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搞工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西山耸立起高炉

日头刚爬过西山顶,村口几个光腚娃子正推着独轮车运沙土。车轱辘叫碎石子硌得嘎吱响,领头的大娃忽然把车辕一撂:“林大哥回来咧!“鼻涕糊在嘴角也顾不上擦,撒丫子往土路上奔。

“徐大哥也回来咧!“二丫的红头绳在风里飘成个蝴蝶结,“林大哥胳肢窝还夹个俏姐姐!“这话引得土墙后探出七八个脑袋,烟囱冒的炊烟都跟着歪了三分。

陆九攥着账本从祠堂小跑过来,旧棉袍下摆沾满炭灰:“林大哥您可算回来了!“他抹了把汗,手指头在账簿上点点戳戳,“咱按您留的方子,起好两座化铁炉,每日能化三百斤铁砂子。“说着掏出个铁疙瘩,“您瞅这铁锭成色...“

韩月娥突然插话:“炭末子掺多了吧?铁星发乌呢。“她指尖在铁锭上刮出道银痕,“得筛细些,最好混点石灰。“

陆九瞪圆了眼:“这位姑娘是行家啊!“忙把账簿翻到末页,“正是呢!这两日废了三锅铁水,都是气泡闹的...“

“可是缺脱骨的粉?“韩月娥从包袱摸出个皮口袋,抖落出白乎乎的骨粉,“用这个撒进铁水,保准清亮。“

徐大凑过来闻了闻:“这不就是骨灰嘛!“

“是鹿角霜。“陆九蘸了点放舌尖,“乖乖!上等货!打哪弄的?“

韩月娥垂了眼:“拿俺娘的银镯子换的。“腕子上那道白印子晃得人眼疼。

林远拍拍陆九肩膀:“带我去化铁炉瞅瞅。“路上陆九掰着手指头报数:“现存磁石矿一千四百斤,焦炭六百斤,就是鼓风的皮橐漏气...“突然哎哟一声,原是踩着了碎铁渣。

化铁坊里热气扑面,六个赤膊汉子正舀铁水浇模。韩月娥抄起火钳拦住个后生:“铁水要这么搅...“她手腕一抖,铁水旋出个涡,“气泡就浮上来了。“

陆九捧着新浇的铁锭进来,泛着青灰光泽:“您瞧!比官坊的还细发!“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昨儿个试造了三把镰刀,王老汉说比原来赵家铺子的快...“

外头忽然炸开徐大的粗嗓门:“都搭把手!把这二十副破甲抬库房去!“马蹄声里,庞把总差人送的旧甲到了。

韩月娥摸着甲片:“这锁子甲回回火,能改成镶铁棉甲...“她指尖在箭孔上比划,“往这儿铆块熟铁片...“

韩月娥话音未落,刘大锤拎着铁砧挤进人堆:“让让!让让!俺给火炉搭把手!“这铁匠浑身腱子肉乱颤,肩头还扛着半扇磨盘当砧台。

林远抓把草灰撒在地上画圈:“老刘,把这磨盘架炉子东头三丈处。“刘大锤铜铃眼一瞪:“要作甚?“

“借你的铁砧做引风槽!“林远火钳敲得磨盘叮当响,“铁器聚气,能把东南风引着往炉眼里钻。“

刘大锤蒲扇大手拍得胸脯砰砰响:“中!俺再扛两扇门板来!“说话间已把三百斤的磨盘墩得稳当,裤腰带上别着的铁匠锤晃得人眼花。

陆九蹲在炉渣堆里翻出几块青砖:“林大哥要找的耐火料,可是前年发大水冲出来的窑砖?“他指着砖面模糊的“嘉靖“字样,“这砖烧了六昼夜,最耐烧!“

韩月娥解下腰间荷包倒铁砂:“林大哥说的分层装料...“话到半截,徐大突然插话:“你小子咋懂这些炼金术?莫不是偷看过龙虎山道爷的秘籍?“

林远把铁砂往炉膛里扬:“早年间在口外贩马,见蒙古鞑子这般炼铁。“他信口胡诌着,眼角瞥见刘大锤正竖着耳朵听,“老刘,铁砂要筛得雀舌大,这活你熟!“

“瞧好吧!“刘大锤拎起铁筛子哗啦作响,“咱这手艺是祖传的!“可手上筛铁砂的力道角度,分明按着林远比划的样式来。

待炉火腾起丈高,刘大锤突然抄起长柄铁勺:“让让!铁水要溅!“他胳膊上筋肉虬结,舀出的铁水却稳稳当当浇进模子。韩月娥眼尖:“刘叔这浇铸手法...“

“俺爷伺候过戚家军的铁匠营!“刘大锤嘴上吹嘘,眼睛却瞟着林远的手势调力度。

陆九捧着新浇的铳管直哆嗦:“这铁星子蓝中带青,比官坊的还好!“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林大哥,您说的那个...那个分层装料的门道...“

林远抓把稻草编成模型:“你们看,焦炭在下头烧透了,铁砂在中层化得透,石灰石在上头吸了硫...“他说着掰开草模,露出夹层的碎瓷片,“这些官窑瓷片含碱,专克铁里的杂气。“

刘大锤突然把铁锤往地上一杵:“早年间俺爷说过,戚爷爷的鸟铳管就是这么炼的!“他铜铃眼瞪得滚圆,“敢情林兄弟是得了戚家军的真传?“

韩月娥抿嘴笑:“怕是不止呢!“她指尖在铳管上弹出声脆响,“这脱硫的路数,我在遵化铁厂都没见过。“

炉膛里跃动的火光映照着林远脸上的炭灰,他设计的冶铁契合了后世才被总结出的冶金规律。

精准调配的炭火比例让铁水含碳恰到好处,通过控制碳含量、降低硫磷杂质、优化熔炼氛围,将生铁质量提升到接近19世纪欧洲坩埚钢的水平。

这般精铁锻造成的刀剑,刃口能削断三层熟铁甲而不卷,铳管可连发二十响而不裂。

正说着高炉风眼要阔几指,赵黑塔的刀鞘哐当戳进门框:“林大哥恁回来也不扯个响鞭!“这莽汉满头热汗直冒,雁翎刀鞘上还粘着草屑,“快随俺去校场瞅瞅新练的儿郎!“

众人跟到晒谷场,三十八个后生齐刷刷跺脚:“给林教头请安!“褐色短袄襟口都绣着红布条,腰间褡裢鼓鼓囊囊别着短匕。。

赵黑塔刀鞘往石磨上一磕:“列阵!“后生们倏地分作四队,前三排平端红缨枪,后两排便抽出腰刀。“这是按戚爷爷的鸳鸯阵改的!“他铜铃眼瞪得滚圆,“练了这些日子,个个都能使刀枪棍棒,还学会了攀墙翻院的本事。“

陆九扯着算盘珠子道:“赵爷这是把漕工练成天兵了?“林远把刀往磨盘上一拍:“该立章程了!按咱新定的规矩,分作战、后勤、通讯三部。“他蘸着茶水在石板上画圈,“作战部练刀枪,后勤部管补给,通讯部要习得旗语暗号。饷银从铁坊公账出,半月一发精米二斗,月钱三百文...“

“俺不要钱!“使红缨枪的后生突然吼出声,“能护着咱庄子就中!“三十八个嗓子炸雷似的跟着喊,惊得老槐树上的乌鸦扑棱棱乱飞

....

日头刚偏西,二虎踩着烂草鞋奔进铁匠坊:“哥!韩姑娘的妆奁叫人抬进东厢房了!“这莽汉急得直抹汗,“王婶子她们往门框上贴红绸子呢!“

林远手里铁钳当啷落地:“胡闹!“他抬脚要往院里去,叫王寡妇堵在月洞门。这妇人鬓角插着绒花,手里绞着红丝绦:“远哥儿往哪躲?“她拍着门框笑,“人家韩姑娘的绣鞋都摆你炕头了!“

东厢房外三五个婆子正踩着条凳往门楣上贴双喜字。窗棂上悬着鸳鸯帐,门帘换成红绫子,还有个婆子往铜盆里撒桂圆红枣。

“使不得!“林远脸红到耳根,“韩姑娘清清白白个人...“话没说完叫婆子们推进屋。炕上铺着百子千孙被,韩月娥的妆奁匣子明晃晃摆在案头。

王寡妇拧他胳膊:“榆木脑袋!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韩姑娘跟了你这些天...“她突然掏出个荷包,“合欢香囊都缝好了,今夜就给你们拴床脚!“

“都住手!“林远扯下门帘上的红绸,“三书六礼没走,聘雁都没射...“他忽然瞥见韩月娥腕子上的守宫砂,嗓子眼像塞了棉花,“我...我去睡西厢房!“

王寡妇叉腰啐道:“读迂了!“她忽然亮出个瓷娃娃,“送子观音都请来了!“瓷像肚皮上还描着金漆的胖娃娃。

韩月娥耳垂红得滴血,手里却稳稳端着妆奁,眼风扫过看热闹的汉子们,“眼下...眼下先把高炉风眼改了吧!“

婆子们还要起哄,忽听刘大锤在院外喊:“炉子要爆膛!“众人顿时作鸟兽散。林远逃也似的往铁匠坊跑,背后飘来王寡妇的嗤笑:“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老娘早晚把合卺酒灌进你肚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