,照在床榻上,唐太宗的病情愈发严重,终于卧床不起。太子李治守在床前,日夜不离。太宗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无多,决定做最后的安排。一天,他叫来了宰相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神情郑重地交代他们:“无忌忠心耿耿,若不是他辅佐我,李唐哪能有今日的盛世?你们辅佐太子,国家大事不用担心。”他又特意对褚遂良说道:“无忌若有冤屈,你们可不要听信别人的谗言,若伤害了他,你们就不是我唐朝的大臣了。”

两位大臣听后纷纷跪下,表示牢记在心。太宗接着又回头看向李治:“有了无忌和遂良的辅佐,国家的未来就靠你了。”接着,他又将李治的妻子召来,对长孙无忌说:“我把佳儿佳妇托付给你,保护好他们。”

这些临终的叮嘱,使得太宗的死显得格外沉重。几天后,唐太宗李世民终于在含风殿去世,享年五十二岁。群臣议定,给予他谥号“文”,庙号“太宗”。这一天,贞观的盛世宣告结束,而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也随之到来。

六月,太子李治继位,年仅二十二岁。太宗的遗命中所列的一切安排,几乎都得到了执行。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宰相,兼任太尉和中书令,掌管尚书和门下事务;叠州都督李勤也按照太宗的遗命,迅速晋升为洛州史,几天后又被任命为宰相。这一切安排看似完美无缺,但背后的权力博弈却暗潮涌动,政权内部的矛盾也悄然埋下了伏笔。

除了朝堂之上的安排,后宫的变动同样引人注目。按照太宗的遗命,所有后宫嫔妃都被送进了感业寺,削发为尼。武媚娘,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才人,也被迫与其他妃子一同剃发,过上了尼姑的生活。她那年仅二十六岁,年轻美貌,却在这突如其来的命运转折中,深深陷入了孤独的深渊。

感业寺的斋房内,武媚娘日复一日地烧香拜佛,心中充满了不甘与痛苦。她常常以泪洗面,心如刀割,生不如死。曾几何时,她在宫中曾享尽荣华,可如今一切都已成空。她几次想要结束这痛苦的生命,但每次都被寺中的住持劝阻。住持温和的声音时常在耳边回响:“放下过去,烧香忏悔,只有如此,方能得以超脱。”她强忍着心中的怨恨,把那份屈辱埋藏在心底,强迫自己去接受这一切。

然她心中依然有一个希望,那就是与她曾经有过一段暖昧关系的太子李治能回头看一看她,能记起曾经的情谊,把她从这苦海中救出。她知道,这份希望可能渺茫,但她依然不愿放弃。在这漫长而又孤寂的岁月里,武媚娘的心情不断地在希望与幻灭之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