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导论(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1.2.1 智能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物联网(IoT)技术与人工智能(AI)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AIoT)的发展。2018年,智能物联网概念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研究从物联网到智能物联网的发展过程,需要了解智能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并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十三五”期间,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方针的指导下,物联网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2016年5月,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将“推动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加大集成电路、工业控制等自主软硬件产品和网络安全技术攻关和推广力度,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保障”作为战略任务之一。

2016年8月,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物联网”专题提出:开展物联网系统架构、信息物理系统感知和控制等基础理论研究,攻克智能硬件(硬件嵌入式智能)、物联网低功耗可信泛在接入等关键技术,构建物联网共性技术创新基础支撑平台,实现智能感知芯片、软件以及终端的产品化。

2016年12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各行业全面融合渗透,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2017年4月,《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指出:物联网正在进入跨界融合、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将进入万物互联发展新阶段,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物联网智能信息技术将在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等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车联网、健康、家居、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市场需求更活跃,驱动物联网和其他前沿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0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主要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数据存储及传输设备;关键领域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速智能技术与物联网的融合,推动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11章第1节“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中指出:“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提出“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能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该纲要明确了智能物联网在“十四五”期间的建设任务,规划了2035年的发展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