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南都繁会图
虽说他的样子着实有些欠揍,但不得不承认,他还是有些真功夫的。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开始教我那些失传已久的画技。他拿起画笔,在纸上轻轻点染,示范着一种名为“积墨法”的技巧。他先以淡墨层层铺染,每一层墨色都干透后再叠加,渐渐地,画面上的山峦便有了厚重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沉淀。
还有一种画水的技法,他称之为“留白法”。只见他在画纸上快速勾勒出河岸的轮廓,然后在河流的位置刻意留白,仅用几处淡淡的墨痕来表现水流的动态。我看着那看似简单的几笔,却仿佛真的看到了潺潺流水在山间蜿蜒流淌。
在他的讲解下,我逐渐明白,一山一水,一轻一重,一浓一淡之间,竟藏着这么多未知的奥妙。我自小就学国画,曾拜入著名国画大师门下,也算年少成名。可直到现在,听他这般讲解,我才真正有了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感。原来,国画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广阔和深邃。
不过,“师父”我还是叫不出来的。在我心里,不叫他“师父”是我最后的倔强。我总觉得,他虽然画技高超,但那性格实在让人难以轻易尊称他为师父。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对他的好奇也与日俱增。这样一个厉害的人,历史中怎么会没有记载呢?我揣着满心的疑惑,开始疯狂地翻遍各种资料。古籍、史书、画论,只要能找到的,我都一一查阅。我尤其关注与那幅《秋夜赏月图》相关的记载,想要从中找到“李天宝”这个名字,探究画中之人的原型以及他的事迹。
然而,无论我如何努力,都一无所获。每一次满怀期待地翻开一本古籍,又一次次失望地合上。我的心中总隐隐有些遗憾,这个突然闯入我生活的神秘古人,仿佛是从历史的缝隙中钻出来的,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寻的痕迹。但即便如此,他带给我的那些画技和全新的绘画理念,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对国画的热爱又多了几分,也让我在绘画的道路上,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
“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要尝试进入画里,带你去感受一下。”
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将目光投向那幅承载着未知冒险的古画——《南都繁会图》。这幅画平日里鲜有人提及,却生动地描绘了明朝时期南京城的繁华盛景,和《清明上河图》一样,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市井风情。
画卷徐徐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城郊。远处山峦连绵,墨色由淡至浓,层层晕染,勾勒出山脉的起伏与轮廓。山上树木错落有致,画家以细腻的笔触,或点或勾,表现出不同树木的形态与质感。有的树叶呈锯齿状,像是枫树;有的树叶圆润饱满,恰似槐树。山脚下,一条蜿蜒的小路穿过田野,伸向远方的城市。田野里,农民们正在辛勤劳作,有的在耕地,有的在播种,他们的身影虽小,却刻画得极为生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感。
随着画卷的推进,南京城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高大的城门巍峨耸立,城墙上的砖石清晰可见,每一块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城门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挑着扁担进城卖货的农民,扁担两头的箩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骑着马的富家公子,身着华丽的服饰,神态悠闲;还有一群身着粗布麻衣的脚夫,正忙着搬运货物。
走进城门,便是繁华的市井街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高悬。有绸缎庄,店门口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光彩夺目;有茶楼,茶客们坐在里面,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还有铁匠铺,炉火熊熊燃烧,铁匠们挥舞着铁锤,锻打着铁器,火星四溅。
再往前走,是一处热闹的集市。集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有精美的瓷器、小巧的手工艺品、新鲜的海产品等等。卖货的小贩们大声吆喝着,招揽着顾客。买东西的人们则在摊位前仔细挑选,讨价还价。人群中,还有杂耍艺人在表演节目。他们有的喷火,有的耍杂技,引得周围的观众阵阵喝彩。
画卷的尽头,是一片热闹的秦淮河畔。河面上,画舫游船来来往往。船头装饰精美,雕梁画栋,上面挂着红灯笼,在夜晚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船舱里,传出悠扬的丝竹声和欢声笑语,想必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们在船上饮酒作乐。河岸边,垂柳依依,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少女的发丝。树下,有许多人在散步、聊天,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看着这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我心中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向往。渴望能亲身感受画中的繁华。
“准备好了吗?”书生再次轻声问道。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坚定地回答:“嗯,准备好了!”
如上次进入《货郎图》那样,那种奇异的感觉又一次如潮水般涌来。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然置身于《南都繁会图》所描绘的世界。耳边传来嘈杂的人声、喧闹的市声,混合着各种吆喝声、欢笑声。眼前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身着明代服饰,或匆匆赶路,或悠闲漫步。我兴奋地环顾四周,一切都如此真实,仿佛我真的穿越回了明朝。
“走吧,带你好好逛逛。”书生笑着说道,拉着我走进了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穿梭在各个店铺之间,感受着明朝的烟火气息,这一趟奇妙之旅,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