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大明皇帝宋青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7章 除夕前奏

从谢家工坊回山的几人,收获满满。

脸上均浮现出笑意。

尤其是宋青书,心中更是得意至极,对当初收买谢家的决定感到英明无比。

当然,他很清楚,谢玉堂之所以选择傍上他这条大腿。

并不仅仅是因为宋青书这个人;更多的还是看重他背后的资源。

有陆地唯一仙人和武当七侠背书,别说宋青书已名满天下。

就算是张无忌那个毛头小子,但凡换上掌门大弟子的身份。

只要无忌愿意举起反旗,大把的人会来投靠。

这就是太师父陆地神仙的底蕴。

可以说,武当派有张三丰坐镇,他宋青书就是天字号的贵胄之身。

回山的路上,宋青书一直在琢磨,要在这武当山下修建一座坚固的城池作为根据里。

到时拿下襄阳城互为呼应。

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可不是说说玩的。

这其中蕴含着元末乱世的生存哲学。

用宋青书内心的话来说,就是“稳住,别浪,猥琐发育。”

想在此处建城,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过的。

这处谷口之外,三面环山,东面就是江汉平原的富庶之地。

谷内的谢家庄,更是在此山之中发现了铁矿。

谢玉堂还说了,离此处西南面的一座山内,也被他发掘出了煤矿。

煤的质量不高,但已能满足高炉的使用。

有煤、有铁,仅凭这两点,宋青书就无法放弃这处战略资源。

况且此处有大量的良田,面积高达数十万顷,到时一并抢过来。

再设置一些隘口,进行预警和防御。

有粮、有军资,这就是宋青书的根据地。

在此处建起一座坚城,再拿下襄阳和峡州。

三城互相拱卫,这战略要地就成了他的后花园。

届时多屯粮食和招募兵马,就可以慢慢对整个江汉地区进行蚕食。

把控着峡州水路,西南可上益州天府、往东可朝发夕至到达汉阳三镇。

到时什么明玉珍、徐寿辉、陈友谅之流,能敌得过他悉心培养的精锐?

想到这里,宋青书不由脸上浮现得色。

半年之前派七叔莫声谷往闽南寻林家工坊传人。

可不仅仅只是抱着造一艘海船去寻访谢逊。

他最大的目的,是要将林家工坊那群人挖过来。

林家的舰船,配上霹雳堂的火器,再搭载三床重弩、神臂弓弩。

用这样的配置,配备一支长江舰队。

这几千里长江水道都得姓宋。

把握了这条大江,整个江汉平原和江南都将划入宋青书的势力范围。

想象着坚船利炮横行长江,踏遍整个长江流域,宋青书内心有些火热。

他没有飘飘然,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这饭要一口一口吃,势力要一步一步发展。

当务之急,是将城池建立起来。

再同步去收编霹雳堂和造船世家林家。

至于民夫和学徒以及士兵,那不用过多考虑。

在这民不聊生、汉人不如狗的混乱之世,人命不如狗。

只要给上一口吃食,就能招募大把的人。

这个打算他并未给任何人说,无论如何急切,也得等除夕过完,方能实施。

况且其中还有一些小细节,他要和未婚妻商议一番。

要将此事事无巨细的落到实处,宋青书认为,杨牧清比他更适合去做相关的统。

翌日一早,正是除夕。

武当山上展旗峰,处处张灯结彩。

红色的灯笼挂在屋檐之上,一片喜气洋洋。

杨牧清第一次在武当山过除夕,她想让这里变得热闹一些。

早几日,她就安排了春兰等人去襄阳采购了丰盛的年货。

这一日,她早早地就起了床。

身为武当副掌门、掌门未婚妻,连张真人都极力认可她。

整个武当山上的弟子,没人不敢不给杨牧清面子。

一百多号人,在刺骨的寒风之中就被她支使起来。

在四大婢女的指挥下,青松、明月、纪晓宸、谢秋白这些身份显赫的弟子,都成了苦力。

太阳刚刚出来,这些弟子,就开始张罗起灯笼和贴春联。

张三丰恬淡冲虚,几个二代弟子有样学样。

这些年来,武当山上还从未如此热闹过。

这一幕落到几个二代弟子眼中,都不免莞尔一笑。

当然除了宋远桥,不知为何,他越来越不喜这个强势活泼的未来儿媳妇。

出于对身份的自矜,他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换上一身崭新的道袍,准备接下来去给师尊请安。

宋远桥身边的亲传弟子周芷若看见这热闹的一幕,眼中充满了向往。

她出身贫苦之家,自幼在江上长大。

在周芷若的印象中,‘家’就是船。

十二年来,她的除夕都在寒冷的江边度过,春联和灯笼,对她何其遥远。

从小乖巧懂事会察言观色的周芷若,见师父不开口,哪怕心中憧憬,也不敢开口。

她一步三回头地跟着宋远桥,就要走向藏书阁,去学习武艺。

这一幕恰好落到了居中调度的杨牧清眼中。

杨牧清朝着周芷若招了招手:“芷若,过来一起贴春联。一会咱们再一起包汤圆,做年夜饭。我还买了烟花,吃完年夜饭一起放。”

周芷若怯懦地看了看师父宋远桥,眼神中充满了向往和期盼。

宋远桥还未开口,杨牧清已走了过来,伸手拉起了周芷若的手。

“世伯,大过年的。就给芷若放一天假,练功之事,欲速则不达嘛。”

“去吧。”宋远桥只是迂腐了一些,加之对杨牧清看不对眼,他心地其实颇为善良。

这几日来,他对这个可怜乖巧的孤女身世了解之后,已把这个可怜的丫头当成了亲生女儿。

恨不得将此生所学全部教给周芷若,所以对她就如严父一般。

或许,这是将对宋青书的爱转换到了周芷若身上。

跟着杨牧清跑前跑后,看着一只只灯笼挂起来。

武当山上的年轻弟子,何时接触过如此多的妙龄女子。

听着古墓众丫鬟莺莺燕燕的笑声,脸皮薄的脸都羞红了。

年轻人活跃的气息,加上新春的喜悦,让周芷若感动莫名。

这一刻,这个可怜的渔家孤女,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

她笑了,欠缺营养蜡黄的稚嫩的脸,笑颜如花。

眼泪同时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