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有些人还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
晌午,杭州城内的楼外楼酒家热闹非凡,我坐在窗前的位置,独自享用着丰盛的午饭。桌上摆放着几道经典的杭帮菜,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还有一道蟹粉豆腐。我端起一杯陈年女儿红,自斟自饮起来。
今天一大早,王用汲、海瑞和高翰文便前往巡抚衙门,针对郑泌昌拿出来的那份以改兼赈的方案进行第二次评议。
我知道即便我跟着去了,也没有资格踏入那议事堂,与其在外面干等着,倒不如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好好游玩一番这杭州城。穿越之前倒也来过几次杭州,但是穿越到大明朝之后到了杭州却有另一番感觉,难怪都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呢。”
王用汲倒也大方,没多问什么,很干脆地就给了我10两银子供我使用。
我不禁感慨:“这王用汲出手倒是挺阔绰,随手就能给这么多钱。看来这条小腿抱着也还行,至少没被亏待。”我沉浸在美食带来的愉悦之中,吃得津津有味。
正当我大快朵颐的时候,隔壁一桌的动静吸引了我。
是四个身着飞鱼服、腰挂绣春刀的武官,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为首的男人,被人称作七爷。
七爷?那岂不就是朱七!我这“上帝视角”瞬间认出,这一桌坐的竟是锦衣卫!
好家伙,我竟见到活的锦衣卫了!我心里直犯嘀咕,锦衣卫来杭州干什么?
我在脑海里迅速翻找剧情,记得朱七几次在杭州办差,都没牵扯过小人物,每次都是大老虎落马。
我忍不住暗自吐槽:“这大明朝的锦衣卫,简直和现代的纪检委一样,所到之处,当地官员都得胆战心惊,官场必定掀起波澜。这么看来,浙江官场的巨变怕是也不远了。”
这时,朱七夹起一筷子牛肉,放进嘴里嚼了两口,神色一凛,厉声道:“吕公公这次让我们到杭州办的这趟差,事关重大,你们几个都给我机灵点,千万别掉以轻心!”
“七爷您放心,替吕公公办差,那就是替皇上办差,我们就算拼了命,也一定会把事情办成!”朱七右手边的锦衣卫连忙应道。
“知道就好。这趟差要是办得漂亮,回京之后,我就替你们邀功,让吕公公好好赏你们。”朱七一边说,一边扫视着众人,恩威并施。
“这到底是什么大事啊?”可这几个锦衣卫嘴巴严得很,怎么都不肯把事情说清楚,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直冒火。
好不容易等到隔壁锦衣卫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人都有了些醉意,说话也渐渐没了顾忌,终于提到了关键的事儿。而这时,我桌上的菜早就凉透了。
“唉,可惜了我这一大桌子好菜啊!”我在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满心郁闷。
“替织造局办差的沈一石那里有2本账册,一本里面详细记录了他这些年贿赂浙江和京城官员名单;还有一本记录了每年绕过国库和户部直接进宫里的丝绸。吕公公的意思是这次浙江这个改稻为桑的事情最后不管能不能办成,这个沈一石都是留不了的,但是这两本账册一定不能被别人拿到,这件事关系到朝廷和皇上的脸面,兹事体大啊。”朱七喝了口酒,不禁感叹道。
我竖起耳朵,生怕漏了一个字。
“要命,这可是烫手的山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沈一石的这个账册没能成为他保命的手段,反倒成了他催命符了。”
沈一石这是被织造局当成了弃子,从改稻为桑从一开始没被雷霆手段推下去,反倒成为裕王和严党斗争的擂台开始,就注定有极大可能要查到制造局头上,查到制造局就等同于查到皇上,那是万万不能容许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就注定需要有一个人出来背锅,最无足轻重的人也就是他沈一石了。
虽然沈一石现在还活着,但是从高翰文,海瑞,王用汲到杭州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被宣判了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