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章 村里的大锅饭
“小祖奶,我是宝丫,三婶婶被叫去帮忙炒菜了,让我把绿豆汤给您送过来。。”
“宝丫,你是谁家的?!”张六花好奇的问道。
“回小祖奶的话,我是二全家的,三全是我叔叔。,”这下我白了。这是三全哥哥的家的姑娘。
二全,三全,那老大肯定叫大全了,我在心里默默的想。
反正这个时候也没上菜,她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跟宝丫聊天。
“你叫宝丫呀,名字真好听。”听到我夸她,小姑娘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看她不好意思了,只能转移话题说别的。
“谁叫三全家的去做菜了。”
“是族长家的,叫三婶婶去的,村里人都知道婶婶做饭比较好吃,村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会让三婶婶去掌勺的。。”
“不是说饭都做好了吗?怎么这个点儿又叫她去做饭了?”我问道。
“主要的大菜都做好了,就是去让婶婶炒几个菜,你们没回来之前把菜炒好了就不好吃了。?”宝丫回答道。
张六花点了点头,原来是这啊。
然后她就抬眼看向做饭的地方,好家伙,打谷场的边源处摆了好几十口大锅呀,看上去就感觉这工程量挺浩大的,也是,毕竟村里两三千口人吃饭呢。
锅少了根本做不过来,不过这着架式也挺渗人的,密密麻麻的一溜做饭的锅,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肯定头皮发麻。
每个锅旁边都有几个妇人在照看着,有人烧火,有人在搅动锅里的食物,有人还往里面放配菜,大家都忙忙碌碌的,但那场面又意外的和谐。
锅里冒着热气,也看不清到底做的啥东西,但是那香气顺着热味儿就是香飘十里了,
离得老远都能闻到食物的味道。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欢喜笑容,看这架势不愧是大锅饭呀。
宝丫看到张六花看像做饭的地方就跟我解释道
:“小祖奶,咱们今天吃大锅饭,这锅呀都是从村里的人家灶台上掀过来的,在这边用完后拿回家再用泥糊上就行。。”
“这样非常方便,咱们村每年祭完祖或过年的时候都要吃一次大锅饭。”
“今天的大锅饭可丰盛了,有咱们今年村新收的麦子做成的馍馍,还有族长前几天组织村里的壮劳力去山上逮的野物,也有村里人捞的鱼和虾,自从山匪来村里锅害后,我们好久没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了,今天终于可以解解馋了。。”小姑娘那张枯瘦的脸上笑眯眯的。
慢慢的喝着绿豆汤,听着小姑娘给她的介绍。
也听着旁边人的拉呱声,大家你她一句我一句吵吵嚷嚷的。但是从大家的话语中都能听出来那种兴奋和开心,村民们各司其职,男的劈柴挑水,女的蒸馍馍烧火,老人孩子在一边帮忙,好一幅人间烟火图。
没一会儿就听到族长的喊话声,
“开席啦。,。”随着所长的喊话声,我就看到村里几个年纪大的人慢吞吞,颤颤巍巍的走到我桌子的旁边坐下了。
村里的年轻人抬着竹筐里的碗盘走到了大锅旁边等着分饭,这些碗盘都是每家每户给凑的,一个家庭可没有这么多的盘碗。
张六她旁边坐的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坐好后先是给我问好,我也礼貌的头示意了,场面一片和谐。
这时族长媳妇端着一个大盆放到了我们桌子上:“小祖奶,这是蘑菇炖鸡,里面还放了些豆腐和粉条呢。,您尝尝看,喜欢不?。”
这时她拿起旁边的一个空碗就帮我勺了一碗,放在了我的面前,在上面放了一双新做的竹子筷子。
因为她是村里辈分最大的,所以第一碗要让我先吃。
张六花看着大家的目光都看向她。,她有点不太好意思的,但是也没办法,慢慢适应就好了。
然后张六花就拿起筷子挑了一块豆腐放进了嘴里。有人也许会问我为什么挑豆腐不挑鸡肉啊?她只能说人小手小豆腐比较好挑。
“挺香的,你们快一起吃。”
张六花把豆腐咽下去以后招呼众人,到我吃了之后,他们才拿起勺子往自个碗里勺饭菜。
这盆鸡肉上过之后,又有几个村里的妇人陆续上了一盆鱼汤,有一盆是地蛋炖兔子肉,还有一盆豆角子炖猪肉,还有就是盘子里的炒青菜。
看上去是非常丰盛的,不说别的,光看大盒盛菜的这个量就非常可人了,村里的人真实在呀。
所有菜上齐之后又上了一大簸箩的白面棒子面二合面的馍馍。
张六花慢慢吃这菜,旁边还有一个村里的妇人在照顾我,我让她先去吃,可她不肯,她说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好她,让她吃好喝好。
村里人会给她留饭的,毕竟在他们眼里,她这个三岁的小身体,年纪还太小,还需要人照顾。
这个妇人照顾我非常仔细,把鱼里的刺都给她剔出来了。再慢慢的一点一点放近碗里让我吃。,就怕她不会吐鱼刺,不小心再卡到了。
那几个年龄大族人也非常照顾她,如果他们碗里捞到了好肉,就会夹到她的碗里让她吃。
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之下,张六花这个小肚子一会儿就吃饱了,她吃饱以后都让照顾她的那个妇人先去吃饭,张六花则抬起头看向大家伙吃。
毕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十分的好奇。
这时才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桌子上的菜都和我们这桌这么的丰盛。
那么丰盛的只有她这桌和旁边的这三桌,这桌上坐的都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了,差不多都得六十往上了,在古代活到六十岁可真不容易。
必竟古代生活条件比较差,吃的没那么好,医疗条件也达不到。
可看村里这六十岁以上的还挺多的,这应该是村里风水好,环境好的缘故吧,张六花在心里想道。
旁边村民的桌子上只有一盆土豆炖猪肉,一盆鱼汤,兔子和鸡这些东西他们桌子上是没有。再有就是炒青菜了,青菜是村里人自个儿种的,不用花什么钱。
他们吃的馒头也不是什么二盒面的,而是里面加了青菜和野菜的,看上去绿油油的,我好奇问了我旁边坐着的一个族公。
就知道了他们吃的馍馍里只加了一点点自面,更多的是棒子面加菜,里面加的菜花样还挺多样的。有加豆角的,有加榆钱的,也有加山上的各种野菜的。
明明是刚刚夏收,收收了不少麦子,可真正种麦子的人,却不舍得吃。
因为这些麦子是用来交付税的,剩下的粗粮才是他们真正的口粮。这就是眼下所有农人但生活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