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无事发生:弗雷德里克·布朗短篇杰作选](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76/53273576/b_53273576.jpg)
第1章 译者前言 一位横跨科幻 推理领域的小小说大师
1906年10月29日,弗雷德里克·布朗(Fredric Brown)在辛辛那提呱呱落地,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父亲是一名报人。布朗十四岁时母亲病逝;次年,父亲也撒手人寰,留下孑然一身的小布朗。他寄宿在朋友家中,一边读中学,一边在制鞋公司打工。直至1922年6月他完成了高中学业,才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高中毕业后,布朗做过好几份不同的工作,并先后在印第安纳州的汉诺威学院和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有过求学经历,但都因为经济原因没能继续读下去。在此期间,他与一个可能是远房亲戚的女孩海伦·露丝(Helen Ruth)通信,并在一番书信往来后在信笺中向她求婚。两人在1929年结婚,在1930年和1932年生下两子。那几年正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布朗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生计,布朗什么工作都干,包括速记员、保险推销员、簿记员、仓库管理员、洗碗工、杂工、私家侦探等。据说,在最困顿的时候,他还像流浪汉一样偷扒上火车,跑到加利福尼亚州找工作,最后一无所获的他又身无分文地回到密尔沃基。
1936年,布朗开始在印刷公司和报社等地方当校对员。据他后来回忆,那时因为从事校对工作,他读了许多纸浆杂志[1],并觉得自己来写能写得更好。布朗在中学时就对文学充满兴趣,也一直没有中断创作,如今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写作方向。
1938年,他在《侦探故事杂志》(Detective Story Magazine)上首次发表了短篇小说《五分钱看月亮》(“The Moon for a Nickel”);1941年,他的第一篇科幻短篇《尚未结束》(“Not Yet the End”)问世。他在各种纸浆杂志上发表的作品种类繁多,包括侦探推理小说、科幻小说、西部小说等。随着发表数量的增多,他变得小有名气,日趋娴熟的写作也让他打算尝试创作长篇小说。他写出《绝妙夜总会》(The Fabulous Clipjoint),投了十几家出版社却都被拒绝,书稿最终在1947年由达顿公司出版,并荣获1947年埃德加·爱伦·坡奖的最佳首作奖,这也成为弗雷德里克·布朗写作生涯的亮点之一。
布朗的事业获得了成功,但与妻子海伦的婚姻却走到了终点。布朗离婚后不久,在1948年的一场派对上邂逅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白·沙利耶(Elizabeth Charlier)的女子,两人坠入爱河,同年10月11日在纽约结婚。
这一年里,布朗还闹出了一个大乌龙。出版商利奥·马吉利斯(Leo Margulies)邀请布朗去纽约当编辑,马吉利斯说薪水是“75”,布朗就误以为是指年薪7500美元,这在当时称得上丰厚。布朗便立刻应邀来到纽约,但他很快发现马吉利斯说的报酬实际是周薪75美元。无法接受的布朗辞去工作,决定索性在纽约当一名全职作家。
但布朗一直受到过敏症和哮喘的困扰,受不了纽约的气候,同时纽约也是一个物价高昂“居不易”的地方,布朗很快就带着新婚妻子搬到了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在那儿结识了科幻作家麦克·雷诺兹(Mack Reynolds),两人后来合写了不少小说。
50年代,布朗的小说被大量改编为广播和电视剧,布朗也尝试剧本写作,譬如参与电视剧《希区柯克剧场》(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的编剧工作,也为法国导演罗杰·瓦迪姆(Roger Vadim)写过剧本,可惜最后成果不多。
1965年,布朗发表了最后一篇与他人合写的短篇小说,由于健康每况愈下,之后未再发表任何新作。1972年3月11日,他在位于图森的家中辞世,享年六十五岁,给家人留下遗言:“别摆鲜花,别搞葬礼,别折腾。”
弗雷德里克·布朗过世后,由他的遗孀与友人整理出的作品陆续出版,这使得他的众多作品不至于蒙尘。
弗雷德里克·布朗毕生创作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但坦白来说,无论在推理文坛还是科幻圈子内,他都不算主流。他不爱抛头露面,不爱交际。在小说家罗伯特·布洛克(Robert Bloch)的记忆中,弗雷德里克·布朗从未参加过科幻大会,许多读者和职业作家只听说过“弗雷德里克·布朗”这个名字,却没见过作家本人。
在布朗创作的小说中侦探小说的数量最多,但他更喜欢创作科幻小说,曾经表示:“科幻小说是我写作的所有小说中最不令人痛苦的一种,当我在一篇科幻小说的最后一页打上‘完’时,我会感到更大的满足,胜过创作其他任何一种小说。”布朗进一步揭示原因,指出科幻小说中解除了“规则和限制”,使得它“比其他任何小说更接近坦诚的写作”。科幻作家能够剪裁他想要写的故事的背景和宇宙,从而实现一种整合和完整性,而只有一个故事宇宙可供创作的作家就必须扭曲和修剪他的想象力的产物,以便能适应“事实”这个牢固不变的模子。
让后来的许多读者牢牢记住“弗雷德里克·布朗”的原因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批小小说。侦探小说家比尔·普洛奇尼(Bill Pronzini)、学者道格拉斯·J.麦克雷诺兹(Douglas J.McReynolds)、法国作家罗贝尔·卢伊(Robert Louit)、美国学者杰克·沙利文(Jack Sullivan)都称赞布朗是小小说的写作大师。
弗雷德里克·布朗的小小说很难被归入某一类别,每一篇都充分体现了他讽刺、幽默的创作风格。大概是因为这个缘故,同样以超短篇小说闻名的日本科幻小说家星新一十分喜欢弗雷德里克·布朗,操刀翻译了布朗的三本短篇集,本选集中《电兽》(“The Waveries”)这个题目即取自星新一的译法。日本科幻作家筒井康隆也表示受到布朗作品的很大影响,并为布朗的科幻长篇小说《发狂的宇宙》(What Mad Universe)撰写解说。
在弗雷德里克·布朗过世后的几十年里,陆陆续续有各种选集出版。2001年,美国资深科幻迷本·亚洛(Ben Yalow)编辑出版了《来自这些灰烬:弗雷德里克·布朗科幻短篇全集》(From These Ashes: The Complete Short SF of Fredric Brown),共收入111篇小说。日本的东京创元社以该书为底本,翻译出版了《弗雷德里克·布朗SF短篇全集》,一共四卷,从2019年到2021年陆续出齐。
本选集主要从《来自这些灰烬》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希望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领略弗雷德里克·布朗的精彩构思与黑色幽默。其中,《敲门声》(“Knock”)的开头“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内。门外响起敲门声……”被认为是全世界最短的小说之一;《电兽》被科幻大师菲利普·K.迪克(Philip K.Dick)称赞为“也许是科幻类型里产出的最意味深长——令人惊讶,但确实如此——的小说”;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在《丑的历史》(Storia della bruttezza)中引用了《前哨》(“Sentry”)来说明美与丑观念的相对性,认为它是“当代科幻小说的短篇杰作”;《角斗场》(“Arena”)是美国科幻剧集《星际迷航:初代》第1季第18集的故事源头;《最后的火星人》(“The Last Martian”)则被改编拍摄为《希区柯克剧场》第4季第3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