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人尽量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在评估自我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容易高估自己、贬低他人,因此需要根据能级分类(后文有详解)做一个客观公正的判断。这样一来,老板就会对员工处于哪个能级水平心中有数,就可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因人制宜,采取适合的管理方式。
下级干得好来自上级规划得好
了解到能级概念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自己过去看不见或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不同能级的人创造价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了解到这些之后,就会消除管理中的一些疑惑。
有的员工在一个部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取得什么成效,换了个部门却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有的员工在这里做得不错,换个环境却业绩不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不少人只盯着这个员工在做些什么,而不去发现他的上级帮他解决了什么问题。
下级干得好,是因为每一个上面的能级都很尽职,做得都很到位,他会把自己应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再交给下级,让下级有能力通过努力将这件事处理得更好。经营级解决了方向和定性的问题,管理级就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和流程系统;管理级设计好系统,主管级就可以直接拿着系统到现场去执行;当主管级将执行的活动按照流程分解之后,职员级就能按照流程来做事,并通过改善相应的流程来形成相应的结果。
下级干得好,是因为每一个上面的能级都很尽职,做得都很到位,他会把自己应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好之后再交给下级,让下级有能力通过努力将这件事处理得更好。
正是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企业才可以创造出喜人的业绩。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大环境,企业才能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能级错位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在日常经营中,中小企业常会出现人员能级错位的问题,即老板已经提升到了经营级,但他的下面只有主管级员工和职工级员工,没有管理级的人才。这样一来,老板就无法看清管理级员工的价值。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级员工的缺位会造成企业管理系统不持续、不完善,老板也会特别累。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级员工的缺位会造成企业管理系统不持续、不完善,老板也会特别累。
经营级员工领导一个主管级员工,中间少了一个管理级员工,就开始出现沟通障碍;如果经营级员工领导职工级员工,中间少了两个能级,则根本无法沟通。经营级员工讲的话职员级员工根本听不懂,主管级员工非常吃力才能听懂,管理级员工则可以很容易地理解。
中间缺一个管理级员工的时候,老板就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老板下一个级别,去设计流程、策划方案;要么老板不降级做方案,让主管级员工提升一个级别。不过,有相当一部分被动成长的主管级员工很难完成向管理级员工的提升。
我有一位学员就有这样的经历。她愁眉苦脸地告诉我,她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都没有休假了。原因是这样的:这位学员的老板属于比较厉害的经营级,甚至有一点点战略级的感觉,而这位学员学习了能级理论之后,认为自己属于高级主管的水平。根据是:每次老板安排下来工作,她完成得都很吃力,对设计流程不在行,也没有很好的方案。自己吃苦受累不说,还总被老板批评。通过这次学习,她决定回公司之后就向老板建议去招聘一位管理级员工。
所以,并非每个员工都可以实现无限升级。当员工升到自己目前的能力无法胜任的位置时,也会非常痛苦。
用高能级的员工做低能级的工作,不仅没有效率,还会埋没人才。而让低能级的员工做高能级的事情,对员工也是一种折磨和考验。员工能级与岗位相匹配,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能级错位或重叠,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从前有一个人喜欢千里马,于是就买了两匹回来,放到一个马棚里面喂。没想到,只过了一个多月,两匹千里马都瘦了。这个人非常伤心,就去请教一位养马专家。养马专家听说之后,就随着这个人来到他家里。一看,专家就笑了:“哪有人像你这样养千里马的?千里马都是很高傲的,不能在一起养,因为它们吃东西的时候会互相踢。”这个人听了,马上就把两匹马分开养。果然,没过多久,两匹马都变得膘肥体壮。
养马如此,老板经营公司也是如此。如果管理级员工都挤在一个部门,或者主管级员工都挤在一个部门,部门的整体业绩也很难有大的起色。但是,当把他们分配到几个不同的部门之后,新部门的业绩却会节节攀升。当然,这种“分槽”管理对于员工本身的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达不到这一要求的员工还必须放在一起管理,这样反而更能提升效率。