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异界成为家族子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此次县试,风头最劲的非他莫属。年仅十三岁,便投身县试。以他的才学,加之家族背景,通过县试犹如探囊取物。

渤海太守与他家有生意上的往来,刺史也曾受他家的照拂。虽说刺史位高权重,不会为了孙家就徇私舞弊,但凭孙凌尘自身的学识,应对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想来也不在话下。只是家族里的那些兄弟,能通过考试的,不知能有几人。

在家族中,与他关系亲密的,当属大哥和二哥。大哥孙凌志是三叔孙士辉的长子,二哥孙凌峰是四叔孙士强的长子,他们与孙凌尘同属二爷爷那一房,是堂兄弟关系,都比他年长几岁。

孙凌尘的父亲身为嫡长子,此前所生的几个孩子皆是女儿,直到孙凌尘出生,才盼来个男孩。孙家长房里,也就兄弟两人,六叔孙士杰与孙凌尘父亲是亲兄弟,六叔家孩子最大的才十岁。如此一来,孙凌尘便是长房实打实的嫡长孙,在同辈中身份最为尊崇。

话虽如此,在家族中,最终还是要看个人表现。否则,其他两房也不会坐视不管。

孙凌尘的父亲有着举人的功名,待其祖父退位后,便会升任郡府佐官,成为下一任孙家族长。而且,他父亲在族中颇孚众望,威望极高。倘若有人不务正业,不为家族考虑,即便身为嫡长子,也难免遭到众人反对。

次日清晨,彰武县城热闹非凡,来自村镇的读书人纷纷汇聚在县学门口,准备参加县试。当下朝廷虽已腐败,但太祖皇帝开国之初,为打压世家,推行科举制度,意在选拔平民入朝为官,以制衡满朝世家子弟。然而,起初效果不佳,各地科举选拔上来的,大多仍是世家子弟。毕竟,多数平民目不识丁,根本无从应考。

为改善这一状况,太祖皇帝在各地设立县学,安排正八品的教谕负责教学。县学专门招收寒门子弟与聪慧的农家子弟,一视同仁,学费也不高。不过,想入学得参加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

起初,推行过程并不顺利,但太祖皇帝威望极高,一些抵制科举的世家,严重的甚至被抄家灭族。历经几代皇帝,科举制度在文宗皇帝时发扬光大。文宗皇帝还给予各大世家举孝廉的名额,保障了世家的利益。

最终,科举制度在文宗皇帝手中大放光彩,后来更是规定,非进士出身不得担任地方主官和六部主官。这一规定吸引了大量世家子弟投身科举,参考人数逐年递增。

到了如今的天启皇帝时期,科举已然成为众多学子的晋升之路,无论是世家子弟、寒门子弟,还是平民子弟,皆可参加。各地负责科举的提学官和教谕,大多出身平民,朝堂上也有不少平民高官。比如山东学子韩子禹,出身农家,在县学考试中脱颖而出,经过三年学习,乡试一举夺魁,被点为解元。此后更是平步青云,在会试和殿试中接连高中会元与状元。年仅十九岁就连中三元,成为最年轻的状元,深受皇帝赏识,被任命为秘书省秘书郎,成为皇帝的心腹。之后又不断得到提拔,最终官至当朝门下省左侍郎。因门下侍中空缺,他便成了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人称左相。

他的成功,吸引了大批平民子弟参加科举,所以最近几届的考生人数越来越多。

此次童生试,彰武县参考人数多达三百余人。除去孙家和一些富家、官吏子弟,平民子弟就有两百多人。其中,只有少数是刚从县学毕业的,多数人都已考过一两次。虽说只是童生试,却并非轻易能通过。三年一次的考试,彰武县每次仅录取五十人。有些人考了几年,若连童生都未通过,便基本放弃,回去安心种地了。

能进入县学,就已比常人厉害。毕竟,多数平民子弟连县学的入学考试都无法通过。与家族子弟相比,县学的学子所学知识局限于县学之内,且书籍不能带出,纸张昂贵,难以抄录,大多还在使用竹简。

县试共有三场。孙凌尘带着一众家族子弟来到县学门口,准备验明身份参加考试。负责县试的,除了县令,还有州府派来监督考试的提学官。

孙家子弟因有家族担保,很快便陆续进入考场。孙凌尘被分配到一个小隔间,里面仅有一支笔和一张劣质纸张。提学官宣布考题后,限时一个时辰作答。众多学子随即开始答题,孙凌尘也不例外。半个时辰后,便有人陆续交卷。孙凌尘看了看自己的答卷,略感满意,检查一遍后,也起身交卷。

这只是第一场,后面还有两场。题目由提学官出题,因此不用担心作弊,毕竟事先无人知晓题目,想作弊也无计可施。

接连完成两场考试后,孙凌尘走出考场。外面好几个家族子弟正吹嘘自己的文章写得如何出色。不过,当天考完不会出结果,要三天后才会放榜。

孙凌尘与家族中的几位哥哥道别后,回到家中。李氏带着两位弟弟已在客厅等候。县试对孙凌尘来说毫无难度,李氏自然不担心,一早便准备了美食,就等大儿子回来。

饱餐一顿后,这几天孙凌尘便去巡视产业、核查账目,还让族内武师训练自己的侍卫。这十二位侍卫颇具天赋,学得有模有样。只是年纪尚小,战斗力还不显著。

三天后,县学门口开始放榜,学子们纷纷围拢过去。孙凌尘也带着家族子弟前往,旁人见了,都主动让路,不敢得罪孙家。

来到榜单下方,堂哥孙凌志立刻拍了拍孙凌尘的肩膀,说道:“你上榜了,第三名呢,快看看。”

听到堂兄的话,孙凌尘抬头望去,自己果然位列第三。前两名同样是家族子弟,不过家族中也有不少人落榜,堂兄孙凌峰就没考上,而孙凌志也仅在榜尾。

不过,上了榜就有资格去郡府参加考试。此次五十个名额中,孙家子弟只占了一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