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年连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长江从此“上”海

长江从此“上”海。听起来就感觉很有底蕴。

上海,我们后来又叫她“香海”。

2008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去上海。

刚来上海的时候,我拎不清哪里是东,哪里是西。这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魔幻一般的庞大。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导航,我买了一张巨大的纸质地图,蓝色的,要去哪里,按图索骥即可。我的聪明劲在这时候很让我感觉桀骜,不用别人教就知道怎么样根据经纬线以最快速度在地图上准确地找到某一条街道。记忆轮廓里,上海的街道就是比潮汕地区的街道整洁,柏油路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法国梧桐的婆娑。路口总是有警卫亭,我不用担心被强盗抢劫。一种心偏安于此一隅的归属感慢慢地丰满起来。

我住在宝山顾村,在农家院子里,租了一间盖瓦的偏房,院子后面是一片树林。房东家四口人,上面一个阿婆(房东的娘),她的独生子,房东两口子。房东一家在上海宝山钢铁上班,国企的工人。儿子已经订婚,未婚妻也在上海宝钢,未婚妻是独生女。这一家子的生活闲适,让人羡慕。

阿婆告诉我要看长江的入海口,就到沪松码头。宝山区的沪松码头,大概可以看见滚滚长江水倾泻到浩渺的海里。我夜里幻想那里,幻想那里的孤帆远影,碧空天际。长江从此上海,在哪里“上”海,就是这里。赶紧去看看。

某个周末的早上,我骑着自行车,从宝山顾村出发,约摸十公里的路程,一路兴奋,不觉得累,像打了兴奋剂,一个时辰不足就到了长江边。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长江,第一次看见长江入海。哦,原来长江就是这样,真壮阔,浩渺无垠,水涛拍岸。很奇怪,怎么没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只见这里的浪涛徐徐而来,不会汹涌,很惬意地拍拍护堤的乱石,像江南女子纤细的手拍着她的囡囡。

有运砂的驳船在江里穿行,船舷贴着水面,吃水很深,只露出那点儿铁皮搭的生锈的棚子,看的人有点担心它会被浪打翻,一下子就沉没了。但看它在江水里劈开水浪,平稳前行,你就知道担心是多余的,微波细浪,只是轻轻地从它的船舷外趟过,留下一点点旋涡。船与浪很融洽。李白的诗从巴山巫峡顺流而下,与这驳船擦肩而过,因为浸润了诗意,所以浪也温和。

驳船像穿行在水里的浪里白条,矫健灵活。上上下下有很多这样的驳船在江面穿梭,也有中等大小的货轮,没有看见渔船。水是泥黄色,不是很清澈,但没有漂浮污秽,水面干净。沿着岸边有穿着橙色荧光服的人在用抄网打捞东西,我以为是渔船在捞鱼,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打捞水面上的矿泉水空瓶、白色泡沫、杂草、浮藻等。哦,无怪乎水面如此干净。哦,大上海就是大上海,不一般的格局。汕头比不上。

我踮脚想踩到江水拍岸的地方,刚立在泥滩边的一块麻石上。江上的清洁工阿姨就用吴侬软语提醒我,“侬当心,毋要花(滑)倒了。”都说上海人精明、刻薄,我看也未必,说心胸广阔的北方人也未必没有不精明刻薄的。这清洁阿姨跟我租房的那个房东一样温和。江南细雨养育了上海人的温和。

千年的长江风撩过了我的短发,一种苍茫感袭上心头,如果在这街头有的偏安之处,人生往后都足以。江水茫茫,路也茫茫。二零零八年的宝山没有现在的发达,江堤还是老旧的水泥砌石头,街道并不繁华,低层的弄堂小房子,黛瓦白墙,房地产的风刚刚吹到这里,房价肆千出头。如果手头宽裕,此时在这里买一套房,日后就可以应验我的这句谶语:坐地日行八万里,坐拥房产撑死你。那时的我,刚入社会,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哪有这些资本?

一个从千里之外来上海闯荡的人,不会具有洞察时代发展的眼力,即便有点眼力,能看见未来上海房价大涨的,也未必有这样的魄力。既有眼力,又有魄力的人很少,但住我隔壁的一个老哥就是其中一个。他是盐城人,在厂里上班,就在顾村的镇上买了一套房,钱是向亲戚们凑来的。我们做邻居的时间才一个多月时间,后来他的房子简单装修好了,就搬去新房子了。我也梦想着在这温和的地方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个梦想根植到了我心里。五年后,这里的房价涨到四万多一平,这个美梦就永远也定格为了‘美梦’。现在住所后面的那片树林,变成了“顾村公园”,每年在这里举办SH市最盛大的樱花节。

我没有领略过整个长江的波澜壮阔,但长江的壮阔,在这里可见一斑,唯一欠缺些许意境的就是没有海的味道,没有碧海蓝天,没有白色巨轮轰鸣,没有海风的沙腥味,心里悻悻然的可能还是没有海滩,金黄色洁净的沙滩。钓鱼的牙叔指路,有海滩的地方要到长兴岛,或者崇明岛。

后来我真去过长兴岛,也去过崇明岛,去长兴岛是想看海,去崇明岛是想看房子。五年之后上海本土的房子已经买不起,听别人介绍,地处崇明岛的房价才一万出头,但是行政区域属于NT市的海门市,不是上海的崇明县,虽然都在崇明岛上。此前我们都以为崇明岛是上海的,但实际上崇明岛三分之二是上海的,另外的三分之一是海门市的。长兴岛上一片农家风,地里长满了玉米、芦穄,没有看见海,看海要趟过一篇沼泽地,沼泽地长满黑森森的芦苇,害怕芦苇荡里蹿出什么恶兽,有点心悸,害怕前程未仆,所以没去,也不敢去。

长兴岛和崇明岛的海没什么好看,或许是因为我没有到达好看的地方。听说FX区有“碧海金沙”,去看过,说那是“碧海”,其实都是黄泥水;说那是“金沙”,其实都是黄泥沙。金山的那个小海湾,也就像个小水塘。

在上海没有见过像样的海,我脑子里定义的海,那些海景,都比不上黄浦江两岸的古旧气息,和黄浦江上的游轮,及夜晚里漫天闪烁的霓虹灯江景。相比于那些荒芜和泥滩,我更喜欢繁华。上海无‘海’。相比海,繁华更配得上上海的皇冠。虽然我算不上这繁华里的一根葱,但也算是在繁华里飘过的风。

在上海,我没有遇见过比珠海的海更漂亮的海,但是我站在上海的土地上,看到了更远的、更深蓝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