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7章 人皇庙中,一线生机
当太白金星得知真相后,惊讶得张大嘴说道:“还能这样?”
昊天很满意太白金星的反应,同时心里也酸溜溜地说道:“是啊,命真好。”
朝歌王宫内,杨婵泪眼朦胧地看着气若游丝、几近身死的殷墟躺于榻上,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不断落下。
杨婵来到朝歌之后,就直接前往王宫,遇见了箕子。
箕子从比干口中知晓有这么一位女子,疑似大王的红颜知己,便热情地将杨婵安顿在王宫之中。
自知修为低下的杨婵,很懂事地没有前往孟津给殷墟添乱,而是安静地待在殷墟寝宫,等待着殷墟归来。
如今殷墟确实归来了,可归来的殷墟却已奄奄一息。
微子、箕子向云霄询问交战经过后,也很无奈,他们根本不懂屠巫剑意味着什么。
墨纹看着近乎身死的殷墟,担忧地看向云霄说道:“姑奶奶,小老爷还有救吗?”
云霄眼眶微红:“我也不知道。”
孟津城内的殷商将士,只剩下三千龙魂军活着抵达朝歌,五千龙魂军在一次次断后中全部身死,那万余骁勇悍卒更是无一幸免,尽数战死。
如今敖丙所化之龙旗就插在城内摘星楼之上,国师申公豹此时带着不确定的语气说道:“要不将大王带到人皇殿,请诸位人皇看看?”
束手无策的众人听闻,都表示同意。
当众人带着殷墟出了王宫之后,只见路上行人匆匆。不论是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对王家都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之心,像逃避灾难般匆忙离去。
西岐大军攻破孟津的消息传入朝歌城后,全城人心惶惶,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如今殷商就如同那即将落山的夕阳,气数将尽,往昔的昌盛繁华,不过是镜花水月,再难延续。
箕子望着城中乱象,只觉怒从心头起。那些世受殷商恩泽的王公贵族,平日里享受着荣华富贵,受着百姓敬仰,如今局势稍有动荡,竟纷纷脚底抹油、叛逃而去。
“社稷危难之际,不思报效国恩,全是忘恩负义之徒!”箕子忍不住仰天怒吼,声音里满是悲愤与不甘,可回应他的,只有呼啸的风声,以及那被阴霾笼罩,渐渐陷入死寂的朝歌城。
微子拦住了箕子,对于目前的情况,在征粮失败后,微子就早有预料。
因为殷墟陷入昏迷之中,临时主持大局的微子,甚至命令城卫军,不要阻拦任何出朝歌之人,朝歌城如今许出不许进。
在一片混乱中,王驾终于抵达三皇五帝庙宇。
微子屏退侍卫后,云霄等人将殷墟带入了三皇庙。
在云霄带殷墟回到朝歌后,屠巫剑已经融入殷墟体内,准提圣人本体精气所化的庚金之剑,已被取出。
天皇伏羲的真灵显现,看着垂死的殷墟叹了一口气。
三皇五帝等历代人皇的真灵随着人皇气运断绝,消散已是必然之事。殷墟自屠巫剑入体之后,神魂便遭受亿万上古人族怨灵啃咬蚕食,苦苦坚持至今,神魂已然衰弱至极。
每一个上古人族怨灵撕咬殷墟神魂之时,殷墟都会感同身受,经历一番这位人族老祖遭受的折磨。到如今,殷墟的真灵还未曾崩溃,已经十分了不起了。盘古血脉之力根本无用,无法阻挡诅咒之力的侵蚀。
在三皇庙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
伏羲的眸光深邃而悠远,他微微转头,看向身旁的轩辕黄帝,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轩辕黄帝便心领神会。
刹那间,他神念微动,一股无形的力量自他指尖蔓延而出,直探殷墟识海,成功将证道至宝轩辕剑取出。
瞬息之间,一股古朴雄浑、沉淀着无尽岁月沧桑的气息,以汹涌之势弥漫开来,迅速填满整个三皇庙。
轩辕剑在众人的注视下,落入轩辕黄帝手中。
那一刻,仿若时光倒流,回到了黄帝主宰天下的辉煌时代,无上的光辉从剑身绽放,恰似一轮喷薄而出的烈日,刺目且炽热,将三皇庙照得亮如白昼。
紧接着,令人惊叹的一幕发生了。
轩辕黄帝的真灵化作一道璀璨流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入轩辕剑内。
剑身之上,奇妙的变化接连不断。
一面,日月星辰的图案缓缓浮现,每一颗星辰都闪烁着神秘微光,那光芒时明时暗。
另一面,山川草木的纹路清晰显现,线条细腻流畅,感受到来自大地蓬勃的生机。
剑柄之处,也出现了奇妙的变化。
一面,农耕畜养之术的符文若隐若现,那是黄帝时期,先民们在漫长岁月里积累的生存智慧。
另一面,四海一统之策的古老字迹逐渐清晰,苍劲有力,象征着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伟大理念。
此刻,轩辕剑绽放出的光辉仿若灵动的游龙,盘旋飞舞,源源不断地融入殷墟体内。
与此同时,一阵惶惶道音轰然响起,那声音低沉而庄重,细细听来,竟是黄帝时期的先民祭祀祷告之声,穿越了悠悠无尽岁月,带着古老的虔诚与敬畏,在三皇庙中久久回荡。
这声音,承载着人族在那个辉煌时代的信仰与荣耀。
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殷墟。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他们看到殷墟那一直紧紧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了少许。
这微小的变化,却让众人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良久之后,轩辕黄帝的真灵略显疲惫地显现在众人面前。
再看那轩辕剑,已然彻底失去了先前夺目的光辉,恢复成了最初古朴无华的模样,静静地插在地上。
轩辕真灵嘴角扯出一抹苦笑,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我已竭尽全力,轩辕剑之上的人道之力全部耗尽,却也仅仅驱散了百一屠巫剑之力。”
云霄等人听闻此言,尽皆大惊失色,一件人道至宝倾尽全力,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屠巫剑的威力,实在是超乎想象。
伏羲长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惋惜:“若是神农未曾散道就好了。”
话一出口,他便意识到,或许神农氏散道,本就是天道精心布局、暗算殷墟的一环。
随后,伏羲目光如炬,投向五帝中的一位,声音低沉却坚定:“禹,该你了。”
话音落下,五帝中的禹真灵缓缓显现。只见他掌心之中,九座微小的铜鼎缓缓凝聚成型,鼎身纹路古朴,正是九州鼎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